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国家间关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互联网使世界真正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地球村"。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出现和地缘政治的变化,大国关系也经历一定程度的调整。其中,中国实力的迅速上升及其对国际事务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引起世界瞩目的。美国作为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领导者,对中国迅速发展的心态是复杂的。本文以中国实力的上升为背景,着重探讨美国面对这一现实的复杂认知。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力的进一步增长和国际社会出现有关中国崛起、美国衰落导致的权力转移的普遍认知加剧了中关关系的紧张性。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全面铺开之际,中国政府提出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已有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固有的实体、静态视角不能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这一动态过程提供理论指引,过程建构主义由于其对关系过程的关注而具有独特的价值。作者在过程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行为体能动性的发掘提出预防性合作的概念作为关系治理的动力,从而使修正后的过程建构主义在促进关系进化上的动力机制及其作用机理得以明晰化,并结合当前中关关系的实际指出,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关系性理解的不足导致的关系困境而非结构、地位困境是造成当前中美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新型大国关系建设重在以关系性的过程视角实现中美关系的"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实力独步天下,正确评估美国实力地位消长对于把握国际格局变化以及主要国家的对外战略走向意义重大.当前,一场发端于美国的世纪"金融大海啸"席卷全球,其冲击波仍然正在继续发酵.这必将带来世界政治版图的变迁,引发世界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动.全面评估金融危机对美国国家实力的影响,对于我们预测美国的未来政策布局,准确研判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关系的战略走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国际体系中最强大的国家,其他的大国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制衡,这一现实变化引起了国际关系理论中有关均势理论的争论。当前有关这一理论的批判、修正以及辩护观点都存在理论或经验上的缺陷。作者从结构变化入手,以联盟的可获性、制衡的实力门槛以及美国的霸权护持战略等三个因素解释了当前其他大国没有对美国进行制衡的现象,并且指出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对国际关系理论生长具有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均势为何难以生成?——从结构变迁的视角解释制衡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国际体系中最强大的国家,其他的大国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制衡,这一现实变化引起了国际关系理论中有关均势理论的争论。当前有关这一理论的批判、修正以及辩护观点都存在理论或经验上的缺陷。作者从结构变化入手,以联盟的可获性、制衡的实力门槛以及美国的霸权护持战略等三个因素解释了当前其他大国没有对美国进行制衡的现象,并且指出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对国际关系理论生长具有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美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总量的相对下降,巨大的军费开支、难以缩小的财政赤字、自我变革能力的弱化阻碍着其重新振兴,其政府的国内治理能力下降。相应地,美国的软实力不断下降和所主张的发展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也在减弱。从中长期来看,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已是一个客观趋势。作为世界唯一霸权,处在实力下行过程中的美国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这是一个关系到全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导下,理论框架和议题设置完全由西方决定,这类问题往往被遮蔽掉了。处在国力上升中的中国,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如不能设置自己的议题,而只顺着西方设置的议题研究,将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也难以争取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随着美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总量的相对下降,巨大的军费开支、难以缩小的财政赤字、自我变革能力的弱化阻碍着其重新振兴,其政府的国内治理能力下降。相应地,美国的软实力不断下降和所主张的发展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也在减弱。从中长期来看,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已是一个客观趋势。作为世界唯一霸权,处在实力下行过程中的美国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这是一个关系到全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导下,理论框架和议题设置完全由西方决定,这类问题往往被遮蔽掉了。处在国力上升中的中国,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如不能设置自己的议题,而只顺着西方设置的议题研究,将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也难以争取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美国衰落与国际关系格局扁平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最近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关于美国衰落的讨论出发,作者介绍了美国新近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国际格局发展的看法——无极时代与后美国时代,并认为真正符合客观现实的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是扁平化,国际权力格局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水平分布,在这当中,大国、主要的区域性和跨区域性国家集团以及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制度都会越来越平等地分享国际权力。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社会所提出的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的呼声也能反映这种国际关系权力分布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尽管主要大国相对地位不会因为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大的变化,但国际制度和国际体系的调整也反映了当前国际格局正在发生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9.
王浩 《魅力中国》2010,(20):60-61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促成了冷战后美国“一家独霸”的国际战略格局。建立在90年代美国实力持续增长基础之上的美国对外战略.一步步地走向单边主义:“一超多强”成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这一时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力量的失衡状态.就是美国一家独大的霸权问题。本文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谭元发 《特区经济》2008,(12):84-86
随着世界能源格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作为世界能源大国的俄罗斯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并制定了具有长远性、综合性、相对完善的能源战略。通过对外能源合作,谋求自身安全已成为当前各能源消费国的一大趋势,作为与中国有着紧密地缘政治关系的俄罗斯来说,其能源战略必将对我国的能源合作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在强调全球能源格局演变和俄罗斯在全球能源格局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就中俄能源合作策略选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EML”自罗传开先生译为“民族音乐学”以来,一直在中国音乐学术界使用,已有近30年的时间。随着“EML”与不同学科的交叉,其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得到相应的拓展,于是也相应出现有“音乐人类学”“音乐文化人类学”“应用音乐人类学”等不同的学术概念。这些概念是否都是“EML”的中文译名,是否可以等同使用,本文通过回顾“EML”在中国的发展状态以及对相关几个概念的分析,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13.
张丽 《南开经济研究》2006,18(6):103-122
在对以往“衰退论”、“增长论”、“内卷论”和“停滞论”进行回顾和评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非平衡化与不平衡”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与国际经济和国内工商业经济发展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虽然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衰退论”、“增长论”、“内卷论”和“停滞论”都曾有其一定的真实性,但是“衰退”、“增长”、“内卷”或“停滞”本身并不足以全面反映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国传统农村经济“旧平衡的瓦解和新平衡的缺失”才是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朱文晖  王诗华 《开放导报》2006,(1):66-68,103
1999年,“10 3”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提出以来进展缓慢,惟有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成果。本文主要分析“10 3”机制的脆弱性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顺利实施的原因,并从这个背景下来考察中国华南地区与越南北部地区正在进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3G"技术日渐成熟,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3G"技术已经越来越深入校园,并对高校思政教育造成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试图通过对"3G"技术的新特点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李君茹 《特区经济》2008,(2):141-143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解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问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以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10+1"自由贸易区在规模经济下的贸易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现雏形。本文着重论述了在“10 1”自由贸易区内,即使具有相似的产业结构的国家之间存在着竞争,由于在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内分工的存在,各国在相似的产业内依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进行贸易依然可以获益。  相似文献   

19.
民进党执政以来,经济衰退和失业高涨成为岛内经济的基调,日积月累,逐步形成了“经济病”。而“经济病”的根源在于“台独挂帅”的“政治病”。  相似文献   

20.
"10+1"和"10+3"贸易合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国间经济贸易联系的加深,区域贸易集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针对东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现状,对东亚国家建立“10 1”和“10 3”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