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信用卡》2007,(1S):6-11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颁布并于2006年12月11日正式施行,百姓对外资银行的关注已经从政策层面转移到具体操作细节上。业已开始申请注册本地银行的外资银行有哪些?注册批准后外资银行将如何运营?与国内银行又有什么不同?这些改变到底对百姓产生多大影响?请跟随本刊记的镜头,对外资银行进行一次深入地探访,全面关注2007年个人金融环境将要发生的变化。[编按]  相似文献   

2.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颁布并于2006年12月11日正式施行,百姓对外资银行的关注已经从政策层面转移到具体操作细节上。业已开始申请注册本地银行的外资银行有哪些?注册批准后外资银行将如何运营?与国内银行又有什么不同?这些改变到底对百姓产生多大影响?请跟随本刊记者的镜头,对外资银行进行一次深入地探访,全面关注2007年个人金融环境将要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杜娟 《中国信用卡》2010,(11):33-35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走进了国内个人金融消费者的视野。作为2007年最早一批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之一,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是目前拥有网点最多、地域覆盖范围最广的外资银行。汇丰(中国)在内地个人零售市场上的主要业务有哪些?个人客户在汇丰(中国)可以享受到哪些高品质的服务?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长丁国良。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取消开展业务的地城限制以及其他非审慎性限制,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也是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重要举措。从这一天起,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细则将开始施行,根据规定,外国银行分行转制为在中国注册的法人银行要向中国银监会提出申请,可同时提出经营全面人民币业务的申请。《细则》施行后1个月内,外国银行分行在完成相关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后,即可办理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业务。中国的金融市场由此真正进入中外资银行同台竞技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孙晓磊 《中国外资》2007,(10):50-51
<正>陆续开展本地注册法人银行、开展内地居民全面人民币业务、率先提交外资银行人民币借记卡发行申请等业务。作为香港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东亚银行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突然加快对中国市场的进攻步伐,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也成为首批获准开业的外资法人银行之一。那么,  相似文献   

6.
在推动银行有效监管的同时,中国坚持实施渐进有序的开放战略,认真履行入世承诺,颁布了重新修订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措施,引导外资银行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推动中外资银行业务合作与股权合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07年是中国银行业全面腾飞的一年。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有17家外资银行成立外资法人银行,这些外资银行涵盖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国际性金融机构。汇丰银行也成为首批在本地注册的外资银行之一,开始提供广泛的人民币业务。同时,中国金融业的投资也已经开始。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国内银行开始与外资银行开展合作,这也有助于推进全球趋势性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数据点睛     
据银监会统计,截至9月末,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下设17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191家分行和61家支行;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3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242家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存款总额达到334亿美元,贷款余额为549亿美元,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051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9%。中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已经达到25个,其中5个城市属提前开放;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100种,111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2001年年底以来增长4.6倍,年均增幅高达92%。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金融市场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丰富的国际经验,这些国际化的外资银行能够为国内客户提供更多新颖的、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对本地银行形成了竞争。实践证明,结盟比竞争更加符合各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出台是我国银行业在全面开放之际,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中要求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开展全面业务时必须注册为独立法人的法人导向规定引起了质疑。实际上,这一规定并没有违背我国入世时对金融服务所作出的水平承诺和具体承诺,故我国没有违背我国在WTO项下的义务。而且,这一规定也具有“审慎例外”的审慎性,构成成员方可以背离GATS义务和金融承诺的审慎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东亚、汇丰、渣打以及花旗等几家外资银行先后完成本地法人银行注册的手续,正式开始与中资银行展开以网点设置为标志的银行服务品质与客户的竞争。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以市场占有率衡量,中资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但在银行产品设计、研发方面,外资银行显然已经占据优势,并更具实力和潜力。中国国内商业银行在向国际一流银行迈进的过程中,在经营管理机制、主要财务指标、核心竞争力以及品牌美誉度四方面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最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履行了扩大开放的承诺,将全面提高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水平,取消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向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对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实行与中资银行统一的监管标准,全面体  相似文献   

13.
徐薪 《武汉金融》2001,(3):58-61
改革开放以后,外资银行逐步进入我国。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活跃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了压力和挑战。我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开放人民币业务,加入WTO五年后,将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取消设立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这首先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将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而外资银行在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入世承诺,中国于2006年12月11日前向外资银行开放了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并取消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及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现在,外资银行已经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中外资银行同台竞技,无论对银行本身还是中国老百姓来说,都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南  王忠生 《海南金融》2005,(2):24-26,30
随着外资银行业务的拓展,它们将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外资银行进入会带来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吸收更多外资等正效应;同时也会带给我国诸如加大金融调控难度、给国内金融业带来冲击等负效应。因此,必需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外资银行发展采取适当的发展策略,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金融业对内开放步伐,强化对外资银行的金融监管,使外资银行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按照协议中国将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等方面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使其生存空间扩大。加入两年后,先开放两个城市,外资银行可办理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以后每年开放4个城市办理人民币业务;5年后可办理居民人民币业务,且不再有地域限制,享受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7.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体系的竞争及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向外资银行开放本国市场,外资银行在华业务扩展迅速,经营状况良好。外资银行的进入在增加中国金融体系的竞争,从总体上提升中国银行体系效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应的问题,对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当稳步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高监管水平,努力降低或消除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南方金融》2006,(12):1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务院近期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之时,这标志着WTO过渡期结束,中国金融业对世界全面开放。《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对WTO承诺的全面兑现,取消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向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开启了金融全面开放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被动开放银行业,政府无力尽监管之责,外资银行一旦经营失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而现在银行业全面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要有全面和清醒的认识.全面开放并不是放任,监管也不意味着制约,要在开放中不断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和WTO各缔约国达成的协议,加入世贸后,中国的金融服务市场将会全方位地有步骤地开放,WTO的各参加国能自由地进入中国的金融服务领域,中国会逐步放宽外资银行在经营范围和业务领域上的限制,外资银行会给我国银行带来较大影响,由于中国加入世贸暂不涉及资本市场的开放也保留一定时间的过渡期,如何在这个过渡期找到对策,是当前必须认真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