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募集资金投向发生改变的情况,国家政策针对这一现象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在回顾了国家监管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以上市公司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描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现状,并针对这一现实背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募资投向发生的动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募集资金投向是资金成功募集的关键,上市公司成功募集资金的背后却屡屡发生投向变更,已引起广大投资者密切关注。以沪市2017年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5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超额收益率指标来分析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显示,上市公司发布资金变更公告后,股价下降,产生负的超额收益率。通过分析,认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变更资金投向持反对意见,最后为上市公司如何消除这一负面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投向及其运用效果,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资金的运用效果,更是引人注目,因为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现时或潜在投资者的直接收益。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现象日益突出,己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上市公司随意地变更募集资金投向,不仅对证券市场的诚信建设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即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还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开展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问题研究,对规范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及时、全面、精确地披露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信息可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维护公司的声誉、树立公司诚信形象,从而增强公司外部融资能力。本文通过对风帆股份募集资金变更投向的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信息披露制度内容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IPO融资投向变更与股价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变更IPO融资投向可能对中国股票市场发生重要影响,此种情况已受到了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系统研究上市公司IPO融资投向变更对中国股票价格波动性影响,旨在加强中国股票市场风险管理和控制,进而保障中国股票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市公司在IPO发行或后续再融资时,是针对项目募集资金,所以势必涉及募集资金变更的问题。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的行为是否向市场传递出一种有价值的信号。变更行为是顺应市场的变化而做出的适当调整,还是因为其本身在募资时,对融资项目未进行全面考量,以致现阶段项目已不再具有价值而变更;变更募集资金是否影响公司绩效以及市场将如何做出反应,文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静  张颖 《现代商业》2014,(8):253-254
近年来上市公司募股资金的计划及其使用公告引发了不小的市场反应,也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以云南省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对募股资金投向公告效应的研究,来检验市场对上市公司投向不变和投向变更行为所引发的市场反应。研究证明:云南省上市公司募股资金投向变更公告给市场带来了整体上的负面效应,而投向不变的公告给市场带来了整体上的正面效应。该研究力图能为公司管理层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合理预测公告后公司股价的变动以及政府监管部门有效监管募集资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重要方式,适度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功能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过度的"融资饥渴症",特别是在再融资市场上,存在着一些恶意再融资行为,由于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偏好股权融资,普遍存在"圈钱"冲动,并且随意改变资金投向,以及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等现象严重,这些行为严重扭曲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干扰了我国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系统而详细地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企业为了满足和扩大自身的利益,往往会主动地进行自愿性的会计政策变更活动,这样做的原因也许是根据企业当时的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环境的变化进行的调整,也可能是公司的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对会计信息进行地恶意改换。本文分析了恶意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司治理特征,指出了公司内外部的治理问题以及其引发的恶意会计政策变更,对制止甚至杜绝这种行为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再融资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我国证券市场却不断出现上市公司的恶意再融资,严重损害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及时披露审计师变更信息,是相关监管机构决策的依据,也是对上市公司十分重要的监管要求。为此,本文以2002-2008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审计师变更信息为依据,对审计师变更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以促使审计师变更披露制度日益完善、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行为不断规范。  相似文献   

12.
巴帅 《商》2012,(3):80-80
一、前言日前,我国股票市场不断地壮大,股票市场日臻活跃。但在股票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诸多问题,上市公司募股资金的使用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出现了募股资金随意变更投向、资金闲置严重、募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本文将探索募股资金使用存在问题的成因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芊  汪兰 《现代商业》2011,(33):183-184
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分为主动变更和被动变更,本文对2010年我国有上市公司主动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变更时更倾向于选择规模比较大、声誉较好的事务所;地域性不再是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原因;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对审计费用考虑的并不很多;ST或S*ST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前后审计意见更可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上市公司与前任审计师关系终止时发起方的不同,可将审计师变更行为分为三类:自愿性审计师变更、辞聘以及监管诱致性变更:(1)自愿性审计师变更。这类变更的特征是以上市公司为变更的发起方。当上市公司认为与其具有聘用关系的审计师的行为特征不符合自身利益时,向审计师提出解聘,上市公司与所聘用的审计师关系终止,即发生自愿性审计师变更。(2)辞聘。当审计师出于降低审计成本、调整审计客户结构、审计风险等因素的考虑,认为上市公司的行为特征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时,可能会向上市公司提出辞呈,从而导致审计师与所审计上市公司之间审计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由于意见分歧而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案例逐年增多。本文分析了意见分歧导致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2002-200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情况看,证券市场中发生的审计师变更在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变更趋向于频繁。审计师变更的披露原因包括自愿性变更、强制性变更和审计师辞聘等原因。上市公司对审计师变更情况的信息披露并没有达到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监管部门应当提高审计师变更原因的信息披露要求,重点关注那些具有特殊变更目的的公司,还应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对于违反相关信息披露规范的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做出一定程度的处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高管变更的视角出发,选取2007年~2012年上证A股和深圳主板A股发生董事长和总经理离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试图检验市场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高管变更、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发生高管变更以及高管持有股份的情况下发生变更的反应。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高管发生非正常变更会被市场解读为好消息,但是并不显著;国有上市公司发生高管变更会被解读为利好消息;董事长或总经理持有公司股份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发生高管变更会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监事会特征对上市公司高管变更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上市公司发生高管变更的1368次案例为研究样本,用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监事会对企业高管变更机制的影响,发现监事持股与上市公司高管变更呈显著正相关,监事会规模与高管变更呈负相关关系,高管持股与高管变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小规模监事会在高管变更决议中更有效率,上市公司在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时,不能单纯关注激励的效果,也应考虑高管持股对高管约束作用的弱化.  相似文献   

19.
彭凌 《现代商业》2007,9(30):201-202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由于意见分歧而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案例逐年增多.本文分析了意见分歧导致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8)
本文实证研究了2010年-2013年中国证券市场中风险投资持股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现金股利的两种基本理论——自由现金流理论和利益输送理论以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呈现的"恶意派现"现象,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持股能否发挥监督治理作用。结果表明: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的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显著高于没有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的风险投资持股比例,风险投资持股不会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恶意派现"现象,风险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恶意派现"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