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其他所得.它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来源.个人所得税与百姓息息相关,如何有效进行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自然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工资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45%;而对于全年一次性奖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规定,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相似文献   

3.
问1: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答: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都应纳税。具体计算方式为: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1600元/月,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问2:单位福利应否纳税?答: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从单位取得的实物所得,如住房、电脑、汽车等,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应按照购买住房、电脑、汽…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EFACE/前言股权激励对象取得的所得是与其任职、受雇有关的所得,属于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文章从适用税目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股权激励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和三种股权激励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工资薪金支出属于企业的资金流出。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可以依法税前扣除。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支付给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根据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港澳个人跨境受雇所得有关公告的适用主体和所得类型、工资薪金所得和跨期奖金计税方法的变化以及享受公告待遇的程序性要求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采用加权平均法解决公告中工资薪金与跨期奖金计算境内实际停留天数区间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 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第九条中的“七日内”修改为“十五日内”。 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修改为:  相似文献   

8.
咨询服务台     
《税收征纳》2013,(8):23-24
●企业只为部分职工购买的保险费,能否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5%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  相似文献   

9.
一、税前扣除类(一)拓宽了税法关于工资薪金总额的范畴,将临时工、劳务派遣工工资等项目纳入计提三费的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以下简称15号公告)打破了传统的对工资薪金总额的理解和界定,将企业雇佣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列入企业任职或者受雇员工范畴,规定对企业支付给上述人员的相关费用,应区分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  相似文献   

10.
吕芙蓉 《税收征纳》2010,(2):45-46,49
企业减员增效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机构改革中,未达到离退休年龄.提前离岗且未办理离退休手续的职工.即实行所谓的内部退养政策。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而应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和我国对外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有关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义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48号,以下简称"148号文")明确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外习惯性居住,如因学习、工作、探亲、旅游等而在中国境内居住的,在其原因消除之后,必须回到中国境外居住的个人①)非独立劳务纳税义务的所得范围如下:①在中国境内公司、企业、经济组织担任职务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②在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担任职务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③在税收协定所说常设机构担任职务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④由于受雇或履行合同而在中国境内从事工作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  相似文献   

12.
《税收征纳》2007,(6):I0013-I0013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十七条规定。工资薪金支出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在规定的标准内,  相似文献   

13.
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的扣除标准改为1600元.在新的扣除标准下,个人是选择"受雇"还是"独立劳动"就有了新的税负均衡点.受雇所得属"工资、薪金"税目,扣除1600元后,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见表1);而独立劳动所得属"劳务报酬"税目,定额扣除800元或定率扣除20%后,适用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见表2).由此可知二者在计税方面存在差异,现仅就"兼职收入"中二者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探讨,以达到税负最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近接一些地区请示 ,要求对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做出规定。经研究 ,现明确如下 :一、关于企业减员增效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实行内部退养办法人员取得收入征税问题。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 ,不属于离退休工资 ,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 ,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 ,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 ,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应税工资薪金的范围,免征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项目,不予免征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项目,有关几个特殊项目的说明,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的确定,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以及EXCEL电子表格在计算个人所得税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按税法规定,纳税人劳务性支出与临时用工支出在税务处理上是不同的。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劳务性支出允许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而临时工的工资性支出要按实际用工时间计算全年平均人数并按计税工资有关规定扣除其工资性支出。鉴于这种规定,企业首先应正确界定劳务性支出与工资性支出。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4)089号文明确如下: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区…  相似文献   

17.
工资薪金所得是高校教职工的主要收入,笔者根据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特点,以计征公式为筹划出发点,探讨高校教职工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新思路,并介绍了高校教职工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法规选登     
《财会学习》2011,(8):8-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一、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  相似文献   

19.
《财会学习》2007,(5):10-10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十七条规定,工资薪金支出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在规定的标准内,为员工报销的油料费、过路费、停车费、洗车费、修理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20.
杨孟著 《财会学习》2008,(12):58-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下称《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和第三条分别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和适用税率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工资、薪金所得"(第二条第一款)的适用税率为"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第三条第一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