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环境污染现象,传统的经济学解释是外部性。外部性有正负之分,不管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导致资源配置个人最优与社会最优的不一致,为此,庇古认为应该采取“征税”或者“收费”的手段,对于产生正外部性者给以补贴,而对于产生负外部性者征收税收。我国目前采用的排污收费制度就是“庇古税”的表现形式,其本质是把外部性内部化。但是,庇古税收难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2.
交通拥挤收费是利用价格机制来调节城市道路高峰期交通量的一种手段.本文通过经济学分析指出:交通拥挤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直接损失,而且还伴随着多种外部不经济;征收拥挤费可以减少社会福利损失;拥挤收费增加的收入应该用于缓解拥挤的交通投资上.  相似文献   

3.
环保费改税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排污收费制度,即由保部门向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作为专项金用于环境污染的防治。目前,我国对污水、废渣、废气、噪音、射等五大类113项污染环境的行为征收排污费。从近20年来实践看,排污收费制度的实行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在制设计上也存在着不少缺陷,在推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弊端,不很好地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充分保障我国环保政与目标的实现。排污收费制度的缺陷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个方面:第一,排污收费标准低,征收面较窄,渠道单一。从理论…  相似文献   

4.
姜鑫 《经济经纬》2006,1(3):13-16
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的实施比排污收费理论的产生历史更为久远。排污收费制度最早产生于德国,1904年,德国在鲁尔流域实施了废水排放收费。1972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环境委员会提出了PPP原则(the Polluter Pays Principle),又称污染者负担原则,即排污者应当承担治理污染源、消除环境污染、赔偿受害人损失的费用。根据该原则的要求,各国先后实施了排污收  相似文献   

5.
在家族企业主为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下,运用经济博弈理论分析得出:在短期中家族成员对外部经理人存在信任缺失,经理人在长期中依然可能出现“败德”行为;只要由于其“败德”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小于由于其经营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家族企业主更偏好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应引入外部经理人;在理论上能够设计一种报酬激励机制实现“激励相容”,而在现实中完全的“激励相容”难以实现,只能尽可能地去接近;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无效时,不应给予外部经理人充分的实际控制权。  相似文献   

6.
张衔春  王旭 《经济师》2010,(1):112-113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新纪元,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越加严重。国内外学者针对目前严重的环境危机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这一理念必将翻开城市建设的新篇章。生态城市要求以生态原理为指导原则,以排污收费为重要保障,因此排污收费制度执行必将影响生态城市的建设。文章就排污收费制度为探究点,探讨了目前国内排污收费制度的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各种缺陷,然后据此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刘小呀 《经济师》2002,(6):62-63
文章分析和阐述了尽快建立一个与当今市场机制相适应的、能更有效地促进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排污收费制度 (多因子总量收费 )的重要性。呼吁对所有的污染源实行按排放污染物的种类与数量征收排污费 ,以尽早结束排污收费只与浓度超标相关而与排污量无关甚至“倒挂”的历史 ,实现排污收费与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挂钩的转变 ,让污染者直接承担其污染行为的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8.
张颖  王勇 《生产力研究》2004,(12):131-13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的经济学症结是外部不经济性,它导致了市场失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政府干预包括以命令控制为特征的行政手段和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后者又主要包括两种措施: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相比之下,我国实行排污权交易具有更大的优势,它是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污染者之间交易排污权,实现低成本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排污权交易与收费制度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与排污收费制度的主要成本包括排污总量控制成本、排污权初始分配成本、排污交易成本与排污监督成本等。排污权交易和排污收费都是可行的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但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市场的依赖性更强,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外部控制的历史考察和运行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外部控制”,“外部控制力”概念,并根据外部要素对内部人“控制力”大小,将迄今为止的公司外部控制类型分为股东主导控制型,政府主导控制型,职工主导控制型,混合控制型四种,并分析了各自的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国有公司外部控制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开征环境税是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和适应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完善环境经济手段和构建我国环境政策体系的需要,是完善环境税制和深化税制改革的需要。我国目前对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音等污染排放实行的是排污收费制度,因而对这些污染物排放征税实际上就是排污收费的费改税问题。环境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单位和个  相似文献   

12.
对“旅游回扣”现象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旅游回扣”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则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旅游回扣”是我国旅游业“外部经济”的结果,同时它也和薪酬制度的缺陷以及无序的价格竞争相关。消除“旅游回扣”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佣金制度及合理的薪金制度,同时要加强旅游业发展软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不但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给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方便,并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交通运输业在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噪声污染、交通事故、交通拥挤等外部成本,这些由交通运输产生的外部成本并没有由交通的使用者承担,却由其它的非交通使用者承担,造成了它们权利义务的不平等,其中交通运输产生的外部成本位于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相似文献   

14.
张欣  董竹 《财经科学》2023,(2):41-53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监管日益加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环境信息。本文通过切入绿色创新的研究视角,以2008—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有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这一促进效应综合体现在绿色创新质量、绿色创新数量和绿色创新总量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环境信息披露通过外部资源效应和外部压力效应进而作用于绿色创新。结合市场调控型环境规制工具研究发现,在促进绿色创新的过程中,环境信息披露与事前引导类环境规制工具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呈现互补效应、与事后惩罚类环境规制工具排污收费呈现替代效应。最后,基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西部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产品市场竞争较弱的行业、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环境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激励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排污收费政策作为我国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对促进企事业单位加强污染治理、节约利用资源、遏制环境恶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检验,指出我国实施的排污收费政策"清洁"效果有限,其政策在制定和执行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进而提出优化中国排污收费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部委声音财政部:十一五将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督促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或服务价格,实现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社会成本企业化。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三个方面推进开展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改革。一是进一步明确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使之成为我国污染物排放管理的基本原则。二是在“总量控制”前提下,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探索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改变目前企业随意排污、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垄断性国有企业的形成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其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外部效应,如垄断性国企收入分配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垄断性国企带来的环境污染成为棘手问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垄断性国企的不公平竞争,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效率,降低了社会创新能力;垄断性国企经营信息的不透明,导致了民众生活成本的增加等。因此,要通过竞争机制的改革、薪酬的改革、考核指标的完善和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来治理这些负外部效应,使垄断性国有企业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环境管理上,对污染的控制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通过行政手段,主要是颁布一系列法规,根据环境目标制定污染控制规划,直接限制工厂等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其二是运用经济手段,即实行排污收费,排污收费可以促使工厂企业从本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自觉地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一般来说,这二种手段通常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外界条件下会有所侧重。我国从1973年起,工厂陆续建造污染物处理设施,其投资大多数为国家投资,该时期采用的是行政手段。自从1980年全国实行排污收费以来,则是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举。近几年来,国家逐步减少了对污染治理项目的投资,而通常由工厂企业自筹款项或贷款,即试行“拨改贷”。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手段的作用则愈来愈重要,因此在目前我们必须对排污收费作细致深入的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排污收费方法,使排污收费既可以对工厂控制污染起刺激作用,又不致于影响经济发展,还可以使整个社会在控制污染方面所花费的代价最低。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部电力工业的蓬勃发展产生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依法治污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但西部先污染后治理、重经济轻环保的现实以及政府主要以排污收费的单一模式治理的制度缺陷,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而《可再生能源法》所确立的市场竞争机制及遵循的“从源头控制污染”及“受益者补偿”原则,将成为开发西部可再生电力的有力保障。西部在实施《可再生能源法》的过程中应积极制定配套的地方法规,充分发挥该法在防治西部电力工业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排污税的理论渊源——庇古税排污税的思想来源于庇古的理论。庇古在其《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比较全面的论述了边际私人净产量和边际社会净产量的背离(即外部性)问题。他认为“存在着某些投资,由于对其相伴产生的损害予以赔偿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故而造成边际私人净产量高于边际社会净产量的结果。”“如果政府同意,可能通过对于在此领域的投资给予‘特别限制’的方法消除这种偏差,这些限制可能采用的最为明显的形式,当然是征税。”也就是说,由于污染造成的外部费用并没有包括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导致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要削除这一外部性,可由政府通过税收使之内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