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旺盛的创业激情、强烈的创业意愿与宽松的创业氛围并不意味着创业过程总是一帆风顺,超过90%的新创企业3年之内就面临破产清算,创业失败成为创业过程的必然现象,如何构建失败恢复与应对超越的积极认知机制并让创业者再次创业,成为学界和业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创业失败后东山再起,既需要创业者具有创业韧性,又需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两者均源于创业者认知灵活性,因此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是认知灵活性影响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创业者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才能重燃创业激情。整合资源保存理论和资源拼凑理论,基于319份多时点配对数据,考察认知灵活性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并检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认知灵活性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者再创业意愿;②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在认知灵活性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③社会支持分别调节认知灵活性对创业韧性、成功预期的直接影响作用;④社会支持调节认知灵活性通过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间接影响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创业者以失败为契机,从自身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反思、学习及外部社会支持进行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将中国科技创业园区中的创业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遭遇挫折的创业者所面临的创业压力对创业退出意愿的影响机制,重点分析创业激情的中介作用与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形成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研究发现:创业压力是促使创业者产生创业退出意愿的重要前因变量;创业激情负向中介创业压力对创业退出意愿的正向作用,即创业压力抑制了创业激情,而受到抑制的创业激情则强化了创业退出意愿;社会支持弱化了创业压力对创业退出意愿的正向影响,同时也缓解了创业压力对创业激情的负向影响,进而对创业激情的中介效应产生调节作用,并且在不同强度的社会支持下,创业激情的条件中介效应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弥补了创业退出研究的理论文献,对促进创业者在“双创”环境下的成功创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了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一个将创业过程与创业者的机会识别和搜索,基于技能,竞争力和知识的能力,以及获取资源和协调稀缺资源的能力相结合进行分析的研究框架。该框架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业研究的基础理论、创业者类型、创业过程、组织类型、创业结果与外部环境这8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创业环境研究当中,传统创业环境分析框架缺乏微观机制研究以及系统理论的指导。在传统创业环境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尝试利用组织生态学相关理论构建一个全新的创业环境分析框架——"松树模型"。该模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较为全面地分析影响创业者组织设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为创业环境分析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探讨国外社会创业研究现状和问题,并且提出中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的思路;本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探寻领域,正在逐步被学术界认同。但理论文章甚多,严格意义之下的实证研究偏少。如果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社会创业研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缺乏一个统一的科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基于社会创业原有模型的法则网络理论框架。通过对"社会创业导向"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基于"社会创业导向"构建该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是未来社会创业研究的发展方向。目前,学者们对"创业导向"能运用于社会创业组织之中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对"创业导向"的五个维度包括创新、超前行动、风险承担、进攻性竞争和自主性是否都能反映社会创业过程的本质以及各维度在社会创业情境下如何定义和测量,争论不一,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有创业经验学习研究文献,清晰地界定了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者经验、创业学习和创业自我效能的概念,划分其维度,深入探讨了创业者经验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提出相关理论命题,构建了创业者经验-创业学习、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机会识别理论模型,为创业者经验实证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局限,并对未来创业者经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于8份社会创业者访谈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社会创业在中国制度环境中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创业意愿是社会创业的前置因素,制度情景和社会痛点是孕育社会创业意愿的重要土壤;创业者在多重制度逻辑中灵活运用合法性构建和资源拼凑等理性工具,并持续积累与更新创业知识和技巧,发挥社会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工具理性作用;当激励效应反馈到社会创业意愿时,新一轮创业行为将始于新的创业意愿;在整个社会创业意愿实现过程中,情绪特质和突发情节发挥重要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创业坚持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作为复杂的决策行为,创业坚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和希望等心理资本对创业坚持的影响,以及内在动机和创业榜样发挥的情境效应。通过对我国202名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创业者的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和希望均能够显著促进其坚持创业;内在动机正向调节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各自与创业坚持的关系;创业榜样对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各自与创业坚持的关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将个体因素(心理资本和内在动机)与环境因素(创业榜样)纳入同一理论框架,讨论其对创业坚持的影响,以期为创业坚持研究提供新颖和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背景下创业者社会网络动态结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集群背景下的创业问题研究正受到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调查了国内七个产业集群下的136位创业者,通过实证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要素在创业不同阶段的动态演变过程,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民创业是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一种重要模式,不仅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效率,还能引导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价值,进而从整体上带动经济增长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效应。大量的文献强调创业者资源禀赋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创业者所具有的资源禀赋是创业行为过程的关键资源。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理性决策与其创业前拥有的资源禀赋密切相关,资源禀赋各个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创业决策的实施。那么,农民创业者资源禀赋对其创业决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源禀赋、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决策的概念内涵以及研究理论,构建了一个以创业机会识别为中介变量的理论模型,用以分析农民创业者资源禀赋对其创业决策的影响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设,最后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创业理论研究:共识、冲突、重构与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业领域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文章从有影响力和有代表性的创业定义入手,归纳了理论共识、调解理论冲突;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括创业者、创业过程和外部环境等三个主题的简单创业研究框架,细化出创业过程模型,并归纳出比较完备的创业模型和创业定义;最后,该文以构建的创业研究框架为分析单元对国内的创业文献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分析,阐述了国内创业研究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白彦壮  张璐  薛杨 《技术经济》2016,(10):79-85
将社会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涉及的社会网络细分为情感性网络、政府支持性网络和商业网络,探讨了各细分网络在社会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并以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能够通过强化社会创业者的社会创业动机和社会创业警觉、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源、降低社会创业组织的交易成本等推动社会创业机会的搜索、感知、评价和利用,从而对社会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思维模式对潜在创业者认知能力的影响,帮助其提升实施创业行为的可能性,解决潜在创业者创业时的犹豫,将内隐理论引入创业领域,结合社会认知理论,检验成长型思维、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行为倾向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将创业失败恐惧作为多维度调节变量进行研究。以辽宁省潜在创业者作为调研对象,利用SPSS24.0软件对171份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发现:成长型思维对创业行为倾向具有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成长型思维与创业行为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对商业理念的恐惧和对社会尊严威胁的恐惧负向调节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个体正确认识并克服失败恐惧,激发创业欲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地位感知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一股强大力量,深刻影响着个体行为表现以及创业者的创业承诺。选取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force Dynamic Survey, CLDS)数据,基于时空比较视角,从主观社会地位、地位感知偏差、地位邻里比较、主观流动感和流动预期5个方面考察社会地位感知对创业承诺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观社会地位偏低的创业者表现出较高的创业承诺;创业者地位感知偏差越小,创业承诺越高;具备向上流动感的创业者拥有更高的创业承诺;当感知地位低于邻里平均水平时,创业者表现出较高的创业承诺。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创业承诺前因研究,对于激发创业者高水平努力提供了一定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创业理论演进脉络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业理论有三条演进路径:创业者职能演进、创业者禀赋演进、创业行为过程研究的演进。创业不是创业者个性心理素质的外化,只有在创业行为与社会经济体系、结构变化的互动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创业的本质及其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供需匹配为指导思想,基于胜任力理论,解析创业者类型及其异质性胜任特征,挖掘创业者异质性创业政策需求;借鉴创业MOS模型,构建异质性创业政策供给框架。结果表明:①创业者可分为生存推动型、机会拉动型和创新驱动型3种类型。其中,生存推动型创业者创业行为呈现创业被动性、风险规避性等特征,其认知胜任力和职能胜任力较强,机会拉动型创业者创业行为呈现机会警觉性、资本积累性等特征,其认知胜任力和社会胜任力较强,创新驱动型创业者创业行为呈现创新变革性、资源撬动性等特征,其认知胜任力和心理胜任力较强;②创业政策供给通过动机激发、机会增加和技能培育提升创业者创业胜任力,有助于创业者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资源整合以及创业者创业绩效提升;③鉴于创业者创业胜任特征和创业政策需求差异,政府应实施异质性创业政策供给,侧重生存推动型创业者动机激发和机会增加,关注机会拉动型创业者动机强化和技能培育,注重创新驱动型创业者技能提升和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重庆市微型企业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微型企业创业者家族社会资本和先前经验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在家族社会资本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微型企业创业者家族社会资本、先前创业经验和先前创业培训经历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微型企业创业者家族社会资本与创业机会识别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性社会创业的蓬勃兴起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与实践的深入发展,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开展社会创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全国466名大学生社会创业者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社会创业动机的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创业动机有利他动机和利己动机。利他动机包括公共利益承诺、公平正义、奉献精神三个维度,利己动机包括成就导向和控制导向两个维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进一步证实了大学生社会创业动机五因素结构模型。研究结果可用于我国大学生社会创业动机的测量,并为今后大学生社会创业动机与各种前因后果变量的相关研究提供定量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9.
鼓励“草根创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但如何发现创业机会却是草根创业者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本文探讨了草根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草根创业者的强弱联系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弱联系社会网络对识别创业机会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强联系社会网络的作用;而创业警觉性在社会网络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依据资源保存理论,初次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扩充各种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形成创业预期。在创业之前,初次创业者利用个体初始资源(人格特质、知识技能、创业渴望)形成创业预期(即创业动机);在投入创业之后,初次创业者积极整合团队资源,获取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资源,与创业动机共同构成创业资源大棚,大棚资源的丰富与否影响新一轮的创业预期。基于对11位大学生初次创业者的半结构化访谈,对访谈记录进行了内容分析,验证了创业预期形成模型。最后,针对初次创业者如何通过丰富创业资源大棚促进创业预期的形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