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分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2016年为时空断面,对四川甘孜州城镇体系的城市首位度、 等级规模分形特征、 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城市首位度计算,甘孜州不属于典型的首位分布的城镇体系结构,区内没有较为突出的首位城市、 城镇体系扁平化.(2)区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服从Zipf定律,城镇体系中人口分布程度差异较小,中间位序的城镇数目在分布较多;(3)空间关联维数显示,甘孜州城镇体系交通网络通达性较差,城镇空间关联度较弱,分布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2.
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组织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与自组织性.分形理论可以很好揭示城市系统的复杂性空间演化规律,已成为当前城市地理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以武汉都市圈为例,运用经济隶属度模型界定其空间范围,并对其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分形研究,得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与空间范围变动互相耦合;城镇体系首位度较大,规模结构失衡;城市密度较大,空间分布不均,轴向分布明显.针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等级规模多极化、轴向扩展多元化、地域推进圈层化的空间组织战略,为实现"中部崛起"提供理论与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区域城镇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等级规模结构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等级规模结构的合理化意味着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各自取得最佳的规模经济效益;反之,会极大削弱区域经济的集约效能。通过回顾梳理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理论体系,分析选定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等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发展的判定方法,以河南18个地级城市和108个县级中心建制镇(县城)所构成区域城镇体系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以图揭示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布特征,为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协调发展方向选择鉴定基础,并尝试提出其等级规模结构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陈梦筱 《企业活力》2015,(2):144-149
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联动关系。城市形态研究视角从历史、市镇规划、功能结构向空间形态转换,城市形态具有多样化及层次性。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从区位论、市场论、产业聚集到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发展。产业布局模式经历了从均值、增长极、点轴、网络布局到梯度开发模式的演化。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互相促进优化发展。河南已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城市形态主体区中原城市群产业成梯度分布,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取得成效;但是河南城市形态、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有待继续优化,城市发育不足,产业层次低,辐射带动功能有待提高。河南未来的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产城融合促进河南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城市体系演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区域城市体系发展现状,对该体系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城市体系的区域分布特征、区域城市体系的分布密度以及规模结构.研究结论显示,东部省份城市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密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城市体系的发育程度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分析结果也表明,各地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演化趋势较为一致,都经历了一个先分散、后集中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杜明军 《企业活力》2014,(3):147-153
通过系统回顾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比较分析其判定方法的基础上,选用分型特征思想,综合了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的关联分维数计算分析方法,依托具体案例挖掘了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发展特征主要在于:区域城镇体系的各个城镇的空间发育常常差异巨大,区域城镇体系与市场体系结构常常取决于交通运输网络水平的提升,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会逐步走向整合提升与协调发展;提出了区域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在于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遵循"心—轴—圈"的协调发展模式,完善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网络,发挥优势功能互补和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7.
省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组织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镇空间结构是地域范围内城镇之间的空间组合(配置)形式,是地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特征在城镇体系布局上的空间投影;也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区域城镇发生、发展及其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生产力配置是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推力,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城镇空间结构类型。一、城镇空间结构类型城镇空间结构差异,一般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因发展水平而导致空间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8.
徐州都市圈城市体系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5年统计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及GIS技术,从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职能结构三方面,对徐州都市圈城市体系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明显,城市首位度高,小城市发展滞后;城镇密度分布呈带状延伸的特征,空间结构呈较典型的港城"双核结构";城市职能结构单一,类型趋同,资源型城市比重大,属于工矿型城镇体系。最后提出优化徐州都市圈城市体系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对西藏城市(镇)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分析了西藏城镇化的历史和现状,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研究了青藏铁路对西藏城镇格局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大城镇、鼓励外来人口流入、发展国际贸易、建设配套公路体系和发展非农产业等促进西藏城镇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西南历史城镇空间形态特征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历史城镇"区域尺度的生态格局、城镇尺度的山水格局、街区尺度的簇群模式"的形态特征与构成机理分析,综合阐述其空间形态的多尺度效应和逻辑,并从高强度与技术引发的自然灾害、人口增长及新需求导致历史物化空间不能满足现代功能及规模需求、历史文化资源与资本经济价值之间失衡等保护困境方面探析西南历史城镇发展矛盾,提出"资产包形式、大拆大建、穿衣戴帽、政府托底"等多种历史城镇保护利用模式思路,并重点从"资产包形式、居民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实践论证。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城镇群体的空间分形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 ,以典型西部内陆流域———河西走廊的城镇群为例 ,对其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得出结论认为该区域城镇群体也具有分形特征。其等级规模结构比较松散 ,单个行政区域内 ,城市首位度明显偏大 ,而作为群体考虑则呈弱首位分布 ,核心城市影响力弱 ;城镇群体呈明显的线状分布 ,主要城镇均分布在几条地理要素上 ,即兰新铁路和国道 312线 ,各城镇之间联系不紧密。最后文章就上述分析 ,对其优化城镇群体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建立河西走廊城镇群发展联盟 ,加大城镇群体间的协作 ;合理选择 ,确立区域中心城市等。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研究区域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分形模型和偏离-份额(shift-share)模型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空间布局和职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呈现分形、有序的特征,具有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但由于受交通和地貌因素的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在等级规模上呈现规模扩张退化、结构分化、集聚辐射弱化态势;而在空间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以及沿交通线和海岸线分布的轴线空间格局.职能上存在产业效益、竞争力城际差异大、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聚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平凉地区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平凉地区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 ,找出了城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是规模小、数量少、结构不合理。其次 ,提出了该地区城镇体系发展的具体办法应是 :强化区内中心城市平凉市的功能 ,扩展其规模 ;扶持和合理发展县级小城市如华亭、泾川、静宁等 ;大力提高重点乡镇建设水平和数量 ,积极发展一般乡镇 ,促使各级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集聚体、城市群和城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领域,城镇体系、城市集聚体和城市群这三个基本概念在认识方面非常混乱。这不仅导致国内城市地理界学术交流的障碍,甚至导致国际学术交流的误会。借助词义考证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分析上述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研究表明,城市集聚体(urban agglomeration)目前主要指代景观意义的城市,在分形城市研究中应用较多;城市群在理论上是某类城镇体系的俗名,在经验上则是城镇体系的别称。城市群的英文译名应该是system of cities(城镇体系),而不是urban agglomeration(城市集聚体)。城市群概念产生的根源在于国内城镇体系定义的失度——人们误以为一个区域的城镇集合不能等闲地视之为城镇体系,只好叫做城市群。建议,判断城镇体系的简易定量方法是位序—规模分布和异速标度分析:只要一个区域的一群城市服从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和异速标度律,就可以称为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等级结构都被证明具有标度性质,但不同标度过程及其与地理空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以人口规模和经济产出指标为主要测度,借助位序—规模律和异速生长律研究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标度特征,并揭示等级标度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关系.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双对数线性回归估计模型参数.计算结果表明:(1)在一定尺度范围内,京津冀城镇体系服从位序—规模标度律和异速生长标度律.(2)借助位序—规模标度指数的比值可以估计异速生长标度指数.(3)相对于人口规模,经济产出指标异速生长的标度指数多大于1,但经济投入指标的标度指数不稳定.(4)落入标度区的城市集中于京津冀的东南一带,形成标度区域.由此可得如下结论:(1)京津冀城镇经济系统的产出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2)京津冀位序—规模分布与横向异速标度具有对应性;(3)京津冀东南区域与标度区一致,京津冀一体化的基础更好.  相似文献   

16.
城镇空间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在地域上的空间反映。淄博市在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组群式空间结构。审视目前淄博市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条件,对于促进其空间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淄博市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条件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淄博市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其煤炭、水等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其组合状况,直接影响着淄博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内容。目前区域空间结构内容较为丰富,结构也比较紧凑。淄博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开发较早,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7.
国土空间开发的理论基础有区位选择理论、分工与贸易理论、区域增长理论、区域开发理论等,研究的重点分别对应于国土空间开发的4个维度:开发区位、开发功能、开发强度、开发组织。近年来,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为国土空间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理论以规模报酬递增为基础,深刻揭示了城市的出现、城镇体系的演化、区域的集聚、分工与贸易等规律,展示出对现实世界强大的解释力。基于这些理论,我国国土开发应在尊重现状基础上进行渐进式优化;开发功能上应突出要素禀赋;开发强度上要突出空间集聚;开发组织上应根据区域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模式和结构,并通过政策工具弥补市场失灵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影响域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引力定理的研究证明了城市影响域的几何特征和其随距离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利用ARCGIS计算了全国城市引力场的分布,利用空间聚类分析确定了中国的城市群,利用空间溶解划分了各城市的影响域,并在城市群和城市影响域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和经济区位将中国划分为13个经济区.主要结论有:城市引力场的分布是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表现形式;可通过城市引力场分布状况研究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特征;中国的城市影响域远未形成标准的正六边形影响域镶嵌结构;城市引力场较弱的经济区的地域可能被较强的经济区挤占.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 ,对现阶段武汉市域城镇体系层次、等级规模及分布进行分析发现 ,城镇分布不平衡 ,沿城镇中心 (点 )向外围呈圈层分布和沿江沿路轴线扩展 ,卫星城分布也不均衡 ,重点镇不突出 ,集镇多而分散。用回归分析方法说明城镇分布的地域差异的原因 ,最后提出合理布局城镇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及其优化整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空间要素入手,研究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空间整合规律.研究认为,京津冀区域人口和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方面,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呈现东南集中特征,另一方面,中小城镇分布以京广、京九、京哈铁路等为依托,呈现以北京为中心的强向心分布;城镇带分布大体可划分为京广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