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义务教育具有特殊的"双重外部性",在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的供给将不足.同时,在多级财政体制框架和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财力分配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都不平衡.因此,应通过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这一制度安排,促进义务教育外部效应内在化,提高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弥补各级政府教育财政缺口,缓解义务教育财政的纵向不平衡;实现各地教育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促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上级拨款政府对发展义务教育的意图与偏好.  相似文献   

2.
祁毓  田丹 《发展研究》2009,(12):17-21
财政对教育支持的区域公平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题中之义,是和谐社会中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特别是从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大为改观,这些地区教育的"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得到进一步体现.立足区域公平的背景,利用统计学中的差距分析工具泰尔系数,对近年来我国财政对教育支持的绩效进行动态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框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义务教育具有特殊的“双重外部性”,在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的供给将不足。同时,在多级财政体制框架和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财力分配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都不平衡。因此熏应通过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这一制度安排,促进义务教育外部效应内在化,提高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弥补各级政府教育财政缺口,缓解义务教育财政的纵向不平衡;实现各地教育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促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上级拨款政府对发展义务教育的意图与偏好。  相似文献   

4.
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财政保障机制探析——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蕾  王萍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10-214
江苏是个教育强省,但由于省内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加上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地方化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义务教育的不均等现象仍然存在。而能改善区域间义务教育不均等局面的有效手段当属财政保障机制。目前,江苏省在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财政保障机制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政府间责任分担、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因而,根据江苏实际提出了以消除义务教育区域不均等现象为目标,完善财政保障机制,从而推动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仍存在义务教育的失衡,甚至同一地区的校际间也存在比较突出的差异.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不仅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路径.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研究文献进行评价,并使用泰尔指数测算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客观反映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优质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据此提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对策建议,合理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调教育的内在价值,特别是强调教育在促进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发展的使命与积极作用。基于义务教育致力于促进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发展的目标定位,应根据可持续发展、中央统筹和弱势补偿等原则不断改革、完善政府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机制,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7.
姜鑫  罗佳 《经济论坛》2012,(5):113-116
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路径.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优质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差距.本文立足我国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提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对策建议,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努力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追求教育公平,保证教育的公益性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然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财政教育投资、生均教育经费、义务教育完成率等方面。要缩小教育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公平、公正为原则,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宏观管理与监督。促进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城乡义务教育投入分配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与服务之间的内在关系入手,研究从城乡分割条件下的逆向投入方式转向城乡统筹条件下的正向非均等投入方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由低水平普及阶段向高水平均等化阶段跨越的客观必然性。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提出了与不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相适应,存在四种投入分配方式;评价了实施逆向投入方式造成了先进的城市教育与落后的乡村教育相并存的"二元结构"差别状况;提出了在2020年战略机遇期内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目标与彻底转变城乡投入分配方式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实现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分析辽宁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这三个基本公共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非均等化产生的原因,依此设计辽宁省实现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的研究首先需要确定"均等化"目标的含义.义务教育均等化不应仅仅是财政经费占用量的均等,而应是产出或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生均经费支出总水平不能有太大的差异.在此目标下,我们以全国省级2000-2004年数据为样本,利用双固定效应回归技术,寻找义务教育需要的决定机制.并在回归模型确定的决定机制基础上,根据变量性质与农村人口学统计特征、农村物价水平等特征,具体计算了合意的均等化目标下农村所需的义务教育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实证研究表明,均等化转移支付需求较大,而且,地区间的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自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不可忽视的一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缩小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各地区义务教育实际投入产出差异、加快城乡教育均等化进程,本文以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包含初中和小学)为研究对象,利用DEA模型测度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2年4年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戴静 《经济论坛》2006,(10):109-109,114
义务教育从其消费特征来看,可视为准公共品,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效益的外部性。义务教育公共品性质决定了政府对义务教育负有主导性融资责任,否则会出现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局面。实行义务教育,使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进而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政府如何支持教育事业,以面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的需要,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一、巴西政府把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巴西通过立法,界定和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规定了政府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责任。2003年卢拉总统执政后,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立法,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教育方面,巴西宪法规定,对7~14岁的儿童和所有其他不在此年龄段者实行免费小学教育,并明确政府负有免费帮助6岁以前的儿童在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中学习的责任。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改革,准备把义务教育年限由8年增加到9年。目前,巴西政府用于公共教育的支出较大,公共教育…  相似文献   

15.
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财政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省际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而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配置。由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是义务教育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建立中性的财政投入体制,使经济发展差距不再成为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障碍。有鉴于此,本文设计了中央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考案,并依此对2006年小学教育经费情况进行模拟,论证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建立中性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和实现省际区域间均等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流动人口融合政策包括均等化政策和落户政策。针对两类政策,论文分别构建了均等化指数和落户指数,利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8个城市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对其流动人口融合政策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8个城市的均等化水平都不高,城市之间差别不大,流动人口的均等化工作仍任重道远。东部城市倾向于将均等化作为吸引劳动力的重要政策,希望吸引"普通人力"保持GDP增速以"开源",而中西部城市更多考虑如何减少财政压力以"节流"。各城市的落户难度差异较大。一般而言,城市的行政级别越低、财政压力越小、人口规模越小、户口含金量越低,在该城市落户越容易。落户政策是地方政府吸引投资和"精英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别的制度障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别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城乡义务教育还远未跨越均等化阶段.而城乡义务教育之间的差别形成有着深刻的战略、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的根源.笔者认为由于义务教育长期实施的"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造成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分散化的投入分工制度造成统筹层次过低,等级分配制度影响资源向农村流动,投入决策制度障碍农民的民意表达,城乡义务教育一直未能统筹到均等化轨道上来,使得城乡义务教育差别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18.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及其收敛——基于江西省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城市义务教育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城乡义务教育还远未跨越均等化阶段。文章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现行义务教育供给体制的缺陷、城市偏向的公共教育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江西省城乡义务教育差别的原因,提出应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引入义务教育供给问责制;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探索建立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等方面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收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本教育均等化是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测算辽宁1987—2007年间的教育基尼系数,从教育投入、产出和结果三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分析影响教育均等程度的因素,并从区域和城乡两个方面分别考察辽宁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状况,进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海涛  程岚  秦强 《财经科学》2008,(12):96-104
为居民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我国在城乡之间长期分割运行"二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农村居民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在我国国力逐渐强盛之时,中央适时的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举措,为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