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价值725亿美元的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曾向人们炫耀说:假如我的公司一夜间变成灰烬,我们可以用可口可乐这个牌子的无形资产影响力,很快重新再建一个可口可乐公司来。这一名的宣言不仅告诉人们品牌的重要,更要求我们的企业应有树立“大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2.
高弘 《中国广告》2003,(10):135-135
我是做新闻的出身,当我开始从事广告行业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误区,搞广告的人都不是业务骨干,主要得能喝酒。可当时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客户为什么到台里来投广告?我认为客户做广告是一种投资,他要的是回报,所以客户来了,我们就要跟他介绍我这个媒体,优势在那里,能起到一个什么效果,让客户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商》2003,(11):45-46
有不少朋友都问过我们,德隆公司为什么能这样快地发展?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总结探求。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德隆公司在进行实业投资的同时,十分注重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每一个人怎样去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呢?在营销这个行业里,你对未来又有什么期待呢?怎样为自己规划职业生涯呢?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营销策划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将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的经销  相似文献   

5.
一个好的经销商到底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国外的经销商对如何树立自身的形象,如何协调厂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有何高见呢?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美国Anixter公司亚太区总裁温金海先生。记者:温先生,Anixter作为美国的一个著名经销商,你认为,在没有自己品牌的情况下,你们从哪些方面来树立自己的公司形象呢? 温金海:经销商也有自己的产品,我认为经销商的产品是服务。记者:服务? 温金海:对,一个经销商的服务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这个公司的形象。Anixter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懂得如何去提供好服务。怎么来做好服务呢?每一个Anixter的客户都人会有两个客户代表去为他们服务。这些代表都是一些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并能做好这些服务的人,这很重要。这两个客户代表一个动一个静,互相之间相辅相成,可以让公司更快地了解客户的需要与变化,或是让客户随时随地找到提供服务的人。有句古语说得很好:“知易行难”。其实,服务的种种准则,种种方针说穿了一文不值,大家都有可能说得很  相似文献   

6.
《创业家》2011,(8):58-58
我最近一段时间跟薛蛮子、徐小平、何伯权混在一起聊得比较多,主要话题就是薛蛮子刚才谈过的,假如生命明天就会终止,你今天会做什么?这个话题跟创业者讲,大部分创业者(估计)都选择不干了。假如生命明天终止的话,你今天还会创业吗?如果这一条大家能做出肯定的回答的话,我相信这个人一定是一个真正的、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创业的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也许这就是我们苦苦找寻的千里马。  相似文献   

7.
1.我知道公司对我的工作要求吗?2.我有做好工作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吗?3.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吗?4.过去的七天里我因为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吗?5.我觉得我的主管和同事关心我的情况吗?6.公司有人鼓励我发展吗?7.在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吗?8.公司的使命或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吗?9.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吗?10.我在公司里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吗?11.公司有人和我谈我的进步吗?12.过去一年里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吗?我所谈的就是如何推动生产效率、利润率、员工保留率和客户满意度。这十二个问题大家可以简单思考一下,是评测公司或者一个团队简单精确的方法,如果你创造一个环境,使员工对所有十二个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你就塑造了一流的公司和团队。初看这些问题觉得十分简单和浅显,多看几次就会觉得非常耐人寻味。首先大家可能注意到,我这十二个问题都是用一个极端的用语问的,那就是“最”。如果这些问题,员工都做出非常肯定的回答,这是非常困难的。而这一点正是它的创造者—盖洛普的用意所在:一定要用这种极端找到一种能够区分最有效率的团队与一般的团队。如果少了这个“最”字,它的威力就会丧失。我们在座的各...  相似文献   

8.
姜汝祥 《商界》2007,(1):158-159
观念的落后往往比外在的技术落后更可怕。想想吧,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了二十多年,我们每一个人都从中获得了好处,都在物质上享受着市场经济带给我们的利益,但我们每一个人拥有多少市场经济精神?又有多少人在责任与感恩的层面改造自我?如果我们把赚钱等同于市场经济,那么,我觉得这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荒谬。  相似文献   

9.
王明夫 《新财富》2004,(6):124-125
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向总是被一个个“概念”所牵引,每一次投机行情都始于某“概念”的兴起或若干个“概念”的轮动,而随着这些“概念”的衰落,以追寻公司内在价值为宗旨的蓝筹股投资又开始巩固和凸出,直到下一个周期新的“概念”出现。华尔街的历史告诉我们.股票市场总是呈现出蓝筹股行惰与概念股行惰交替循环的规律,而这个规律今天也许正在我们的身边上演。  相似文献   

10.
人们总是会在一个希望不能得以实现的时候以“假如”来表达愿望。甚至会换位充当一下别人的角色来看待问题。现今广告公司与企业老是互相攻击、互不理解.很多时候广告人总是想自己充当广告主,换位替广告主思考问题,笔者有时也会犯这个毛病,有时不说还憋得慌,这次索性在这里过一会瘾,大胆换位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11.
李丰池 《商界》2004,(9):34-35
是什么改变了你的社会位置?机会或丧失机会;是什么在增减你的财富总量?商机或假商机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告诉我们,当料定算稳的投资,总是迎来意料之外韵结果:当闪闪发光的利润,总是在起跑追逐的半途上蒸发无形……也许投资者永远需要审视的,正是身边如此耀眼的“遍地黄金”,和自己正在潮起的投资冲动。  相似文献   

12.
伍卫星 《商界》2015,(1):63
我每投资一个项目,都把握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呢?要把握好两个势。第一个是趋势,我的项目是不是符合这个发展趋势。第二个是优势,就是我个人的优势和能力,适合不适合做这个项目,所以这是我一贯把握的原则。对于水行业来说,我是在做一个细部市场。我们的模式就是为客户换取滤芯,免费服务,流量资费的服务模式。让我们  相似文献   

13.
投资自我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一个上市公司,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值”,每个人都是自己这个“股票”的拥有者。和股市上的那些股票相比,你自己的股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是你自己的,你可以自己掌控它。你投资在自己身上的钱,肯定能让你的个人价值升值。而投资在股市上的钱未必,尤其是现在。  相似文献   

14.
广告主与广告代理合作树立品牌时,应该如何经营才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这是我们今天的主题。现在我想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说明一下我们为何能站在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首先,胜三公司并不是一个广告代理或是品牌顾问公司。让我们看看广告市场——“客户”是从“代理”那儿购买它的专业服务。而我们是站在两者之间,帮助客户评价和  相似文献   

15.
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外表看起来魅力十足的行业,否则,两三年前,我们也不会哭着喊着积极地要求进来,我们进来的时候,发现的一大问题是:怎么大家都跟我一样都是新人。不仅自己公司是,别的公司也是,小公司是,大公司也是,常常都是一个总监,带着几个新兵就这样冲上前线了。那些做了两三年的文案哪里去了?当初只是认为这是一个前途无限的朝阳行业,干吧,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而今年当我们也做了两三年时,发现与自己同时进入这个行业的朋友一个一个地离开时,才发现,这个城市这个行业原来始终都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6.
曾路 《广告导报》2004,(5):72-76
在万事商业“挂帅”的今天,生活于其中的我们如何能够保持清醒?如何自觉自己的追求和喜好?在主旨是为商业服务的广告业,这个问题或许来得更为明显,更值得我们思索与应对。与苏国锋一起。和这位态度理念清晰的、成功的广告公司经营者一起,很能感受他与他身边的伙伴如何以身作则,把企业经营理念融合到广告创意、广告公司运营里和公司管理当中。这种坚持和执着来自自己心底最坦诚的表白:我“害怕”失败。面对前路不可预料的坎坷,害怕失败不是弱者的想法,相反是强者的缜密与感悟。说到底,经营如此,管理如此,有公司现状如此,是因为他的“害怕”所以他的坚持。  相似文献   

17.
《电子外贸》2004,(2):41-42
在电视大面积普及的今天,我们这些以前只有资格当观众的人,现在会有很多机会在电视上“露脸”。假如你下个星期代表本公司去电视台录制一个节目,或者哪天接受某家电视台的采访,那么在镜头面前应该怎样展示自己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18.
雷军 《创业家》2011,(8):58
我最近一段时间跟薛蛮子、徐小平、何伯权混在一起聊得比较多,主要话题就是薛蛮子刚才谈过的,假如生命明天就会终止,你今天会做什么?这个话题跟创业者讲,大部分创业者(估计)都选择不干了。假如生命明天终止的话,你今天还会创业吗?如果这一条大家能做出肯定的回答的话,我相信这个人一定是一个真正的、热  相似文献   

19.
“这还只是我自己的一个初步想法,很多东西还需要去考虑”。 关于自己做“汽车广场”,董鹏云还没跟下面的人沟通过。 “每一个创意都有代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需要去承担风险,但你必须有想法。”或许是曾为“练家子”的原因,即使人到中年,这位中企欣源总经理的身体内仍然流动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  相似文献   

20.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谜。深圳巨变是个谜。不久前“携”笔从“商”,当了深圳蛇口宝耀公司副经理的“女强人”黄宗英也是一个谜。带着这个“谜”,我踏上了去蛇口的旅程。在蛇口荔园的一座大楼的单元宿舍里,我轻轻叩开了黄宗英的门。说明来意后,她热情地握住我的手。“听说你从文化人变成了生意人,社会上毁誉参半,褒贬有加。你能谈谈这个问题吗?”“非议我向来不在乎,我一到蛇口就掉进去了,爱上了这个地方。难怪有人说我是边缘科学人物呢!”我们都爽朗地发出笑声。时间飞逝似流水,如果你是黄宗英的读者,而又没有与她见过面,你决不会想到她已近花甲之龄。她那豪爽开朗的乐天派性格,言谈举止风韵犹存,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