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中已经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在“经济大国”的日本大量存在,欧美也大量存在。正如英国中小企业问题谘询委员会曾经指出的那样:“中小企业,由于它的特殊机能在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比重越大,经济越有活力。”他们认为:“英国经济之所以死气沉沉,是因为缺少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日本经济之所以富于活力,是因为有相当比例的中小企业,而且,还在持续地增加,特别是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比重增加更大。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一个国家。从明治维新以后的百余年,中小企业总是持续不断地发展和增加。据统计,日本共有623万个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4%,从业人数为3,721万人,占全国非一次产业的从业人数的88.4%。在制造业中,中小企业为86.8万个,占总数的99.5%,在批发零售商业中,中小商业企业约有301万个,占总数的99.5%。在服务行业中,中小企业为133.5万个,占总数的98.5%,(分类比重如下)这些都说明日本的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按事业所的统计: 共有六二三万个,占全国事业所的六二七万的99.4%。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是日本输出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主要产业,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FDI输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涉及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在60年代和70年代,来自日本制造业的FDI稳步增长.自1989年起,日本制造业的FDI开始迅速上升,1991年达到一个发展顶峰,经过几年的衰退期后,1998年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2000年的衰退比较严重,此后则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其他非制造业如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的FDI输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进入90年代后,制造业重新成为日本FDI输出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3.
张纪 《现代经济探讨》2013,(7):49-52,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逐渐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文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现阶段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角度就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立业结构长期失衡是导致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强烈意识到制造业对于改善经济和就业的重要性,站在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高度,陆续推出"再工业化"计划,推动以制造业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中国也正在面临严峻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未来如何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解决产业失衡走向产业优化,是目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产业空洞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产业空洞化及其成因谭红平(武汉大学)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发展现状“产业空洞化”(Holowing-Out)是指由于海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母国国内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与就业大幅度减少、竞争力下降、结构性失业增加等较严重经济问题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主要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进程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对OECD国家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及其细分产业增长效率的全球排序、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中国具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中国制造业大部分细分产业垂直专业化指数较低,说明中国制造业已经摆脱了产业链低端锁定的低效率风险;同时,完备的集成配套能力和较高的产业贸易竞争力使中国制造业具有较高的产业技术效率,实质性地转变了中国制造业被动嵌入全球产业链的状况。然而,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世界排序较靠后,且大多数呈负增长状态,尤其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相比仍处于劣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不足,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些不足和差距是中国制造业匹配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日本与广东的经济关系将越来越紧密,经济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日本产业将加快向广东转移,部份将技术、资金、管理和研发也一起转移进来;转移的制造业以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业为主;制造业转移的战略目标是进入中国市场。本期刊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同志特稿《新时期日本与广东经济关系展望》,该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广东经济的特点和机遇,以及日本经济形势对广东的影响, 论述了加强日本与广东经济合作,承接日本产业转移对发展广东经济的重要意义,指出未来日本和广东经济合作的三大前景,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8.
郑仕华 《生产力研究》2012,(4):194-195,217
基于2007年的浙江省投入产出表的资料数据,文章分析研究了浙江省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经济联系及关联效应、波及效应。结果表明:(1)浙江省文化产业产业具有很好的关联和波及效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对文化制造业过度的依赖,产品附加值不高,调整结构由文化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变尤为重要;(3)浙江省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国民经济发展对其拉动作用,文化产业应采取主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日本与广东的经济关系将越来越紧密,经济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日本产业将加快向广东转移,部份将技术、资金、管理和研发也一起转移进来;转移的制造业以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业为主;制造业转移的战略目标是进入中国市场,本期刊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同志特稿《新时期日本与广东经济关系展望》,该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广东经济的特点和机遇,以及日本经济形势对广东的影响,论述了加强日本与广东经济合作,承接日本产业转移对发展广东经济的重要意义,指出未来日本和广东经济合作的三大前景,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0.
外国直接投资(FDI)往往被学者和投资者视为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而作为发达国家的沙特阿拉伯在经济产业结构上存在单一化问题,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一的经济体系暴露出诸多弊端.随着沙特政府提出转变经济产业结构,引入外部资本,FDI在沙特的产业调整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沙特由单一石油产业向能源产业、制造业、通信服务业、金融及交通运输业和农业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发展,推动沙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奠定了美国经济成长的重要基础,而且也使美国的经济波动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制造业与美国经济波动的关系表明,全球化条件下技术创新是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得以产生和持续的根本源泉,技术创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创新的停滞同样会导致经济的衰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制造业的全球化步伐,而新的全球生产与分工体系的形成,正使各国经济通过生产的全球化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对当前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和贸易依存度更高的中国经济发展来说,给予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共生模式及相关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企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各类企业都是以供应链的形式参与社会大发展的经济活动。作为产业关联极高的制造业与物流业需要通过能力互补从而形成一种持续的依赖关系,最终实现两者的联动发展。本文借助共生理论研究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模式,并针对两业联动发展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江苏先导产业战略升级思想及宏观目标(一)核心思想:竞争优势→控制权在某一领域或者某几个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今天,已经无法稳定有效把握发展窗口。因此,获取产业控制权是未来先导产业战略升级的核心目标。这种产业控制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外向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江苏经济高速增长。然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导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2011年日本大地震对日本和亚洲区经济体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后果,并着重探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本文的研究表明,本次灾难会加剧日本政府的债务负担,加速日本制造产业向外转移,削弱日本在全球,特别是东南亚经济的核心地位。中国应当适时推动人民币资本向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输出,遏制灾难引起的负面影响扩散,在援助日本的同时,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加速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达成合理的区域合作与多边共赢;并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日本中高端制造业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促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许多日本公司在海外设立生产机构,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在过去十多年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它会对日本的制造业和贸易方式产生何种影响呢?这种繁荣可能持续下去吗?从80年代初开始,日本对海外公司的投资不断上升,这引起了关于“日本经济是否正在被掏空”的争论。从日本流向其他国家的 FDI 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流入日本的 FDI。由  相似文献   

16.
祝承 《经贸实践》2023,(6):58-59
<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融合度不断加深,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结构、能力布局和运转逻辑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面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导致产业变革持续加速以及地缘冲突加剧导致产销衔接不畅的发展环境,作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产业链供应链抢抓数字发展机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转型升级,以提升稳定性、连续性、协同性和高效性,带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对于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和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7.
IT化:解决产业空洞化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空洞化是指伴随本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产生对国内生产的替代作用,本国制造业的生产下降并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不容否认,如果生产总量基本固定,因对外直接投资而增加的海外生产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国的生产,削弱本国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导致产业空洞化,但对外直接投资并不是必然导致产业空洞化。因为制造业转移之后留下的生产空间可以由其他产业来弥补,特别是对日本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对外直接投资某种意义上恰好给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一定压力,促使日本确立新兴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浙江制造业转移总体健康有序、风险可控,以大企业主动扩张为主,尚未出现产业链整体或集群式转移情况。除了资源要素等基本因素外,国际政治、国家战略、疫情持续等因素也是重要原因。省经信厅通过对全省境外投资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当前制造业产业转移对我省利弊兼有,整体上利大于弊,但潜在风险不可忽视;要顺应制造业产业转移的规律,引导产业健康、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9.
装备制造业是衡量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产业,更是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认清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对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襄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IMF的统计,200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38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排在第3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成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80年代制造业大规模向海外转移,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危机感,产生了所谓“空洞化”问题。产业空洞化对日本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原有企业间关系趋向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