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用户的数字劳动是否为一种创造剩余价值并遭受剥削的生产性劳动在学术讨论中存在争议。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仅以“生产一般”的观点分析易导致对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认识的片面化,因而需要抓住生产劳动的一般性与特定社会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马克思关于“生产性消费”“总体工人”等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用户产生数据的行为是集消费与生产于一体的生产性劳动这一观点仍然符合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概念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铁晓华 《大众商务》2010,(1):276-277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马克思在其相关著作中对生产劳动的定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流通过程中的保管劳动,管理劳动以及从事家务的劳动,还有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的劳动性质有精辟的论述,但当今学者对此问题莫衷一是,一般理论倾向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部分第三产业的劳动,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然而,学术界仍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内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我们在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的最新研究中应该重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正本清源,从马克思研究生产劳动的阶级立场出发,坚持并创新马克思的生产劳动观。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马克思在其相关著作中对生产劳动的定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流通过程中的保管劳动,管理劳动以及从事家务的劳动,还有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的劳动性质有精辟的论述,但当今学者对此问题莫衷一是,一般理论倾向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部分第三产业的劳动,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然而,学术界仍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内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我们在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的最新研究中应该重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正本清源,从马克思研究生产劳动的阶级立场出发,坚持并创新马克思的生产劳动观。  相似文献   

4.
生产劳动是一个学术界争论百余年的历史范畴,对生产劳动范畴扩大到非物质生产领域目前已有基本共识。真理随历史发展而发展,这不是孤立的学术争议,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作者对生产劳动理论做认真细致的梳理考察,提取斯密和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理论所作的相互纠缠的四重定义,引经据典,挖掘精华,扬弃教条,将生产劳动内涵和定义归结为:所有满足劳动力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劳动或服务都是生产劳动,所有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劳动或服务都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范畴的内涵与外延是灵活的,会因生产的具体方式及社会性质变化而变化。即使是同一生产的具体方式或同一社会性质的生产,其内涵与外延也会在形式与实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对这种变化与差异进行分析,不仅有益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也有益于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认为,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建立劳动价值和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理论过程中坚持的观点和方法,对于科学理解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范畴内涵的外延,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认识;其次,必然开拓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新视野,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范畴的内涵与外延是灵活的,会因生产的具体方式及社会性质变化而变化.即使是同一生产的具体方式或同一社会性质的生产,其内涵与外延也会在形式与实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对这种变化与差异进行分析,不仅有益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也有益于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谈到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又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认识与具体运用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来研究解决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是一件很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马克思对生产劳动这一经济范畴的阐释入手,提出对“服务业是否是生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命题进行讨论。通过对目前理论界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辨析,认为服务劳动并不都是生产劳动,但非生产劳动也可以创造价值。生产劳动与创造价值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在新经济时代,应淡化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界限,以此来深化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0.
何炼成教授引证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用以说明劳动不能作为商品的观点,但是何炼成教授完全误解了马克思。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实出发得出劳动不是商品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把他的结论绝对化并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不正确的了。马克思分析问题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具体条件出发的,但是他关于劳动性质问题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应当完整准确地理解他的有关论述,这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的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必须在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按此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的劳动,必然得出的结论是:生产劳动是一个与社会生产目的相联系的范畴,凡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和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共同创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部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试图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按生产要素分配寻找根据的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一些学者否认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的理由主要有四:一是马克思在论述一般劳动过程中的生产劳动时强调了生产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二是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时,说过"服务不是生产劳动";三是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所谓的生产劳动的补充定义或第二定义是指"生产物质产品";四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是否生产价值作为判断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标准,并认为服务是不创造价值的.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些理由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价值和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两个核心范畴。必须准确把握价值和劳动,才能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贡献。价值是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体现了是一种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价格的基础,是一个历史范畴,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包括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并且其结构随着生产过程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重新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问题上,笔者一贯主张应该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在当前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在做到既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的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来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科学理论,必须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二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三是准确扩展生产劳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确定“总体工人”和“总体劳动”的范围,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视角,应有别于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在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应不断深化和发展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包括价值概念、价值的劳动凝结、价值量的规定性、价值量的变化的制约因素以及价值分配等。  相似文献   

17.
回溯马克思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生成,可以发现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的本质差别在于对劳动时间的关心程度不同.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终极理想就是实现社会中现实的个人对劳动时间的关注,以及通过占有自由劳动时间而达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现代化运动过程中的理论视域内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科学定位;从容变性;适度扩容.首先从劳动价值论的诞生和演变过程中确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地位;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由革命的理论转变为不仅是革命理论,也是建设理论;论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与时俱进地完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正义思想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阐述的。正义来源于人类生产方式之中,劳动是人的本质,正义要体现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从劳动入手解析正义,把劳动作为正义的衡量标准,把雇佣劳动作为切入点批判资本主义非正义;并提出正义的最终目标是自由劳动,正义实现的必由之路是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通过探究马克思解析正义的方式可以正确理解正义的逻辑思路,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和平劳动理论是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劳动及收入形态的基础,必须结俣现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区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劳动的范围,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收入形态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