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九月十二日在京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江泽民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就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大实践。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始终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务必抓紧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2.
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意义重大,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实施再就业呢?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通过发展经济来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关系,用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来广开就业门路,实现社会就业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易杳 《开放潮》2002,(9):11-13
[ 编者按] 江泽民总书记日前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他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目前,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本刊较长时间以来一直关注就业问题,本期推出的这一组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探讨扩大就业的办法。寻找解决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新途径。我们认为,必须按照总书记讲话精神, 从贯彻“三个代表” 要求的高度,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的深化期和社会转型期,就业矛盾突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长期关注并要积极解决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撤盟设市以来,通辽市经济增速日益加快,但由于各种原因,再就业的压力依然较大,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4050"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坚持创业培训与资金扶持相结合,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6.
杨静 《开放潮》2003,(7):55-56
就业是民生之本。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直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已经成为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将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正确处  相似文献   

7.
<正> 进入新世纪来,美国经济衰退,企业面临着裁员与再就业的双重压力。然而,美国不少有为企业主动担负起吸纳就业与再就业的重担,分散社会责任,在参与社会就业难题解决的同时,也加快了企业自身发展。一、追寻"公司社会",确立解决社会问题是企业永续发展动力的理念企业化解就业与再就业矛盾,重要的是树立起"社会责任观",时刻看到和  相似文献   

8.
汪洁 《改革与开放》2006,(5):23-24,I0001
<正>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是前提,就业是根本。天津市委、市政府历来对就业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做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和部署,用积极的态度发展的办法,制定出一系列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和措  相似文献   

9.
徐杰 《特区经济》2006,(5):94-95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十一五”时期重大发展目标。而解决当前城乡大量存在的隐性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是能否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的关键。政府必须将宏观和微观、城镇和农村、近期和长期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治理的途径从根本上解决隐性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和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将会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解决就业问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对于下岗职工增多、城  相似文献   

11.
徐守盛 《发展》2004,(8):2-2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作出了周密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社会多方面大力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我省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大部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一部分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当然,也要看到,我省经济欠发达,就业压力大始终是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随着"两抓两放"重大举措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还将有一些职工下岗分流,甚至失业.加之社会其他方面的就业压力也很大,我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形势是非常严峻和紧迫的.为此,我们必须从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2.
高新涛  张在鹏  唐伟 《中国经贸》2011,(20):133-133
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解决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要加强对他们的再就业教育和培训。文章详细分析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现状,结合就业再就业培训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再就业:问题突出任务艰巨中国城市进入21世纪,城市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任务日趋艰巨。再就业问题能否解决好,直接关系城市改革发展的大局,直接关系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和会社会稳定的大局,我们必须引起充分重视。解决就业和再就业,从根本上要靠经济增长,但有的时候,经济增长却不能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眼下,我国就面临着就业弹性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再就业一直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三农"问题之一。从消除制度缺陷、提供培训资金支持、拓宽非农产业就业渠道、搞好就业培训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尚未见到实效。失地农民再就业受到收入水平、生活成本、工作环境、技能要求、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当在注重产业布局和调整的同时适度保留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公共财政保障力度,强化用人单位培训责任、系统设计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破解失地农民"被城市化"后的再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由于缺少政策扶持、就业岗位较少和失地农民自身素质的制约等原因,使失地农民再就业出现了再就业率不高、再就业渠道少、工资水平低以及就业歧视严重等困境。因此,要通过加大再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完善在就业培训体系、转变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观念和不断地拓宽就业渠道等措施有效的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老工业基地的就业弹性与就业结构分析--以辽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巍 《科技和产业》2005,5(7):22-25
作为老工业基地典型代表的辽宁,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通过对辽宁就业弹性及就业结构的分析,能够把握其就业弹性的发展趋势和就业结构变化的特点,从而明确辽宁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重点领域,一是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二是正在成为就业主渠道的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失业几乎是无一可以避免的。面对世界范围内失业问题日趋严重的新形势,许多国家都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本国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这里撷取国外一些国家在再就业工程中的主要做法,对我国解决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或许有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下岗职工再就业,不仅是当前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未来我国解决就业与失业问题的前期准备。21世纪中国将如何科学地解决国民就业与人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全社会都应该思考的大问题。而当前,社会各界、尤其是相关部门,从再就业工程中所反映出的一系列实际问题,认真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就业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加快“三化”建设进程,能够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发挥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双赢”目标。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支撑,也是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载体。从我国就业发展的长期走势来看,就业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如果就…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1日,我市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始实施。据称,这一文件的主要内容将继续保持2002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的基本框架,即重点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但同时,新文件在增加就业再就业财政投入上有较大突破,尤其是在就业再就业补贴发放标准上显出政策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