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堂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数学学习的意愿、能力和程度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因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有效参与状态应该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陈吉文 《发展》2014,(11):128-128
正传统的数学课堂不是教师"满堂灌",就是教师唱"独角戏",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低效的。如何才能打造真正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呢?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永恒的主题。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周玄 《魅力中国》2013,(10):195-195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加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高中教学的我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课题。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如何面对数学,怎样看待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时常浮现脑海。通过近几年高中数学教育,我认为作为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取得双赢。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正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迎接我们,教师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努力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意识的转变,使学生通过生动、有效的学习活动去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就围绕这个目标,通过各级培训、校本教研,学习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正一步步探讨、实施,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吴姝 《理论观察》2009,(2):120-121
提高课堂效益永远是教师追求的目标。TI图形计算器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相结合为高中数学教学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线索和丰富的数学活动机会,为学生数学学习构筑了新平台。学习平台和学习工具对学生的学习、个性培养以及教师的观念转变都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数学实验教学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空间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变化.新课程更好地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同时新课程更好地实现了教学价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作为一名小学敖学教师,我们应该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相似文献   

7.
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是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下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等方式侧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杨国华 《魅力中国》2013,(22):144-145
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这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以下结合我在第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下如何搞好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谷喜旺 《魅力中国》2014,(3):133-134
备课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备好课很重要。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要使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教和学达到和谐的统一,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过程变得丰富有趣,课堂教学才能扎实有效,所以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一项工作,为了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师生活动等实行有效的调控,必须进行有效备课。  相似文献   

10.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玉华 《魅力中国》2011,(12):347-347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方式,教学效率不但涉及到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还关系到学生汲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操的效果,因此备受关注。本文试从小学课堂教学的课堂学习氛围、数学问题情境、课堂学习过程、数学教学手段、课堂交流机制等五个方面来探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亚芳 《魅力中国》2011,(12):342-342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观,因此,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灵动课堂的根本要素。灵动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致力于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2.
张克静 《魅力中国》2009,(23):40-40
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广大教师正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着化学课堂绚丽多姿的教学景观。我们欣喜的看到:新课标下的化学计算教学中的另类声音正在丰富并完善着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更有效。"培养学生对微观化学世界的想像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  相似文献   

13.
陶鹏程 《发展》2010,(5):146-146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对新课程有效,直接影响课堂的实效。教师能否有效抓住导入环节,则是政治课堂教学绩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杨昌飞 《魅力中国》2014,(17):128-128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抓住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就把握住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进程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石为 《魅力中国》2009,(19):123-123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有效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每一个教师的面前,向40分钟的课堂要成效越来越重要。那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要靠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二要靠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互为共同体,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永江 《魅力中国》2010,(33):318-318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但在现实的数学课堂实践中,或教师们理解认识不到位,或课堂准备不充分,导致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较为低下。为了让教师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行科学、精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梁建联 《魅力中国》2014,(16):147-147
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无效、低效现象。这些现象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制约着课堂教学向高效目标的发展。什么是高效?怎样才能高效?如何克服课堂教学中一些常见的低效现象,使课堂走向高效?我认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愈来愈受到高度的关注。新课程理念最终要通过课堂中的教师得以落实,新课程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变化上。新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毫无疑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是当前我们教学、教研的中心工作和重要课题。我们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多动口,动手,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呢?  相似文献   

18.
李德芳 《西部大开发》2011,(5):135-135,188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的人文关怀情感。也使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让学生在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上创生数学智慧,促进了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让我们经常反省自己的课堂是否有效,怎样做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主导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进程,同时也左右着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节奏。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教学内容、班级情况、学生学情等方面来制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20.
王勇 《魅力中国》2013,(28):241-241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就要做好课前准备,从学生实际入手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利用好生活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