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货币流通速度不仅受实体经济影响,而且受虚拟经济影响,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货币市场基金对货币流通速度是否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变动是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两者正相关,可根据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和一年期国债收益率预测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受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管理者可通过调整货币市场基金政策稳定货币流通速度。  相似文献   

2.
货币流通速度无论是时货币理论的发展还是对货币政策的操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比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对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货币流通速度无论是对货币理论的发展还是对货币政策的操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比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对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先是对现有的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波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利用1985年~2003年的年度样本数据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时间趋势进行了估计,在假设该趋势为制度性因素决定的前提下,提取了货币流通速度对时间趋势的偏离,并以此作为货币供应松紧程度的度量。在此基础上,又检验了其同当期及未来经济波动之间的联系。表明货币流通速度每高于时间趋势0.01,则经济增长随后下降0.53个百分点。这表明从货币主义理论出发,不考虑货币传导机制的具体作用过程,货币冲击在短期内的确影响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考察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性货币供应量、实际产出和物价的关系可以用交易方程式MV≡PY表示,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平均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决定一国一定期间价格水平从而影响产出的因素,不是货币存量M,而是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M·V)——货币流量。新货币主义学者弗里德曼曾认为,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于一国的支付习惯,有关交易的财政金融制度等原因,使它具有一种高度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他根据美国近百年来的经济统计资料,算出美国货币流通速度每年递减约百分之一,但在正常情况下,相…  相似文献   

6.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众多,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互不相同,但一般都接受货币流通速度的轨迹呈U形曲线的观点:即货币流通速度经历起始下降、中间平稳、最后上升三个阶段。分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时间序列趋势,说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正处于不断下降的阶段,经济的货币化、非现金货币比率、利率以及储蓄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政策障碍机制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具有长期下降的趋势,而其短期波动又体现了顺周期性特征.这种下降的货币流通速度直接制约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成效,使其难以充分发挥治理当前通货紧缩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造成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提出刺激货币流通的措施,以改善货币政策运作的货币环境,配合治理通货紧缩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燕芳 《北方经济》2008,(22):76-77
根据国外经验,货币流通速度呈现U形,存在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由长期下降转为上升趋势,而股市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股市发展意味着货币替代物增加,股市的交易量增加,从理论上说这将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本文用我国1998年1季度到2007年1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探讨股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何源 《湖北经济管理》2013,(21):152-155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连接货币供给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出货币流通状况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西方各大流派的著名的经济学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结论,本文对此进行梳理总结,以找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物价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与宏观调控愿景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康  孟艳 《改革》2011,(12)
对欧美国家和我国曾经发生的货币流通速度陡升型通胀和货币流通速度陡降型通缩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似处于一个非渐变、非常规的特殊时期,相关不确定性因素一旦演变为确定性的组合,很可能产生经济运行中的某种临界转换点,并可能对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政策调控带来挑战。应加强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监测和对货币需求变化的研究预测,进而优化市场预期管理和宏观应急管理,提高应对货币流通速度突变型通胀、通缩的能力,以更好地追求与维护物价稳定和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相似文献   

11.
已经过去的1994年的中国经济,显著特征之一就是高通货膨胀。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率近22%,为1978年以来最高值。通货膨胀再度成为学术界和老百姓的热门话题。笔者拟从统计资料出发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作实证分析,以便为预测和抑制通货膨胀提供参考。 一、通货膨胀与心理压力 通货膨胀是货币流通量超过货币需要量的币值下跌,物价上涨之经济现象。货币流通量超过货币需要量有两种情况,一是流通中货币确实过多,即票子过多;一是流通中货币并不过多,但货币流通速度过快。这两种情况下均会引起物价上涨。我们首先分析货币流通速度  相似文献   

12.
李旭东  王宇 《特区经济》2006,(11):30-32
本文首先把GDP与M2的比值定义为货币流通速度,计算出1993~2005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该数据表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有减慢的趋势,这反映了我国体制上的深层次问题。其次,用带有动量项和自适应学习率的BP神经网络预测出2006~2007年我国GDP和货币流通速度,从而推算出2006年至2007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分别是324542.6亿元和341568.6亿元左右,这对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货币流通呈现了丰富而夏杂的内容,除货币流通的基本性质外(笔者另有专文论述),宋代货币流通还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货币的沉淀;二是货币在各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三是货币需要量和流通量受生产季节性影响而表现的季节性变化,货币流通速度慢。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宋代货币经济的全面理解,对认识宋代货币流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货币流通呈现了丰富而夏杂的内容,除货币流通的基本性质外(笔者另有专文论述),宋代货币流通还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货币的沉淀;二是货币在各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三是货币需要量和流通量受生产季节性影响而表现的季节性变化,货币流通速度慢。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宋代货币经济的全面理解,对认识宋代货币流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很有意义。下面就对上述特点进  相似文献   

15.
辛俚 《魅力中国》2010,(35):355-355
本文以我国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为考察对象,在对其加以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本文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从微观的角度对货币收入流通速度变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知造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影响因素是:人均实际收入增加,存、贷款利率的变化,特则是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只有发生剧烈变化时才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宏观经济的均衡与非均衡宏观经济均衡是商品均衡与货币均衡的有机统一,它们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图示来直观地表示: 我们称这一图示为宏观经济的运行四边形,其要旨是: 1、商品的供应量形成对货币的需要量,因为根据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是由进入流通的商品量所决定的,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一定,那么商品供应量与货币需要量总是保持一定的比例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中国经贸》2009,(2):52-53
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在给出电子货币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笔者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证研究,建立变量间的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而得出结论:现阶段,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同时,随着电子货币进一步深入发展,其未来存在使货币流通速度变不稳定的可能。最后,笔者还得出我国目前处在电子货币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超额货币出现的原因、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金融深化三个角度对我国超额货币供应问题的研究做了一个综述。然后提出在全球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我国作为一个资本管制的国家,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和国内资产价格的关系可以成为我国超额货币供应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并且可以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海涛 《北方经济》2012,(21):78-79
1911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由费雪方程式推导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和M2/GDP的特殊表现引发了众多文献的讨论。本文阐释了货币流通速度在微观和宏观中的不同含义,分析和比较了中国、美国和日本的货币流通速度,指出中美货币流通速度的特征差别是两国不同增长方式的反映,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走向会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日本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前车之鉴;宏观政策应当着力于实现逆货币化过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