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液体分子在和空气等接触的表面会形成一层特殊的结构,表现为表面张力或表面能。表面活性剂加入后,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因而在溶液中极易从内部跃迁到界面上显著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同时,当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它的吸附强度就会增大。硅单晶片表面颗粒污染物的去除,正是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将颗粒从硅片表面解吸并包裹颗粒,从而保证了硅片表面的清洁度。  相似文献   

2.
塑料垃圾“变废为宝”将炼成汽油 近日,记者在北京通州董村垃圾处理厂的施工现场看到,一座可将塑料垃圾转化成汽油的炼油厂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安装,并将在今年年初投入运营。 厂房已经建好,5个银灰色的大油罐整齐地排放在工厂内,厂房外的道路改造也接近尾声,塑料垃圾炼油厂将在今年开春投入使用。届时,北京的塑料垃圾回收后,都将送到这里炼成柴油和汽油,实现二次利用,经过特殊工艺的处理,排出物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据了解,这家塑料垃圾炼油厂是由市政管委和一家境外企业合资兴建的,是北京市实行垃圾分类工作的配套工程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3.
塑料地膜覆盖技术对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有巨大作用。但是,在自然环境中,塑料本身很难自行分解,散落在土壤和田间,破坏了土壤的耕作条件和土壤结构,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同时,大量生活用塑料薄膜的使用,使上述后果更趋严重。从70年代起,国外有不少研究人员从事研究能迅速溶解或自行分解或燃烧时不产生有害气体的塑料。而目前,消除塑料垃圾的方法主要是回收,经二次加工成低档次制品,但非常困难;将回收的废旧塑料膜堆埋,则长期不能分解,影响土壤结构,焚烧又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因此改用降解塑料膜,已成为塑  相似文献   

4.
家居Q&A     
《楼市》2005,(20)
Q:水箱和座便器表面有小水滴是怎么回事? A:就好像玻璃杯倒入冷水之后,杯外会慢慢出现水滴一样,水箱和座便器表面也会有水滴,此种现象称为“结露”。结露是由于空气中的饱和水蒸气碰到水箱和座便器表面, 凝结成水滴的现象。此类现象主要发生在湿度较高的季节,例如:梅雨季节、冬季(室内使用暖气)等。  相似文献   

5.
近日,杭州市城管办确定了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分别为:可回收物、厨房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类。垃圾分类工作将会在57个小区先行试点,而这四种分类方式也只是暂行方案,根据试点工作的结果有可能会进行部分调整。针对不同的垃圾分类方式,设计了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  相似文献   

6.
令人厌恶的"怪物"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多达2.6亿吨。它们散布在地球各处,但被雨水冲刷或大风吹走之后,会最终悄无声息地流进海洋。如此多的垃圾之所以会在海洋中聚集,在于被环流环绕在中央,就像你顺时针转动手中装有茶水的杯子,随后可以看到茶叶大都聚集到了杯子的中央一样。在全球海洋众多的垃圾带中,太平洋垃圾大板块是最著名的一个,它所处的位置恰恰被北太平洋环流环绕在中央。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各地纷纷制定并出台了垃圾分类规范标准,对城市生态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中,如果有关人员单纯按照传统分类处理模式,不仅很难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造成城市垃圾处理负担过重,而且会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为此,在新时期需要高度关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运用智能化信息系统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和处理等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实现智能化发展,保证垃圾分类处理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各种有毒塑料袋在农村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塑料垃圾。随意丢弃和焚烧塑料垃圾成为当前农村最常用的处理方式。调查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焚烧塑料垃圾所产生的危害认识严重不足;二是农村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场所。因此,在农村开展环保教育及建立专门的垃圾处理场所是改变农村废弃塑料袋垃圾处理方式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银质饰品或器皿天长日久会渐渐变暗而失去银白色光泽,现介绍几种化学翻新方法。 1 双氧水浓硫酸翻新法 如银器表面由于在空气中氧化变暗(表面生成氧化银薄膜),则可采用此方法。 (1)将银质饰品放入20%—30%的双氧水中,浸泡5—10分钟,银质表面会产生大量气泡,用镊子取出银质物,用清水冲洗2—3遍,用纱布或滤纸吸干。 (2)再将银质物放入浓硫酸中,浸3—5分钟(室温下).其表面活性银微粒膜溶解,取出物品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纱布或滤纸吸干,银质物会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作为国际大都市之一,拥有2069万常住人口,如此多的人口,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可想而知。自2008年奥运会举办至今,北京市在垃圾分类、处理上作出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北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特大型城市,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依然很淡薄。一份居民小区的问卷调查显示,发出的1000份问卷中,32%的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45%的居民偶尔会对垃圾进行分类,而23%的居民基本不进行分  相似文献   

11.
据《青年报》报道,日本横滨市市民收到主管机关发给他们一本厚达27页的垃圾分类说明书,其中详细介绍518种垃圾分类法。如:唇膏是可燃性垃圾,唇膏用完后的空管子却要归入小金属或塑料;水壶要先拿掉胶带才能扔; 30 厘米以下的锅子是小金属,超过30厘米就是大型垃圾了;  相似文献   

12.
胶束增强超滤法是一种将表面活性剂分子和超滤膜结合起来的新型水处理技术。由于静电作用,胶束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根据胶束对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不同,我们就可以将不同种类的金属离子分离。研究中采用聚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含镍废水,系统地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浓度对含Ni2+的电镀废液中Ni2+的截留率影响,同时还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9)醚(Tri-tonx-100)的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对含Ni2+的电镀废液中Ni2+的截留率影响,并将不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SDS对Ni2+的截留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该多功能垃圾箱(公用型)分正反两面,正面是可取式广告牌,背面设有净、废两水箱和水龙头、仪容镜分类垃圾箱体。该垃圾箱解决了人们室外吐痰、洗手、察看仪容的不便;其次,它的密封性能较好,能有效防止垃圾异味冒出;再次,它的高度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它的广告牌可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家用装饰型,它的表面是画帘。上层可放置鱼缸等装饰品。密封性能好,投取垃圾方便。  相似文献   

14.
黄朝辉 《价值工程》2010,29(3):163-163
近年来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繁荣,混凝土被大量运用于工程中。但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的现象屡屡发生,已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作为建筑施工单位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以混凝土建筑墙体为例,针对表面气泡产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法国: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在法国,把自己家的垃圾分类处理,以利于政府回收,这是每个法国人每周都要做的事情。避免产生1吨垃圾和治理1吨垃圾所需经费之比是1:10,回收1吨废纸可以变成800公斤再生纸,相当于少砍伐17棵大树。正是在民众的自觉参与下,每年80%的废弃包装类垃圾都得到了循环处理。63%的废弃包装类垃圾经再处理后被制成了纸板、金属、玻璃瓶和塑料等初级材料,17%被转化成了石油、热力等能源。  相似文献   

16.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乃至脱模剂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一直是困扰建筑施工的重要难题,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的表观效果,还会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混凝土表面气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减少气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师生的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行为方式的不断转变,校园垃圾的日产量也在迅速攀升,由垃圾不分类引发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推行高校垃圾分类工作势在必行。文章针对目前高校校园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推广和普及措施方向做出探究,提出了高校实行垃圾分类的推广普及策略,以此强化当代高校师生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与责任,切实贯彻落实高校校园垃圾分类精神。  相似文献   

18.
垃圾分类一直是近几年的城市治理重点,但也出现了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识淡薄,社区垃圾分类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我国大多采取政府主导的垃圾分类模式,为研究居民在政府主导的背景下垃圾分类参与意识提升问题,对上海两社区进行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得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识在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性,两社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主要由于社区的管理差异。由此,社区可以通过改进管理举措而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施连功 《民营科技》2013,(1):235-235
近年来由于混凝土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商品混凝土被大量运用于工程中,但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的现象屡屡发生,已引起各相关部门的关注。作为建筑施工单位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针对建筑混凝土表面气泡产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近年开始正式推行垃圾分类试点,目前垃圾分类的正式推行尚处于起步状态,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管理水平尚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民众参与度不太高等问题。而日本垃圾分类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历经多年实践,形成了具有日本特点的垃圾分类完善体系。为学习其成功经验,本团队通过研究日本文献等方式,了解了日本垃圾分类发展历程。研究可知,教育宣传普及度高、法律体系完备、资源循环体系完善,分类细化等是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的主要成功经验。同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手段掌握我国垃圾分类试点的历程和现状,合理借鉴日本经验,提出改进我国垃圾分类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