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旨在鼓励自主创新、扶持企业发展的“张江新十条”发布之后,作为张江汇聚最创新最有效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张江聚才计划”目前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双1000”工程,将实现张江人才的居住成本、创业办公成本分别每月人均只需1000元,并同期启用了“张江人才公寓”、“张江创业工坊”,作为“双1000”工程第一批启用的设施。  相似文献   

2.
张宣  孙文龙 《中国高新区》2013,(12):140-141
11月20日,第二届“张江人才评选”初评会在龙东商务酒店举行,此次评选延续了首届张江人才评选市场化选才的方式,更加注重市场、企业对人才的评价,倡导“不拘一格留人才”,其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方式得到了园区内外的肯定与好评。  相似文献   

3.
自1999年"聚焦张江"战略实施以来,伴随着政策、产业和项目的聚焦,上海市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  相似文献   

4.
2012年1月16日,经过激烈的角逐,20名“张江人才”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诞生。  相似文献   

5.
过完年回到北京,几个狐朋狗友就约着要一块吃饭,可眼瞅着都快“五一”了,这顿饭局依然处在“约着”的状态中。忙,大家都很忙,不是有人出差,就是有人加班,反正总聚不到一起。一“惧内”的哥们在电话里痛心疾首地说:“老婆好不容易出差,我终于自由了,可眼瞅着好日子就被你们荒废了。忙什么忙!赶快吃吧!”  相似文献   

6.
6月中旬,科技、经济、文化的盛会——上海世博会正如火如荼的召开,与此同时,上海张江高新区也迎来了自己的盛会——“相约张江:第六届张江科技文化节”。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新区》2009,(5):62-63
生机勃发的五月,第五届“相约张江”科技文化节欣然而至,一场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盛宴正在上海张江高新区“一区多园”内同时上演,这方热土再次“聚焦”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无数的高新区人共襄盛会,济济一堂。优秀的技术成果汇聚张江,熠熠闪亮。科技与文化相约起舞、刚柔并济,奏响一曲昂扬的创新乐章。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一个怪圈——一边是大批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一边是大量的企业招不到适用的人才。“这一现象说明,市场经济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以往那种只会坐机关端铁饭碗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了‘不合格的教育产品’。”具有十几年民办教育实践的张智峰评价说。  相似文献   

9.
《中国合作经济》2010,(9):80-93
2010年,刚刚忙完组织举办“第五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第四届中国BB肥行业发展论坛”,中国农资传媒又在筹备“第三届中国农资经销商年会”。刚刚结束了“永业生命素杯”2009“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评选活动,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社又在筹划组织2010“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评选活动,“中国农村金融新闻宣传高级研讨班”刚刚落幕,  相似文献   

10.
温玲 《开放导报》2005,(3):i020-i021
中共深圳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深圳必须实现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的历史性跨越。以市委全会精神为指导,南山区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建设效益南山”的发展思路。建设效益南山,人才是关键。我们必须以“有效人才”观念为指导,树立人才增长的效益模式,做好南山的“有效人才”工作,以推进“效益南山”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南方经济》2010,(3):F0002-F0002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发起的“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简称浦山奖)即将启动第二届评选活动。“浦山奖”是中国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12.
年末岁首,翻开张江园区的总结报告,一串串令人激动和兴奋的数字跃然纸上:“聚焦”两年,张江园区引进项目231个,吸引外资45.67亿美金,吸引内资51.5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达70亿元人民币,完成土地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这五项指标分别是前七年的5.4倍、3.6倍、2.6倍、1.6倍、4倍。张江开发公司的注册资本从原来的2.52亿元人民币扩增至7.71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从原来的4.14亿元人民币增至目前的13.8亿元人民币。张江的税收收入1999年仅0.47亿元,2000年增至3亿元,2001年将超过5亿元人民币。4月17日,朱镕基总理在考察张江时称赞,“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上海有较好的条件。初步形成了一批像张江科技园区那样很有希望的科技创新基地和高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月12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实际需要,为首批8项55个试点服务平台同时授牌.从人才服务、人才实训基地、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到企业信用、企业专利、知识产权,到科技融资、科技中介,形成“8纵55横”社会参与、服务张江22个分园创新链的服务平台,让张江示范区531平方公里内外形成自主创新合力的新局面.此外,所有平台不仅在张江示范区2014年发布的专项发展资金100条政策中有所支持,通过事中监管、事后补贴方式,根据评估结果,平台将得到相当于其服务成本50%的资助,以突显此类服务的公益属性,还享受张江示范区组织的试点培训和协调服务,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创新型市场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张江高新技术促进中心贾巧玲张江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成立于1994年初,其主要任务是创建孵化基地,孵化高技术企业,使张江园区成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基地,高新技术人才创业发展的学校,为开发区培育后备项目,以实现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  相似文献   

15.
邵律  苏金成 《上海经济》2014,(12):46-46
<正>创新创业是张江发展的精髓。作为浦江创新论坛的发起方和承办单位之一的张江集团,从2008年首届浦江创新论坛举行以来,连续6届持续关注企业创新话题。在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企业分论坛上,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干锦强调,张江核心园的目标,是要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示范区、引领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江集团将致力于把"张江园区打造成为创新人才汇聚中心、知识转化传  相似文献   

16.
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就没有竞争力。张江打什么牌?各产业并重发展,显然不是上策。根据已有的基础,周区开发决策层决定以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为特色产业,创张江“药谷”牌,被寄予厚望的张江“药谷”在过去十多年的曲折发展,既反映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之路,也蕴藏着突围求变的新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创星园”是一个拥有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名牌的园区运营品牌,不断延伸着张江创造和创星的孵化影响力.张江最早的一批登陆“新三板”的企业多半出自创星园,现如今“创星园”已经成为新一代孵化器的代名词! 经过十多年发展,曾经作为上海最早的一批孵化器之一而声名鹤立的“创星园”,早已褪下当初稚嫩的外衣,旗下队伍正在不断扩大和完善,目前已拥有上海低碳产业孵化器/加速器、上海新能源新材料孵化器、上海LED照明产业孵化器、上海电子物联孵化器/加速器、上海创意设计孵化器、上海文化信息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张江金山科技园、张江平湖科技园.整个“创星”孵化规模效应已溢出张江,溢出上海.  相似文献   

18.
我已无法查出“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出处。网页上满眼充斥着这句话的各种宣传与讨论。北京、上海、深圳……似乎全国都在以此彰显自己良好的创新环境与文化,至少以此为理想。聚焦张江十年,张江精神备选答案中  相似文献   

19.
作为重庆房地产行业的“奥斯卡”,每一届重庆市“十佳住宅小区”的评选都成为主办单位——重庆市建委、重庆市开发办的年度大事,也是重庆楼市众多开发商的热心追捧和购房者的殷切期盼。在如今重庆房地产开发水平越来越高、参评楼盘越来越多的2006年,第五届“十佳住宅小区”评选活动尤其显得慎重和隆重,前后历时三个多月,无论是参评楼盘资料的报送,还是主办单位对报名楼盘  相似文献   

20.
“博士后公寓”“创业人才公寓”“银行家公寓”……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人才公寓”近年来在长三角城市中遍地开花,成为各地争夺人才、留住人才打出的又一张王牌。这些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一幢幢公寓,为外来客筑起了梦寐以求的安乐窝,同时也见证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竞争进入发掘人力资源的“智脑型”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