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英文毕业论文虽然都是用科学思维写作,但其间的思维差异也是明显的.这些差异是由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文章重点分析了东方整体性思维方式与西方分析性思维方式、东方具象性思维方式和西方抽象性思维方式、东方不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与西方清醒的方法论意识这三方面的对峙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了两者各有利弊的辨证观点.而在当代,东方式的思维已被现代学科采纳.我们应该发扬民族思维的特长,兼收并蓄,更好地指导学生论文写作.  相似文献   

2.
虽然说“民以食为天”,但不同国家的人在吃饭问题上真的是干差万别。东西方由思维方式导致的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经常让中国人到了国外感觉西餐的规矩实在烦琐,却又吃无可吃。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社会国际贸易越来越多,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文化交流有相当大的作用,想要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实现没有障碍,我们就需要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方法及中西方思维角度的不同和行为方式的差别,在东西方国际贸易中交流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中外贸易合作,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4.
刘嘉梅  罗酬剑 《金卡工程》2009,13(6):228-229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也尝试走出国门,打开国际市场.由此,一个企业的文化,以及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情况等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因而,从各个方面了解东西方企业丈化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根源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和重要.本文将从东西方社会软约束文化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讨论中国企业,中国跨国企业企业文化的构建以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重视礼仪,西方观点强调自由。不同文化体系下的人群,在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方面差异迥然。出发点不同西方人觉得中国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比较"累"。比如,中国很多优秀的学生,千辛万苦地准备各种考试出国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领域中,思维模式是东西方学者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情习俗不同对于同一思维对象和内容,不同民族的思维角度可能不尽一致,从而会在语言上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民族中,尽管思维的内容大体相同,但由于思维的民族特性,在语言的表达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思维模式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对英语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深受不同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伦理观念、哲学观念、宣传观念影响的中西方新闻思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在不同的新闻思维影响下,中西方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解读也体现差异,而其表现则是在新闻框架设定下的话语缺失和话语倾斜。  相似文献   

8.
两种思维     
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西方人遵循的是逻辑思维,中国人擅长的是辩证思维。常言道:“人是环境的产物”,产生于地球东西方的两种不同思维也离不开各自所处的环境,中国人之所以产生辩证思维与古代中国所处的环境有关。古代中国是一个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农业社会,由于农业生产仰仗于自然条件而存在,使中国人在认识世界上产生了心理和行为上的被动,再加上中国地形东低西高落差很大,为了满足上下游农田灌溉的需要,必须强调等级和和谐的集体主义原则才能协调水利关系保证农业丰收,从而使中国人产生了人际式的思维取向。这种思维取向使中国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9.
焦阳 《金融博览》2011,(15):20-20
中国文化重视礼仪,西方观点强调自由。不同文化体系下的人群.在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方面差异迥然。  相似文献   

10.
李悦 《金卡工程》2008,12(12):73-73
本文试图对韦伯的法律合理性和韦伯关于东西方法律文化运行机理进行研讨,并得出法治是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内在统一,以及这一认识对于中国法治的形成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蒋立理 《中国外资》2011,(16):168-169
本文在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下讨论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社会制度演化的分析路径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三方面的内容,本文在承认文化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的前提下,试图通过探究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文化形成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东西方经济发展路径迥异、制度安排不同而导致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下讨论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社会制度演化的分析路径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三方面的内客,本文在承认文化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的前提下,试图通过探究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文化形成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东西方经济发展路径迥异、制度安排不同而导致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个人或国家财富观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国家因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差异,财富观具有特殊的精神特质与行为范式。对于历经五千年文明积淀与洗礼的中国而言,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气质赋予了中国人认知与对待财富的独特视角,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的传统财富观,并由此衍生出一整套基于中国传统思维逻辑与文化特质的财富原则、观念与范畴。早在春秋时期,管仲便提出"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认为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同时  相似文献   

14.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方式。语言是文化观念、思维模式的表现形式。毋庸置疑,英语汉语两种不同语言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不同的文化理念。通过英汉思维模式之间的对比,探讨了不同思维模式下的不同语言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对翻译的影响,提出译者应当竭尽自己所能去挖掘英语和汉语的深层意义,摆脱语言在意义及结构上的束缚,最终达到一种“最贴切的自然对等”。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澳门以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历史成因及社会人口构成,开埠400多年来,既发挥了作为著名东西方贸易港口的作用,也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多元文化的碰撞形成了澳门独特的文化特点,本文通过介绍澳门的多元文化来探讨城市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该民族文化传统长期积淀的结果。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思维方式的转换。本文将主要讨论中英两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姜虹 《中国外资》2013,(22):288-288
每个国家的文化不同,是由于语言文字不同而形成的,也就是说语言之间的差异放映着本质上的文化差异,这样也就形成了说话的习惯和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就会不同,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目前英语教学中首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教育者要在教学的渗透中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在适合的时机给学生导入相关的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的本质,最终帮助学生可以正确的理解语言,本文就阐述了关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实证分析了1999年、2009年中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状况,结果是三大类地区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水平近几年呈下降趋势,但是各省区市之间的非均等程度进一步提高了。表明近几年我国实行的旨在缩小地区差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有一定效果,但实施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9.
一项制度的安排,只有深深植根于社会的历史与文化现实中,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国家审计因缘于各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呈现了不同的国家制度模式,国家制度的差异性塑就了多种国家审计制度模式。中国特色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审计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所形成的国家审计相关制度安排的总称。其基本标志:一是符合中国国情,二是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三是基于审计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翁礼华 《新理财》2007,(11):69-69
人类尽管处于同一地球,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人生所下的定义却有很大差异。中国的词典一般认为"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生活经历";美国的教科书则表述为"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是"生存",后者是"表演",生存显得有些被动,表演则较为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