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童大龙 《技术经济》2000,19(3):12-14
一、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理论分析适度的公债规模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既满足公债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 ,又满足公债规模、结构、效益有机统一并能“内生”偿还能力这两个条件的公债规模。保持适度公债规模是公债本质及其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 ,同时又是公债规模正、负面效应的双重特性要求。适度规模是公债本质及其运行规模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 :应债人应债能力的有限性决定公债规模的有限性。应债人购买公债虽然只是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且以国家信用和公债收效率为支撑 ,但居民等认购者的认购能力、认购量受可支配收入及其他信用…  相似文献   

2.
<正> 一、公债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个经济社会私人投资的增加能够带来国民收入多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原理。投资乘数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经济中投资增加后,由于总需求增加会导致产出量的增加,但这种增加可以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消费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需求,以至于最终将会使得总收入成倍增加,用简单的数学符号表示为:i↑→AD↑→y↑→C↑→AD1↑→y1↑,即乘数和加速数共同作用。总之,乘数理论揭示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债风险隐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岚 《当代财经》2001,(4):51-53
我国国债风险隐患有:国债规模过度扩张;国债类型转型缓慢;公债发行主体结构单一;或有债务不断显现;外债的使用与管理混乱。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可以举借债务,但1994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逐步增大,一些地方甚至存在随意举债和过度举债的现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增加、财政赤字创了历史新高。在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也不断加大,因此中央决定在今年代发部分地方公债。本文通过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历史及现状分析,探讨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6.
公债规模的"度"应当如何把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柏铭  徐利君 《财经研究》2001,27(10):17-22
公债作为当前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效应,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公债规模的“度”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理论界常用评判公债规模指标弊端的揭示,并从成本效益、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等角度分析得出;从公债使用效益把握公债适度规模更为妥当,也更符合我国国情,文章最后提出了从使用效益角度评判公债适度规模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沛龙  樊欢 《经济研究》2012,(2):93-105
政府资产是政府债务顺利偿还的基础,当政府资产低于其负债时,政府债务将面临一定风险,因此基于政府资产负债的视角,本文结合中国实际首先编制了一个简化的政府"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然后,分析了1998—2008年我国政府仅考虑直接债务时的政府债务风险,并且对2009—2010年的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3—2006年因外汇储备急剧增长使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较小且比较稳定,但因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在此期间前后的两次金融危机中都比较大,金融危机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显著。研究还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短期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具有明显效果,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即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内政府债务风险会因积极的财政政策而经历"大—小—大"的变化过程。最后,通过引入政府或有债务,分析了具有或有债务时的政府债务风险。本文认为,只要我国政府的或有债务规模不超过24万亿元人民币,则我国的政府债务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历史和现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尝试过发行地方债,如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地方经济建设折实公债等,中共中央还在1958年4月2日作出过《关于发行地方公债的决定》,决定从1959年起,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确有必要的时候,发行地方建设公债,作为筹集建设资金的一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光辉 《经济师》2008,(4):59-6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各级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已经逐步转变职能,从产品经济时期的管理型政府转化为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各地政府为了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城市化进程等都陆续形成了一定的政府负债,文章探讨地方政府负债的形成原因,提出风险防范时策。  相似文献   

11.
12.
财政风险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经济中出现的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复杂的国外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等现状,自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了增加赤字,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与此同时,财政收入增长受到了限制,财政赤字和债务不断扩大。更值得注意的是,从1988年以来,国债发行收入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财政或有债务已经构成我国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财政或有债务来源干政府对各类活动的显性担保和隐性担保,加强对或有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的关键在于进行国有经济的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地方公债的推出,一直伴随着关于其存在风险的争议。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出发,认为中国地方公债的历史变迁证明,中国地方公债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即以中央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缺点则具体化为中国地方公债制度在发行审核、发行定价和信息披露制度上的不完善,并由此派生出中国地方公债客观存在着偿还风险、发行风险和资金违规使用风险。防控中国地方公债风险的必由之路是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本文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及控制措施,希望能够提高管理者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建立针对财务会计的激励机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对财务运行机制控制的措施来控制现阶段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赤字政策的拉动效应及财政赤字政策的潜在风险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在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承担着大量的资源配置职能,支出面临很大压力。在地方财政收入和转移支付有限的情况下,探索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就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地方公债,作为一种规范的融资方式,在分税制较为完善的国家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由于地方公债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灵活、期限较长、信用良好和筹资成本较低,成为各国地方政府普遍使用的重要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