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全国味精行业持续不景气,企业间竞争激烈。1993年,全国有规模不等的预算内味精企业200家,到1996年坚持正常生产的只剩下50多家,其中盈利企业不足30家。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义乌市的“国老大”——浙江蜜峰集团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全国同行业  相似文献   

2.
2003年财富评出的全球企业500强中,索尼以其613.34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32位。作为世界家电业的一面旗帜,索尼一直长盛不衰。近几年在世界家电业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索尼却能振衰起敝、异军突起,主要得益于其领导人及时进行的战略转型,这也是从传统日式企业思维向"为股东创造价值"这一国际企业界公认价值转向后的必然结果。索尼是战后新兴企业,成长道路与松下等日本企业有所不同。索尼是先在国外开拓的市场获得成功,再回到日本的市场。所以,索尼的国际化战略显得非常突出:它是大企业中最早将名字西化的(目前日立等大公司的名字还是日化的),也是日本第一家在美国发行美国预托证券(ADR)的企业。索尼进入娱乐业与金融服务业,更是选择了与大多数日本企业不同的发展路径。事实也证  相似文献   

3.
《西部论丛》2003,(6):18-18
当经济发展不景气时,企业精简管理是很自然的事。不过,如果把节约变成习惯的话,却存在很大问题。不景气时的经营秘诀,在于减少成本,但不能因此而减掉企业的未来。也就是说,当企业力行精简之时,却仍要维持创新的勇气。Mercer管理顾问公司曾针对在1990年不景气时积极删减成本的116家企业进行研  相似文献   

4.
媒体速览     
正日本企业面临生死存亡今后10年,在大约385万家日本中小企业中,有一半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这绝非耸人听闻的杜撰。从帝国数据库公司的调查结果看,2013年日本100万家企业中,有52%的企业,其总经理的岁数已经超过60岁,用不了10年,两家企业中的一家,总经理就该退休,而家里人肯接班的企业仅有3.67%,接班人人数不够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企业方面在没有接班人,公司员工不能接任  相似文献   

5.
中日经济关系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过去的十年中,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仅为1.2%,与中国经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1] 经济发展动态的明显差异使许多日本企业将投资的目光转向中国。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最近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具有3家以上国外子公司的日本制造业企业中,约有70%的企业认为中国是最有希望和魅力的投资国。[2] 在贸易方面,日本的官方统计表明中国对日贸易顺差有所增加。基于上述现象,日本国内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的观点,认为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导致了日本国内失业的加剧,日本对华贸易赤字降低了日本国内的有效需求,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削…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长期不景气。但是,日本经济却复苏得较快,这是与日本企业大力开展新产品开发等充满活力的各种活动分不开的。一、日本企业的活力企业为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反过来又受到市场的调节而生存。日本有活力的企业,一般都是在经营战略计划的指导下,为适应市场需要,而积极地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加快交货期。日本企业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技术开发蓬勃开展,卓有成效。日本企业在人、财、物上都舍得花大力气进行研究开发工作。如新日铁公司设有研究开发部、直属基础、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三个研究所,1979年  相似文献   

7.
在长三角地区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的日本企业中,有中小企业,也有大公司。截至2009年3月底,共有1809家日本大公司(本文数据选自《中国进出企业一览2009-2010年版》涉及的日本大公司)在华投资,其中包括在东京证券一部上市的1030家企业、在东京证券二部上市的147家企业、非上市公司227家。上述日本大公司共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设立了6583家法人企业。从产业分布来看,尽管第二产业仍然是日本大公司投资的核心领域(共3736家,占56.75%),但服务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投资领域(2826家,占42.93%)。  相似文献   

8.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14,(40):18-18
日本企业面临生死存亡 今后10年,在大约385万家日本中小企业中,有一半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这绝非耸人听闻的杜撰。从帝国数据库公司的调查结果看,2013年日本100万家企业中,有52%的企业,其总经理的岁数已经超过60岁,用不了10年,两家企业中的一家,总经理就该退休,而家里人肯接班的企业仅有3.67%,接班人人数不够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企业方面在没有接班人,公司员工不能接任总经理的情况下,只好选择出让或者关闭。  相似文献   

9.
由于全球性电子业不景气,马来西来亚电子业颓势日显,在过去的7个月内,柔佛州有10家、槟城有6家电子厂被迫关闭,柔佛州还有6家电子厂正在减少产量,总计有34家电子厂因生产不景气而裁减了1万名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付经济的不景气,日本的零售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平价店因日本消费不景气而大大流行起来。这些店薄利多销,成为破坏价格的时代尖兵。由于经济不景气造成的生产过剩,对泡沫经济时代消费行为的反省以及发现国内外价格的差距,促成了日本消费者价格意识的觉醒。因此,原先居领导地位的百货公司、超级市场陷于惨淡经营的局面,而平价店则以其魅力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百元商店」,即店里所有商品均卖100日元。这种商店目前正风靡整个东瀛,仅东京一地就  相似文献   

11.
台商动态     
<正> 台湾百大企业陷金融风暴69家集团获利衰退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台湾前100大企业也无法幸免。据台湾中华征信所近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台湾前100大企业总体获利下滑21.56%,其中69家集团获利衰退,更有16家集团已处于亏损,预估下半年下滑幅度会更大。金融产业是这波不景气中获利冲击最大者,而台积电、中钢、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经济新闻》社今年9月对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场的100家大公司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公司有收买企业的打算。日本收买企业与美国相比,表现出下列特点。1.日本主要是从经营战略角度来考虑收买企业的。对100家大公司的收买企业的调查表明:为获得自己所没有的技术有31家;为尽快打进新行业新领域的有30家;为扩大销售的有14家;  相似文献   

13.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台湾前100大企业也无法幸免。据台湾中华征信所近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台湾前100大企业总体获利下滑21.56%,其中69家集团获利衰退,更有16家集团已处于亏损,预估下半年下滑幅度会更大。金融产业是这波不景气中获利冲击最大者,而台积电、中钢、联发科等企业有佘力适时扩大全球版图布局,抵挡景气冲击。  相似文献   

14.
报载至去年五月,北京市大型商厦经营多出现不景气.88家重点零售企业中,50%以上销售额出现负增长,10家出现亏损.开业刚7个月的信特商业中心不得不关闭。  相似文献   

15.
日本保险业危机与中日保险业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泡沫经济”破灭、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保险公司出现了接二连三的破产案,尤其在过去的一年,仅关年时间内四家较有影响的公司先后倒闭,其对日本保险业的冲击是致命的。日本保险业危机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我国保险业当前是相对稳定的,但它与日本保险业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使得我国保险业潜伏着巨大风险。因此,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应从日本保险业危机中得到深刻的警示。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竞争。虽然目前我国的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在全国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中,资产、销售收入、实现利润超过半数。但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有141家,韩国有12家,瑞士有16家而我国大陆尚没有一家工业企业集团入围。与国际上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变化及建筑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许多桥梁机械制造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最困扰桥梁机械制造企业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及发展。本文对桥梁机械制造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日本企业领导人颇繁更迭。根据日本和光证券经济研究所的调查,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二部上场企业中,1982年140家,1983年224家,1984年134家企业的经理换人;从1982年至1984年间、上场企业中有一半企业经理更迭;1987年上半年,又有174家上场企业的经理换班,比1985年同期增加了12.3%。在经理更迭的同时,董事、监事、专务等也纷纷换班,形成了企业领导更迭的浪潮。他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可以和二战结束初期因解散财阀而形成的企业领导大改组相提并论,被称为“第二次经营者恭恭敬敬革命。”  相似文献   

19.
环球博览     
积极主动赢取顾客在经济衰退的影响下,日本企业纷纷想方设法来延续企业的生命。一种新的经营思路正越来越受到东瀛企业的重视。这种思路是打破市场的原有称序,重新排序,举例来说,在不景气时最受冲击的日本服装业,为了求生存,有的业者在设计服装和销售前,先在相关杂志上刊登各种各样的服装,由消费者来进行评选,得到一定程度认可的服装再进行制造,制造的数量限制在市场需求数量80%左右,这样的方式使服装销售很快,不会积  相似文献   

20.
刘工 《东方经济》2004,(9):66-67
虽然前几年日本经济不景气,但国内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丝毫没有放松,坚持以创新面向市场,其中不少地方是很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