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郎赢旻 《浙商》2010,(6):115-115
长江流经安徽400余公里,有“皖江”之称。活舞八百里“皖江龙”,是安徽人执着的追求。2010年1月12目,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下简称《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安徽省浙江商会会长何建国。  相似文献   

2.
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一的原巢湖市,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提升自身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但原巢湖市的经济、技术及主导产业发展的不足也给承接产业带来了困难。本文主要是在产业承接背景下对原巢湖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像原巢湖市一样的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窦友民 《现代商业》2013,(17):142-143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为安徽芜湖县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安徽芜湖县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外商投资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文章通过分析芜湖县承接产业转移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竞争环境,对芜湖县招商引资的对策提出了多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12日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给马鞍山带来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难得的发展机遇。在看到产业转移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要看到其带来的不利影响,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必须要理性思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承接产业转移的盲目性,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承接转移产业,使承接的转移产业成为马鞍山地方经济发展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安徽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于安徽皖江城市带。从产业转移的内涵及其动因入手,对安徽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背景及其特征以及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和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6.
钱晓春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128-130
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为皖江地区乃至整个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剖析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邢  刘湘钰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113-114
2010年新年伊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下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规划》赋予安徽在承接产业转移等经济领域拥有"先行先试"的权利,并将安徽定位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规划》表明皖江及安徽板块在国家经济战略中获得重大的地位提升,其所带来的政策倾斜,项目扶持和资金注入等将为产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8.
2010年新年伊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下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规划》赋予安徽在承接产业转移等经济领域拥有“先行先试”的权利,并将安徽定位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规划》表明皖江及安徽板块在国家经济战略中获得重大的地位提升,其所带来的政策倾斜,项目扶持和资金注入等将为产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9.
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把握经济发展机遇、实现地区综合实力"弯道超车"的有效路径。文章对于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显示:区域、政策、产业配套存在优势,加之国家"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加快是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机遇,开放程度低、高端人才不足、行政壁垒存在是其劣势与威胁;因此,文章提出要落实"一带一圈"规划、加速"简政放权"改革、采取"优中选优"策略、贯彻"人才30条"政策四大完善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十二五"这一关键时期,区域经济面临转型和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存在升级和迁转,安徽承接长三角部分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选择。但是产业承接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污染问题,再者安徽省的环境规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之上,如何加强环境规制以促进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是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长三角加工贸易产业向安徽的转移呈现加速态势。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安徽承接长三角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本文从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入手,对安徽承接长三角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潜在优势以及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建设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郴州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文章从发展方向、招商引资、政策制度、承接平台、转型发展等关系到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面探讨郴州市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以期为相关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皖江城市带建设首个国家级产业承接示范区的背景下,通过对区内典型城市安徽省芜湖市的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建设研究,对其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再扩展到整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创新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杜劲 《致富时代》2010,(1):156-156
2010年1月12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安徽省首个进入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同时也是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为安徽省在中部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文旨在就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丹 《消费导刊》2014,(4):28-29
近年来出现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然而,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转移产业来源的空间特征、产业结构等方面往往具有区域特征。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为典型案例,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过程的研究,分析宿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安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从而带动移入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现象。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使得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安徽作为连接东西部地区的桥头堡,选择承接的对接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积极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安徽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承接的部分产业与环境、资源相冲突,发展不可持续;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承接转移的产业不均衡,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过度依赖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受到阻碍等问题,提出了积极承接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提高产业承接质量;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产业转移均衡发展;加大服务业转移承接力度,提高辽宁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安徽是一个欠发达的中部省份,区位上虽与长三角无缝对接,但经济落差大,工业化水平低。为谋求安徽的跨越式发展,应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东部企业特别是长三角企业西进迁移,主动承接。因此,对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东部地区与安徽的各经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安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湘南地区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发展氛围较好,但从整个区域范围来看,该区域仍未能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区域内竞争大于协同。通过分析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原因,建议湘南三市应站在区际高度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发挥各自优势产业,创新园区共建方式,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与利益共享机制,达成湘南地区区际内、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嬛 《中国市场》2013,(4):82-8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将为该地区旅游业跨越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但由于行政区经济的制约,在城市带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障碍。如何加强城市带内部联动,提高开放水平,统筹皖江城市带旅游与长三角地区的关系,推动与长三角地区旅游一体化进程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