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首先客观的呈现出2009年以来我国的房价水平过高的现象,以及此现象带来的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后果。并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这一大趋势给中国房价带来的影响。着重分析政府希望平抑房价但又不希望房价下跌的心理动机,同时提出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夏斌 《中国发展评论》2010,(2):32-37,125-132
当今,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几乎是个“万花筒”。宏观决策者、地方政府、开发商企业、行业主管、投资投机者、低收入百姓及各种媒体等,对过去和当下的房价与房价政策,众说纷纭,公婆说理各有一套。过去不一样,现在仍不一样。一边是一些人在喋喋不休宣传“刚性需求”,一边是低收入百姓拼命感叹房价太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北京经济飞速的发展,投资不断增加,房价也随之水涨船高。城内房价涨幅甚至已经超出了一般百姓的承受范围,很多人预言:中国的房价是泡沫,08年后会自然破灭。也有人认为:物以稀为贵,北京的四环之内已经没什么可以开发的地方了,房价还会继续攀升。  相似文献   

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日趋上涨的房价让广大购房者望房兴叹,何时才能居者有其屋已成为百姓关注之焦点、议论之话题.中央政府为调控房价不惜"三令五申",其中心目的是将房价控制在百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事与愿违,全国各地房价仍在上升.文章从影响房价居高不下的主因素分析、论证,再次阐述我国房价仍有走高之势.  相似文献   

5.
时下中国,百姓最关心、最苦恼、最闹心因而也最不满意的事情之一,就是房价太高,涨得实在离谱。为什么房价太高,涨得如此离谱呢?根本原因在供求失衡。房屋供给太少而购房需求太强烈,当然价格就涨上去了。  相似文献   

6.
时下中国,百姓最关心、最苦恼、最闹心因而也最不满意的事情之一,就是房价太高,涨得实在离谱。为什么房价太高,涨得如此离谱呢?根本原因在供求失衡。房屋供给太少而购房需求太强烈,当然价格就涨上去了。  相似文献   

7.
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日前说,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已趋于合理,从长远看,住房价格总体走势将上扬。他认为,目前正是百姓购房置业的有利时机。宋春华承认目前个别大城市存在房价过高的问题,但他认为,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房价总体是适中的,尤其是经济适用房价格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校正、平抑了偏高的房价。他说,目前有些地区房价降价的空间已经不大,从长远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建筑用地的减少,以及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住房价格总体走势将上扬。他指出,当前有关住房价格的降价预期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百姓住房条件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背后房地产对CDP的拉动功不可没,特别在金融危机中,大幅拉动内需,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需求增大,房价节节攀升,购房困难成为百姓实现小康生活的头号难题。本文就房价过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我国的房地产政策谈了几点看法,并针对高房价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北京经济飞速的发展,投资不断增加,房价也随芝水涨船高。城内房价涨幅甚至已经超出了一般百姓的承受范围,很多人预言:“中国的房价是泡沫,08年后会自然破灭。”也有人认为:”物以稀为贵,北京的四环之内已经没什么可以开发的地方了,房价还会继续攀升。”……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季度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在GDP增长8.7%的同时。房价上涨了30%以上。从房价收入比来看,国际平均水平约为5倍左有,中国现在已经达到10倍;从租金收益率来看,国际水平约为4%-6%,中国目前约为2%~3%,中国房价之高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1.
全面认识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提高房价调控政策的精准性、构建跨区域房价协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基于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国69个大中城市50个月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指数,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实证考察了城市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房价联动呈现显著的网络结构形态,且通达性好、稳定性高。②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城市中心度较高,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具有房价“引领”作用。③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北京等9个城市属于净溢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引导”角色;长沙等17个城市属于经纪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桥梁”角色;北海等25个城市属于双向溢出板块,在网络中扮演内、外部双向“引导”角色;九江等18个城市属于净受益板块,在网络中扮演“跟随”角色。此外,板块的“俱乐部效应”、“梯度效应”显著。④QAP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收入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对城市间房价联动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中国城市房价协同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啃老"的背后是中国房价畸高的现实"啃老"当然是不好的事,但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在买房子这件事上,如果不"啃老",单凭一己之力根本拿不下来。这背后是中国房价畸高的现实。房价收入比是衡量一个地方的房价是否合理的关键指标。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报告,2011年,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为7.5,其中,北京为12.94。一般认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是3-6,也有说4-6,但不管怎么样,中国的房价收入比都非常高。甚至,还有研究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达50。  相似文献   

13.
刘允洲 《新财经》2001,(12):38-38
中国一些城市住宅价格畸高,堪称世界一怪。老百姓都喊房价高,官员、经济学家也喊房价高,房价成了热话题。  相似文献   

14.
王亚楠 《南方经济》2020,39(3):40-52
文章应用CFPS2010、2012、2014年的调查数据,以房价收入比指数作为"房价压力"的代理变量,探讨了房价压力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机制。在我国房价收入比畸高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同时受到"释放压力型"消费需求的驱使和可支配收入减少的预算约束,为了缓解生活压力,获得心理慰藉,增加了对相对廉价且非必需的文化消费品的需求,即口红效应成为房价压力影响文化消费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控制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其他生活压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消费氛围等因素,在城镇中仅拥有一套及以下住房资产的家庭中,高"房价压力"显著提升了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在影响机制研究中,首先,通过验证房价压力对总消费的抑制作用剥离了财富效应的影响,其次,通过验证房价压力对大额消费品和小额消费品影响的异质性,证实了房价压力对文化消费影响口红效应的存在性。进一步将研究样本按照消费文化类型、收入阶层和受教育阶层分组后发现:开放的消费文化下高"房价压力"对居民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中等收入阶层在高"房价压力"下进行"释放压力型"文化消费的需求最强烈。高学历层次居民在面对"房价压力"时更倾向选择文化消费作为释放压力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新书介绍     
《西部论丛》2010,(3):92-92
2010年,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更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悬念。2010年,中国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通货膨胀是否会真的来临?百姓手里的钱是否会贬值?A股是否能重回6000点?房价是涨还是跌……观望、焦急、忧虑、喜悦等情绪,化为中国百姓对2010年的巨大问号。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中国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房价过快增长、房价虚高、资产泡沫过多,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都在为买房发愁,在社会上房价已经是人们口中不可避免的话题。本文通过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分析以及今后所要面临的问题,揭露出房价过高的本质。并通过解读重庆模式为中国房产市场的价格调控提供政策性建议,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把房地产当支柱产业是错误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广 《新财经》2006,(6):46-47
高房价不仅削弱城市竞争力,而且严重阻碍国家竞争力提高中国的房价增长,我有两点基本判断,一是房价的实际增长率远高于国际水平;二是在此轮全球房市泡沫中,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相对较大——我的观察是,上海、杭州等许多中国沿海大城市,近三年房价至少增长了1倍,上海、杭州年均增幅  相似文献   

18.
旁观     
感慨现在的房价是只高不低,这么多年了总听到什么廉价房啊、小户型啊,可真正的实惠恐怕还是没有轮到或被老百姓享受到吧。除了几个像中了大奖一样的人能够享受一下政府某个时间段搞的那么一次形象工程式的廉价房。反正我是没有遇到过。我的朋友正在申请一块土地搞房地产开发,共有3家公司投入资金,听说他们准备先期用2000万资金“铺路”,将来这笔钱不加到房价里才怪呢。对付房价什么政策都没用,把贷款停了准行。房产商在冷笑,百姓在苦笑,某些官员在窃笑。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房价水平与百姓购买力明显脱节,导致楼市低迷;另一方面,很多房地产商就是不愿降价,还抱着侥幸的心理与消费者进行博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初拿地的价格太高,骑虎难下。  相似文献   

20.
读编往来     
《新财经》2011,(11):12-12
房价走跌:到底谁能扛得住?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持续一年多,"金九银十"成交惨淡让许多房地产公司提前感受到冬天的寒意。一时间,关于房价的讨论甚嚣尘上。房价走跌,市场准备好了吗?百姓扛得住吗?房企又将何去何从?前不久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对媒体说,即使房价下跌五成,银行也能承受。但在整个房地产开发体制没根本性改革前,房价大跌不仅恶化开发商的生存环境,而且对市场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