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付诸实践,我国形成了独特的“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共存的局面,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区际法律冲突即是其中之一。因此,改变我国区际民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滞后而混乱的现状,就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落实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下多元法系格局形成的现实基础,也是内地与港、澳三地之间产生法律冲突的根本原因,给实务界带来了许多崭新、复杂且亟待解决的课题。区际刑事管辖冲突与协调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在对我国区际刑事管辖冲突的成因、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区际刑事管辖冲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论法规竞合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规竞合犯不同于法规竞合.法规竞合是刑法中不同罪名犯罪构成之间的横向关系,是立法现象。法规竞合犯是危害行为触犯相竞合的罪名而形成的不同犯罪相互重叠、包容的犯罪现象。法规竞合犯的处罚,取决于它所触犯数法规之间的逻辑关系。法规竞合犯的处罚原则有四项: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复杂法优于简单法、全部法优于局部法、基本法优于修正法。  相似文献   

4.
环境法与刑法发生竞合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对此,理论上存在刑法优于行政法、行政法优于刑法、并合适用等三种主张。事实上,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澄清法条竞合与责任竞合的区别。当同一法域的不同法律之间发生竞合时,只能追究一种责任,当不同法域的法律发生竞合时,要同时追究两种责任。由于环境法与刑法同属于公法域,所以刑法与环境法之间的竞合是责任竞合而不是法条竞合。不仅如此,刑法属于保障法,要遵循谦抑精神。因此,当两者界限不清时,原则上应遵循环境法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区际冲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际冲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理论、适用范围一直是理论界、司法界争论的焦点。本拟从区际冲突法和国际私法的联系、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区际冲突法上的实践出发,阐明区际冲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原则“有限制适用”的合理性,并对我国区际冲突法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设计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者分析了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六大特点,尔后提出了国外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三大途径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认为:“制订统一实体法”的借鉴意义是我国可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能统一的先统一,不必求全,“制订统一冲突法”的借鉴意义是我国应以此为努力目标,建议采取民间立法的方式,“借助各自的国际私法规范”的借鉴意义在于此方法是近期最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个法域在法律地位上各自独立、平等,且长期并存,中国不可避免地将遇到越来越多的区际刑事法律冲突问题。为何协调各法域间的冲突矛盾。如何正视和解决这些冲突不仅关系到法律的确定性和稳定性,而且关系到各法域刑事控诉权的行使,关系到对犯罪的有效惩治及对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等。  相似文献   

8.
区际侦查合作是中国区际刑事法协助的基本形式,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产生于特殊历史时期,在基本法指导下由各方职能部门直接进行,没有上位法和共同上级的协调是基本特征。区际侦查合作应当遵循“一国两制”,相互尊重,以程序为主,效率优先的原则,方可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发展与蔓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动产担保物权竞合的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动产担保物权竞合时确定其位序效力规则的两个基本原则──公示公信在先原则和动产担保物权的善意取得原则。  相似文献   

10.
作者分析了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六大特点,尔后提出了国外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三大途径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认为:“制订统一实体法”的借鉴意义是我国可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能统一的先统一,不必求全;“制订统一冲突法”的借鉴意义是我国应以此为努力目标,建议采取民间立法的方式;“借助各自的国际私法规范”的借鉴意义在于此方法是近期最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合分析了破产宣告地域效力的属地主义原则、普及主义原则与折衷主义原则及有关司法实践 ,并提出了我国关于破产宣告地域效力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时代赋予全党的历史使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仅理论本身要创新,担负教育青年大学生任务的高校“两课”教学也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是一个急遽变动,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近代中国的思想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这种转型先后经历了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包括全盘西化)以及中体西用马魂等方面的探讨,而这种对于中西文化的探讨,再加上对两者的深刻批判与反思,积极地推动了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从而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找到了理论依据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等同原则(Doctrine of Equivalents)是认定专利侵权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等同原则内涵的开放性、适用条件的模糊性,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对等同原则的适用具有不确定性。文章在详细论述等同原则的内涵、适用要件、禁止性规定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完善司法保障机制以使等同原则充分发挥其效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2条,我国反垄断法也适用于我国境外发生但对我国市场竞争能够产生排除、限制竞争影响的垄断行为。这说明,我国反垄断法具有域外适用的效力。本文探讨了反垄断法域外适用产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为了避免和减少管辖权的冲突和法律冲突,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应当考虑国际法上被广泛认可的一般原则,特别是“直接、重大和合理预见的效果”的原则和“国际礼让”原则。  相似文献   

16.
面对商业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悖论,取道中庸以图生存的中国音乐电视,只有让商业主义作其驱动力,人文主义为其提供理想和目标,形成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汇的对立统一局面,才能共同推动中国音乐电视健康前行。  相似文献   

17.
本从“科学主义”问题出发,辨析了“五四”新化(学)倡导中心存在着的“S会馆”与“校”和“刊”之间主导话语的不同和不同发展趋向,认为这种不同在“五四”退潮后表现得最为明显。章主要针时“整理国效”、“科玄论战”、“女师大事件”对与科学主义相联系的英美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分析,基于鲁迅对科学主义的认识,提出了在中国社会变革语境中“科学主义与道德主义是双生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不同于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在责任分配方面相对复杂,加之高校开放性办学与管理造成学生事故原因多样性,在高校学生事故纠纷中具体使用何种归责原则,对受害学生主张权利以及确立校方的法律责任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该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事故的性质以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提出高校学生事故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9.
股东诉讼是指股东基于其股东身份为救济其股东权利而提起的诉讼,该项制度在保护股东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公司法》的修订第一次将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借鉴到我国的公司法中。本文从"国美案"的视角出发,对《公司法》第152条进行深刻反思与规范重构,以期达到对该法条构建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从“科学主义”问题出发,辨析了“五四”新化(学)倡导中心存在着的“S会馆”与“校”和“刊”之间主导话语的不同和不同发展趋向,认为这种不同在“五四”退潮后表现得最为明显。章主要针对“整理国故”、“科玄论战”、“女师大事件”对与科学主义相联系的英美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分析,基于鲁迅对科学主义的认识,提出了在中国社会变革语境中“科学主义与道德主义是双生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