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科技服务业夯实了产业体系的创新动力。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北京为例,对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科技服务业促进创新创业生态完善,为产业培育创造了良好环境;以科技服务业组织为重要载体,夯实产业创新能力支撑。同时,科技服务业对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存在不足,产业创新发展对科技服务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路主要包括:加强创新服务支撑,促进基础研究转化为原始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的创新动力;完善科技服务业体系,为高精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以科技服务加强模式创新,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服务业为主导加强产业融合,提升产业链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内源动力,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为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加快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驰 《经济》2024,(4):44-46
<正>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推动力。在我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要大力培育好未来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现代金融、人才资源等要素为保障,以产业链条为纽带的各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及网络体系,其特征是实现“产业链+科技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融合发展,并持续依托国内市场和资源优势,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孙喜 《经济导刊》2023,(12):82-85
<正>决定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现实因素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期间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题下着重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将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技术创新实践描述为“四阶爬坡”,即学习引进补短期、引进模仿改进期、整合助推自创期、自主迭代提升期,并对各个阶段的时代背景及其具体创新模式作出了解释。进而,梳理并讨论了40年间我国技术创新实践的主要特点、基本经验与主要教训。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化,特别是国家、业界越来越重视“创新引领发展”,现阶段亟待关注如下几个方面:国际治理结构重构背景下国际创新竞争与合作机制可能发生的变化;大科技时代“引领性科技创新”的发生及实现机制,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应有的结构和体制机制,未来科学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在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中应处的“生态位”;“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和发展机制以及中国情境下创新与发展研究的逻辑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北的经济痼疾在于产业体系的陈旧老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体制固化;体制固化又导致市场活力缺乏,使东北原本具有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优势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东北经济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站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高度,从市场需要出发推进主导产业创新,以第四次产业革命四大源技术领域作为构建产业链的主战场,以此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来替代传统的产业体系。在空间上,要集中力量建设适合创新的区域创新品质,重点发挥大型中心城市的作用,推进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主动构建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经济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产业生态理论视角,探讨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系统,阐述湖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概况及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湖北省科技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框架,并提出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8.
付石林 《经济》2012,(5):23-27
初春的京城,东风送暖,艳阳高照.4月7日, “河北省易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由两位院士、农业部和科技部两位原副部长、农科院副院长等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被业内人士誉为专业领域规格最高、最具有权威性的评审专家阵容. 评审专家对规划立足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前瞻性视野、科学性价值和引领性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科技引领、机制创新的开发建设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种养加产业发展的生态先行与科技先导原则,以及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生工作站、科技研发中心、农民职业技术学校的科技引领布局,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产业先行以产业发展改变经济状况和农民收入状况、建设新镇改变农民居住状况,提高福利改善农民社会地位状况,并以此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深刻变革的发展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科技服务业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近年来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从科技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及分类,科技服务业创新能力及发展水平评价,科技服务业发展与产业升级耦合机制,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及路径和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等5个方面进行述评,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2006—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行了具体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系统分析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考察期间全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呈上升趋势,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维度指标均稳步向好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部和西部地区排名逐渐上升,东北地区出现下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但四大区域间的差异显著,并且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四个维度指标的总体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其中科技创新指数的总体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步入全球话语权竞争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升级为协同高质量创新,而建设国家自创区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与全球话语权的战略举措,推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构筑区域创新创业高地的重要路径。在梳理国家自创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状况与高质量创新特征的基础上,明晰基于价值链、产业链、知识链的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路径。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模式方面,主要有企业引领型模式、人才支撑型模式、平台引导型模式、机构合作型模式,其是高质量创新的重要特质所在,也是理论创新之处。最后,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发展,从整体规划、人才管理改革、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4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特征与创新型城市的功能特色相结合,从战略导向、核心内容、关键抓手3个方面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城市建设路径理论框架,即依靠制度创新驱动福利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依靠金融创新驱动贸易发展。进一步,应用理论框架重点评价了2006-2014年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上海的上海”、“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3个视角提出了民生发展、创新引领、开放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竞争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经验的分析,得出针对江苏当前经济发展的启示:即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宏观战略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方向;通过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保证;通过构建和发展城市群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载体;通过培育和促进产业集群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动力;通过新建和改善公共服务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立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总体目标,对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界定与内涵丰富,接着采用系统论方法构建包含“要素—主体—结构—制度环境”四个层次的理论逻辑,梳理出我国产业体系发展面临“有创新,无精尖”“有要素,弱协同“”有主体,缺活力“”有产业,少融合“”促开放,需调整“”推改革,要深化”等瓶颈制约,最后从构筑能发挥创新驱动“定力”的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产业技术体系、培育“链主”企业的价值链“控制力”,构建“以我为主”的价值链体系、建立提升体系“协同力”的全方位协同融合发展机制、完善释放改革“动力”的制度政策环境四个方面为我国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台湾产业升级的经验——及时参照发达国家产业政策;推行恰当的优惠政策;设置科学工业园;增加科技投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大力延揽海内外人才等,并借鉴性地提出发展深圳总部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的一系列建议——遵循产业转移规律制定深圳的发展战略;制定扶持“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深圳和泛珠三角乃至东盟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重点设置专业工业园区,强化产业升级的载体建设;制定不同类企业的发展目标等。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已经被迅速应用到各种场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在无锡构建的“465”现代产业体系中,人工智能产业位于未来产业之首。要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产业规划,筑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算法、算力、数据三大基石,持续进行人工智能场景的精准创新提高应用渗透,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的迭代升级,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等提出了要求.这为我们更好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上海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与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有关。通过理论研究提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与产业知识基础和制度发展相匹配。基于该理论,对上海区域创新体系、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现状进行剖析,得出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与产业知识基础配置类型和制度营造不匹配等问题。最后,提出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与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在国家全面创新中具有引领作用,但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科技风险,而科技保险则是规避科技风险、提升科技创新的有力保障.面对当前新的改革发展形势,科技保险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在总结科技保险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科技保险在运行模式、补偿体系、科技金融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的创新思路,以及“互联网+投保+理赔”型模式、“互联网+担保”型模式以及“半参与”和“全参与”型模式,最后提出要将科技保险纳入到科技风险补偿体系的大框架,并实现科技保险与金融创新的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