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2012,(3):112-112
2012年1月20日,临夏市红园街道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关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家庭,对8名空巢老人、6名留守儿童家庭送去面粉、大米、清油等生活用品,解决了他们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巢老人因缺乏传统家庭结构下来自子女和亲人的强力支持,承受力十分脆弱.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单单是简单的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多方的社会问题.城市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心理慰藉、日常照料上面临着养老困境,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这些困境的解决.社会工作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介入可以从国家、社会层面、社区层面以及个人和家庭层面进行介入.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问题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珞 《黑河学刊》2010,(3):138-139
当下的社会,核心家庭日益增多,大家庭进入小家庭,家庭规模缩小、功能减弱;社会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年轻人忙于工作和事业,往往无暇顾及父母,导致许多家庭存在“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4.
说不上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老年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在城市中,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占据了广场进行晨练;挤在公交车上,你也会看到,满头银发的老人几乎坐满了公交车上有限的座位;走进浴池,迎面而来的是满身褶皱的老人在那里慢悠悠地搓操。走进中国人的家庭,你会发现,那些一对夫妇赡养4个老人1个孩子的最普通的工薪阶层,其生活的沉重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而经济富裕的家庭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家庭会因为老人的垂暮、生活不能自理、生病住院需要照顾而搞得焦头烂额。还有一些"421"家庭因为三代同堂,老人占了绝大多数,因为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将生活搞得一团糟。在这种状态下,最苦、最累的是中年人,然而,老年人就轻松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家庭因老而难。  相似文献   

5.
吴爽  张达 《东北之窗》2012,(19):99-99
宁佩英通过"家庭党校",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进行研究探讨、共同学习——在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有位老人名叫宁佩英,今年79岁。老人的脸上透着一股不输年轻人的精气神儿,看上去就像一位60岁的邻家大妈。就是这位慈祥的老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式“四代同堂”大家庭的远离,某种意义上讲也意味着中国的家庭养老正在经历着一种蜕变,这一蜕变中最为痛苦的可能就是70岁以上的老人。  相似文献   

7.
老龄化态势汹汹而来,民众最有切肤之感。遍布周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感叹:我们老了怎么办?明天谁来养老?我们该怎么养老?人们的忧心忡忡不是没有原因。当80岁的农村留守老人还得下地干活,当城市里的"空巢"老人病故数天仍无人知晓,当有报道称"2001年到2075年间,我国养老金缺口9.15万亿元",当"421"家庭已成为我国最流行的家庭结构模式,养老这一命题确实让人忧心。  相似文献   

8.
"空巢"家庭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随着"空巢"老人的迅猛增加,对此领域的研究也越加广泛而深入。许多学者从"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80年开始大量出现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成为一个日渐庞大的社会群体。截至2012年的不完全统计表明,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已超过了100万,这意味着有近200万老年人因为失去子女而面临巨大的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困难。目前,我国对失独老人的社会养老机制不完善,相关政策存在缺陷且未落到实处,失独老人的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如何在公共政策和组织上为失独老人托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明天,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及现有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解决失独家庭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也是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居家养老模式日益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它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试分析了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66年前的一次人生选择,使她从此远离故乡和亲人,成了一名奔走在西北土地上的“提灯女神”,她终身未婚,远离亲人,甚至放弃了出国定居的机会,然而,因为对中国现代科学护理事业的开创性贡献,她不仅获得了“南丁格尔奖”,也获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今年元旦专程到陕西省铜川矿务局,在遇难矿工家中,听着家属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温家宝总理流下了悲痛的泪水。  相似文献   

13.
李国强男40岁自由撰稿人李国强曾在吉林省某媒体做过编辑、记者,后来,这家媒体在报刊整顿中被取消了刊号,李国强成了一个自由撰稿人。李国强很敏感,捕捉新闻线索能力很强,稿子写得也很棒,仅用两年时间,就赚到了十多万元稿费,他用这些稿费按褐贷款买了一套房。  相似文献   

14.
年初,某县公证处受理了一起遗嘱公证。申请公证的是县郊乡年已八十的张大爷。他的老伴早年病故,无子女,亲人只有一个弟弟和义女。老人有两间砖房、一台电视机、五百元存款及日常家俱。老人患心脏病,他担心死后因遗产问题发生纠纷,便到县公证处申请办理遗嘱公证。  相似文献   

15.
杜启洪  柳青 《走向世界》2014,(41):24-26
养儿防老,这个在中国已沿袭了几千年的养老方式,正在新的家庭结构面前遭遇空前的危机。随着“421”家庭的普遍化,儿女们在精力、财力上已无力承担赡养好多位老人的责任。传统的养老该往何处去?每一个家庭都在寻求答案。艰难的养老早晨7点,随着沉重的一声门响,李宏生一家三口离开了家。他们要先送上初中的儿子到学校,然后夫妻俩再各自去上班。此时,家里只留下70多岁的老母亲,趴在窗台上目送儿孙们远去。从这时开始,老人将独自一人度过一天的寂寞时光。  相似文献   

16.
7月15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国民生活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在由同居的家族成员对老人(65岁以上)进行护理的家庭中,护理人员年龄也在65岁以上的家庭比率占到51.2%,这是历次调查中该数值首次超过五成。支撑起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团块世代”(专指日本在1947年到194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渐渐步入暮年,今后“老老护理”现象可能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社区采访助老大食堂时,一位老人曾拉着记者的手说:“这人上了点年纪,犯懒是难免的,我自己能吃多少,单独做顿饭更不值当的,能凑合就凑合。”一说起日常吃饭,老人一脸愁容。实际上,做饭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是个麻烦事,特别是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更加困难。不得不说,社区助老大食堂的建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干净的就餐环境、丰富可口的饭菜、低廉的价格,对于老人们来说,这个家门口的“温馨食堂”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温暖,也解除了子女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伴随着养老形势日益严峻,失独家庭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如今全国范围内"失独家庭"已超过百万。这类群体在身心受创的同时面临着医疗、心理、社会适应等综合性问题,更加普遍地流露出"老无所依"的担忧。据不完全统计,海曙区有独居、空巢老人家庭1.71万户,涉及2.9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5%;有失独家庭170多户,涉及300多人。为帮扶失独家庭走出困境,海曙区于2012年8月正式启动"并肩行"服务,旨在为失独老人提供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1月的一天,在江西奉新会埠村一间普通的农户家里,一位老人在度过了70个春秋之后,含笑离开了守候在他身旁的亲人和乡亲,离开了他曾经倾注过爱的温暖的世界。出殡那天,自动前来送葬的人不计其数。在长长的送葬队伍中,有党团员、干部,有回家探亲的解放军战士,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带红领巾的少年。他们来送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这位去世的老人叫阴宾生,他曾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12月26日,海曙区江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毛泽燕医师荣登2022年度“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个人榜单。“她确实很好。”听闻这一喜讯,与毛泽燕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徐老太竖起了大拇指。今年44岁的毛泽燕是家庭医生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她秉持“以爱心换信任,把患者当亲人”的理念,用真情在基层悉心耕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