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但却面临着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为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农业产业化热潮。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依托,实现产加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通过龙头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有效地解决了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非藕合性,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可以长期坚持的一个方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公司+农户组织形式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为我国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众多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公司+农户组织形式。一、公司十农户组织形式申不公平交易现实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又一次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安排是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传统的体制障碍尚未消除,新体制还未完全建立。在农村,分散的农户同市场难以进行有效联结和农业比较效益低是目前我国农村突出问题。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制度创新,一方面分散的农户通过中介组织进入市场,提高了农户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另一…  相似文献   

3.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顺应农业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趋势的组织制度变迁和创新,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解决、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等方面阐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4.
如何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难题。湖北省老河口市和宜都市(以下简称两市)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找到了解决“市场化与小农经济的矛盾”的有效办法,创新了农村经济体制,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破解了农业产业化及县域推进工业化难题.增强了县域竞争力,奠定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为搬动县城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是,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一是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不够深刻。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微观机制不够健全。四是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支持不够有力。  相似文献   

5.
浅析农业产业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基础,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存在着生产分散、规模偏小等问题,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和分散生产与规模经营矛盾的途径之一,就是实施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市场取向改革的产物,是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我国农业产业化,已经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还处在初级阶段,其对农业、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为了弥补这个欠缺,就必须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它不仅能够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无法发挥的作用,也有利于降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发生联系的交易成本,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还有利于保护农户在市场交易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户的谈判实力.我国城市化的目标,不是消灭农村,而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而农业产业化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堪称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我国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农村市场潜力大前景广。有关分析估计,我国21亿农户的家电普及率要达到1995年城镇的水平,需要彩电15亿台、电冰箱13亿台、洗衣机15亿台。加L近几年我国将新增建制镇5000个,1998年起的三年内我国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7500亿美元等,农村市场更是蕴含无限商机。但这个市场如何去开拓、占领,笔者目前分别走访了农家、商家和专家,对此作了调查和研究。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招开拓农村市场,关键在提高农民收人。这就需要协调好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利用贸工农一体化、公司加农户等产业化形式解…  相似文献   

8.
一、楚雄经济成长目标体系研究 1、建立楚雄经济成长目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楚雄经济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当我们系统思考楚雄经济的成长问题时,当我们对楚雄经济成长进行目标性选择时,不能不考虑农业经济的产业化问题,不能不借助于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工具.中国学者温家宝在他的<努力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文中是这样为我们阐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强了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它可以把市场信息、适用技术、管理经验传送给农户,有效地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促进产销街接和农业结构调整."这种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经济成长的体制性重大创新,也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楚雄烟草产业的成长正是这种产业化经营机制创新的产物,楚雄天然生物制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也正在依靠这种产业经营机制创新,呈现高速成长趋势.楚雄经济成长目标体系构架也只有以这种产业化经营机制创新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方能符合楚雄经济成长实际.  相似文献   

9.
龙头组织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无论何种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其共同特征都是通过龙头组织带动整个系统的发展 ,龙头组织的发育状况 ,决定着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和水平 ,决定着产业化系统的功能。馆陶县近几年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奥秘 ,就在于把市场建设作为突破口 ,构建大龙头 ,进行广带动和强辐射。一、选择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 ,建设大市场一般来说 ,农业产业化起步的突破口在于根据市场导向、资源优势和产业关联度强等原则选择主导产业。对于馆陶县来说 ,90年代初以来 ,蛋鸡养殖和棚室蔬菜生产就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拓展和占领市场,拉动产业链向社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地处分散闭塞的农村,很难了解市场信息,自身缺乏强有力的代言组织,各农户的商品数量不多,绝大部分是没有经过加工的低档产品,进人专业批发市场有困难,很难在市场上站住脚跟。如何引导农民学会将农产品通过贮存、加工。销售纳人整个社会统一的大市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进而使农民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就必须积极引导农民直接进入市场,参与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一、农民进入市…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运行和经营体制0{]变革和创新。成立干1985年时太仓市养兔协会”,12年坚持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信息、物资、设备、销售等一系列服务,为农民走向大市场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组织创新探索了一条新路。产生与发展1985年,太仓农民在兔毛每公斤价200元的刺激下,毛兔生产再一次由冷变热,饲养量比上年猛增85倍,以农村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接近1只,使毛兔生产的主要矛盾由生产领域转向科技和服务领域。为了适应商品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在政府引导和相关部门支持下,成立了以专业大户为主体、…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兼具金融服务和环境评估的市场行为,绿色金融从结构升级、技术应用、市场融合、资源配置等方面,赋能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但农户禀赋资源匮乏和绿色金融准入的双重壁垒效应,导致小农户获取绿色金融支持的难度大,相应制约了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基于此,亟须重构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构建“绿色金融+”的中介传导模式,厘清绿色金融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的联结效应,助力小农户,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 《经济视角》2002,(6):11-16
8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地区出现了农产品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等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并在90年代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模式。近年来在农民增收缓慢,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农业产业化成为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一个重要纽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政  相似文献   

14.
邢中先  牛海 《现代经济探讨》2024,(1):116-123+132
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对大国小农的现实关注。“大国小农”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分散经营的小农户难以对接大市场也难以对接大政府,致使小农户生产陷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现实困境,而从小农户群体中生成的“中坚农民”有效破解了这一现实困境,推动着由“大国小农”向“大国中农”的优化升级。因此,一方面要以“中坚农民”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来建构理论范式,另一方面要引导“中坚农民”全面参与“五个振兴”路径来建构实践范式,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的创新性实践。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推广体系与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推广体系是以社区为主体,由农民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性组织或实体,是连接政府推广体系和农户生产体系的纽带。从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角度,分析了建立农村社区推广体系对捉进农业技术进步的意义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农户到农户”的农村社区推广体系的功能和机制进行了讨论:农村社区推广体系是连接市场和农户的中介,是面向市场将农户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情况、主要服务水平与业务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结果表明,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本地农业产业化,顺应了大市场的需求;但也存在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融资渠道单一、政府和社会力量扶持缺乏针对性与持续性、组织生产模式需要转型升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成效及未来发展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改革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农村经营体制和组织制度的一个重大创新,是农民、企业和基层干部适应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伟大创造。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增加,龙头企业壮大,服务组织成长,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带动农户就业增收能力增强。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产业化经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国民经济"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近年来的中央涉农文件都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目标、定位和重点进行阐述和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力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集聚、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增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整体水平、加快农业对外开放起到了明显的成效。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利益联结关系不够紧密、部分行业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国际市场贸易壁垒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政府要从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和市场服务组织、加快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工作指导,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公司+农户"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农业产业化热潮中,“公司 农户”。模式作为一种内涵宽泛的制度安排,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同时还可利用公司的资金、技术、市场及管理优势,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但在认同和采纳的同时,也凸现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再造农村微现经济组织,逐步用“公司十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替代“公司 农户”模式,从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是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 《经济师》2003,(1):182-183
文章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组织中的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市场、利益机制。并提出 :农户处于产业化的弱者地位 ,要注重对农户的改造 ;公司要围绕“农”字做文章 ;合作经济组织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运行多年后,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有其必然性。一是符合政策要求,二是理论依据充分;三是微观组织成熟,四是宏观基础坚实。股分合作经济可以解决农村的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小农户与大市场问题以及调解村委会同农民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