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支撑,要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了解其自身优劣势,选择、打造和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优势经济,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于中部地区的某个具体县域而言,其经济发展模式与中部崛起战略中的的整体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紧密联系,因此,通过对某个县域的研究,由个别到一般,结合中部崛起战略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也是县域经济在中部经济中占有比例较高的地区。因此,发展中部地区的县域经济至关重要。通过大量详实资料对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源约束进行论述,阐述了技术资源的内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这种约束产生的原因,提出在技术资源约束下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从而促进中部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中部崛起”提供更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田坤明  刁金伟 《经济研究导刊》2010,(28):131-132,137
要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实现新疆振兴,注重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县域经济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立足新疆区情,通过剖析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新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部崛起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但目前的战略思维和实践都过于重视以中心极城市为核心的龙头带动发展,而对县域的基础性作用多有忽视。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助力中部崛起的思路,以期更好实现中部地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基尼系数的河南县域经济差异产业分解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孟德友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11,31(5):799-804
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产业部门分解的方法,依据河南省2000—2009年各县域单元的人均GDP数据,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单元的区域差异程度、动态变化的产业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第二产业区域差异是构成河南县域经济总体差距的决定因素;县域经济差异波动增大,产业结构效应是推动县域经济差异拉大的主要原因,而集中效应对县域经济差距有缓解作用,集中效应的不断下降超过了结构效应的增加对区域差异扩大的贡献,进而不断的缓解县域经济差距。因此,推动非农产业在各县域单元间均衡发展是缓解河南县域经济差异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加快推进农区县域的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是实现河南省县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就一定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县域经济又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所以为了缩小差距,本文就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湖北迎来“黄金十年”机遇期下,研究我国中部湖北省内的代表性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对湖北县域经济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发掘和培育建设“富强湖北”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推进模式、和战略选择,是揭示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水平和主要规律的关键特征,也是县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区差距的解释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郑炎成  鲁德银 《财经研究》2004,30(7):121-129
文章认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总的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源于三者之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比地区之间总的经济不平衡扩散更快;而三大地区之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对地区不平衡影响不大.这似乎说明:中、西部地区内部县城经济与非县域的城市经济的差距明显且呈进一步拉大趋势,而东部的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则正趋于平衡发展.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农业经济发展转型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县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单位,可大大带动我国农业集中的中部经济水平。县城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地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中部经济的整体水平,更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而要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在深化认识、更新观念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尽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以县域为单元的地区合作已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选择。本文扩展出了一个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产出、贸易与增长模型,探讨县域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县域合作能够通过减少非自然贸易壁垒提高地区贸易开放度,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县域规模越大,县域经济稳态收入水平越高;县域合作促使地区间贸易开放度越一致,越能提高县域经济的稳态收入和缩小因规模差距带来的县域经济收入差距。研究建议,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打破和消除县域之间的行政壁垒,以合作促进地区发展,构建城市一县域产业分工与产业关联以缩小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构建县域外部经济与生产网络,为县域经济合作提供平台保障。  相似文献   

11.
卢建华 《经济论坛》2005,(16):17-1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一些欠发达县经济增长缓慢,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因此,推进欠发达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成为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县领导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差距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经济差距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稳定。本文以人均生产总值为衡量指标,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方法对1998年~2009年河北省县域经济差距进行了度量,并对其进行产业分解、结构分解和地区分解,得出第二产业对县域经济整体差距起主要作用,县域经济差距的变迁主要在于产业内部而不是产业间的相对比例结构,地市间差距和地市内差距共同推动了县域经济差距的扩大。2007年后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以内部差距和产业比重差距同步扩大为表征的第三产业成为加剧县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而地市间差距对县域差距的贡献度也在不断上升。为此,应坚持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实施产业协调、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三项战略。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有利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以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比较滞后,这与构建和谐安徽的目标还存在差距,因而必须走出一条符合安徽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加快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富民强县的基本途径,是解决我国县域经济严重趋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的正确选择,是振兴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实践证明,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要从自身的历史传统、经济实力、资源状况、区位优势、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探索,实现区级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富民强省、实现湖北在中部率先崛起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部欠发达县域社会办医协同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湖北省麻城市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协同治理主体参与度、客体发展度、机制完善度、对象满意度四个方面测度分析了中部欠发达县域社会办医协同治理的效果及其成因。结果表明:①中部欠发达县域社会办医协同治理主体参与程度低,医疗纠纷处理效率有待提高;②中部欠发达县域社会办医机构自身发展不成熟,专业性低,工作人员缺乏规范化培训,软实力与硬实力都不具备与公立医院抗衡的条件;③中部欠发达县域对第三方机制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实际协同治理过程中没有发挥出第三方机制的作用;④中部欠发达县域公众即社会办医协同治理对象需提高医疗文化素养,缩小医疗信息不对称的差距。研究认为,中部欠发达县域应优化社会办医协同治理路径,着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服务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实现湖北中部崛起的战略措施,明确提出了“一主三化”的指导方针,连续5年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三个加快和促进县城经济发展的文件,采取了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行财政直管、信息直达、项目直达、资金直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全省上下思想认识统一,扎实工作,克难奋进,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新的突破,初步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路子,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李桢业  汪贵浦 《财经研究》2006,32(10):134-1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的县域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带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文章分析表明,浙江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县域差距变化大体上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县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而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地区的县域差距则呈缩小趋势。而一个地区人口密度的大小(或者说农村城镇化水平)已成为决定县域差距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部门缩小县域差距的各项政策性努力,特别是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浙江县域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波 《经济与管理》2008,22(4):84-88
当前,河北省县域财政面临着总体发展水平低、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的双重困难。其形成具有深刻的经济根源和体制根源。对此,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应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发展与改革并举”,以实现全省县域财政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发展应科学定位、分类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单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载体,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乃至同一大区的不同县域,在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上存在重大差异,决定着不同县域在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差距。县域差距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必然,缩小差距非短期可蹴。县域经济发展应遵循科学定位、分类指导的原则,不同县域应根据自身条件科学定位职能,选准正确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一、我国县域经济的类别划分及其意义根据我国县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