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IG与AIA     
《中外企业文化》2008,(11):12-13
本月最受关注的国内保险大事件,当属全球最大保险公司之一的美国国际集团(AIG)被推至岌岌可危的边缘后,对AIA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国限薪令的出台,各国政府包括中国政府也推出相关政策。但仅仅“限薪”,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吗?  相似文献   

3.
很少有美国本土的企业,能够成为多元的美国社会共同批评的对象。也很少有美国本土的企业,能够把擅于演讲的奥巴马总统气得说不出话来。美国国际集团(AIG)最近“有幸”成为了这样的一家公司。  相似文献   

4.
《拯救AIG》     
《中外企业文化》2009,(6):96-96
2008年9月16日,美联储在拒绝雷曼兄弟的求救任其破产的次日,却又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地决定援手AIG。美联储为何拯救AIG,而放任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破产?援手的条件是什么?AIG的未来前途在哪里?AIG这个诞生在中国上海的企业,为何变成了美国的世界500强?  相似文献   

5.
AIG卖血止损     
鹤怀 《英才》2010,(5):26-26
出售南山、出售友邦、出售美国人寿保险……两年来,"出售"这个词如梦魇般始终缠着美国国际集团(AIG)。如果用壮士断腕形容一般的出售,眼下的AIG差不多出售了自己的全部,几乎等同于卖身。  相似文献   

6.
AIG女战士     
这是美国AIG前任副董事长兼首席法律顾问安娜斯塔西娅·凯利,在AIG濒临垮台的过程中的亲身经历。面临薪酬沙皇要将其工资减半的情况下,她不顾公众对华尔街的印象,选择辞职并拿走高额遣散费,就像一个孤立无援的女斗士。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险业:记取AIG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犹如一根导火索,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同时也给国际保险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就连全球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简称AIG)也未能摆脱濒临破产而被美国政府变相接管的噩运.其背后显现出来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借鉴AIG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一场突如其来的次贷危机,使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国际金融巨头陷入困境。当前,各国政府还在忙于研究到底哪些救市措施才会有效,很多金融机构都在担心灾难哪天会降临在自己身上。也许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来总结次贷危机的教训还显得有点早,但是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危机的发展动态,积极主动地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9.
在次贷危机中,美国国际集团AIG由于CDS的巨额投资损失遭受重创.文章从AIG的财务数据出发,深入探讨其在CDS投资中的严重缺陷,揭露AIG投资部门的贪婪与风险控制缺失.此外,文章还将探讨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历长年价格战、销售总量徘徊不前的中国微波炉行业在当下的竞争战略,应该是消费者导向而非竞争对手导向。  相似文献   

11.
《中外企业文化》2009,(1):107-107
友邦缔造了一个金融帝国。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集团,我们对其许多内幕却知之甚少,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AIG也遇上了重大危机,这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河源电厂SCR脱硝系统AIG喷氨优化调整,其目的是在保证脱硝效率的同时使氨逃逸率达到最小,以减少脱硝副反应发生。改造后的SCR脱硝系统AIG喷氨优化调整取得了预期效果,反应器出口NOx分布均匀性明显改善,可为类似问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孙雅男 《英才》2008,(1):123-123
沈国军这个被称为“宁波首富”的资本大鳄的确是一位资本运作的高手。现在,他正忙于即将在北京树立的一座地标式建筑。  相似文献   

14.
毋庸讳言,目前中国蓝筹企业还集中在资源、电信、金融等独占垄断行业,但在WTO鸣响的号角声中,他们谁都没停下前进的步伐,他们有着成为世界一流蓝筹企业的潜力,但能否成功就要看他们的决心和动力了。与国际蓝筹企业相比,中国蓝筹企业还有着太多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及国际化俨然成了他们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的标杆。而中国民营势力同样不可忽视,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时间内,规模能成长数百乃至上千倍的民营企业数不胜数,谁又能保证未来在这其中,不会出现民营蓝筹企业呢?  相似文献   

15.
地企的海外上市梦海外上市之风"劲吹"。5月9日,主要在广州从事商住房产发展与销售的元郭房地产控股将在新加坡主板挂牌交易,首次公开发售1.5亿股股票,筹集3亿元人民币。这是继碧桂园之后,华南又一地产民企在本年度完成上市。此前4月20日,广东碧桂园集团(2007.HK)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并以16.6亿美元的集资额创中国内地房地产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青睐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场角度来讲,整个资本市场供求有限。1997年中国电信上市非常成功,因为它代表国内“电信”这样一个垄断概念,因此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但是如果紧接着联通、网通或者其他类似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可能就没有兴趣了,因为你供得太多了,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平衡了。这种情况下围绕资本市场供求争取第一家上市,可能就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杨洋 《英才》2004,(4):90-90
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整个过程中,能否确定合理的股票转让价格最为关键,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允许公司上市,在国内,上市有很多困难。有些朋友跟我打听:"公司怎么才能在海外上市?"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证券监管部门和股票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不尽相同,我只能说:"如果  相似文献   

20.
多快上市?     
当上市成为热流时,很多房地产企业家们也弄不明白上市究竟是踏上了阳光大道,还是挤上了独木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