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生物产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最现代的产业。比尔·盖茨说过:生物科技,将像电脑软件一样改变这个世界。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生物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呈现出比较分散、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的局面。但近年来,我国兴办的一系列生物产业基地,正引领着生物产业快速崛起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在中国光谷,这个曾经被武汉地图“遗忘的两厘米”,生物产业已悄然生根,成为继光电子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干亿产业。经过短短四年多时间的快速发展,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即光谷生物城)总收入突破400亿元,汇聚生物企业450余家,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张江和北京中关村的生物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2000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做出重大决策:举全省全市之力,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简称东湖高新区),建设中国第一个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 2001年2月、7月,科技部、原国家计委分别正式批复武汉东湖开发区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在华夏腹地诞生! 2001年9月,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所在市市长云集武汉东湖,全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新号角在这里吹响。东湖高新区趁势而上,策马扬鞭,义无反顾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第一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示范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经过二十年创新创业实践,以“光电”的发展速度夯实产业基础,以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的集聚,在以光电子为龙头的产业驱动下,又一个国家级千亿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上马,显示出武汉东湖高新区迅猛发展的蓬勃态势。  相似文献   

4.
2000年5月,湖北省和武汉市作出依托东湖高新区建设中国光谷的战略决策。200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被原国家计委和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八年后,中国光谷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试点示范园区。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良好的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李琳 《中国高新区》2009,(11):64-67
2008年11月,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到今年11月,仅1年的时间,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基本建设已投资34亿元,形成了生物产业创新基地、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四大园区”;拆迁、还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蒸汽等配套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延续着“光谷速度”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28日,隆冬时节的江城武汉,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十二月的光谷生物城,花团锦簇,彩旗飘扬。筹备历时两年之久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正式入驻光谷生物城光谷创新园,标志着武汉生物研发航母蓄势待发;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光谷生物城医药器械园里,好戏同样上演,武汉特康、新华中欣、中旗电子、湖北联结、纽威晨创等五大项目携7亿元投资同期开工,东湖高新区又添特色产业生力军。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18日上午11时。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旌旗招展,人头攒动,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湖北人大常委会主任、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出席揭幕庆典。开工奠基仪式由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善腊主持。随着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宣布:“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开工奠基!”,接着,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揭牌,武汉市市长阮成发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授牌,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张昌尔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相似文献   

8.
一、武汉东湖高新区基本情况 东湖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0月;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6年以来,先后被国家列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批准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2009年12月8日,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作为首都北京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往的窗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直被人们亲切地誉为"中国第一国门"、从2009年春天开始,每一个出入机场的旅客无不惊奇地发现, "中国光谷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巨型户外广告牌已经成为了机场外一道靓丽的风景 无独有偶.在千里之外的江城武汉,一个巨型广告同样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江北,在号称"中南第一广告位"的龟山电视塔上,人们也看到了"光谷生物城"所彰显的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
理事名片     
《中国高新区》2009,(6):128-128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汹涌,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6年以来。先后被国家列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批准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根据湖北省、武汉市关于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精神,在“武汉·中国光谷”和武汉市发展汽车电子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在“武汉·中国光谷”实施建设“武汉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的发展契机,认真分析形势,总结经验,规划未来,在此基础上制定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汽车电子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国内外汽车电子市场发展趋势及武汉汽车电子产业现状1.国际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2004年,全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已接近1000亿美元,而电子元器件的市场规模达到130亿美元,并以7%~10%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5月7日,江城武汉,烟雨蒙蒙.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佛祖岭产业园内,伴随着一阵礼花炮响,投资达50亿元的联想(武汉)产业基地正式奠基,成为武汉东湖高新区2012年招商引资的又一个重大成果. 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数字最能证明实绩.有资料显示,仅仅在2011年,武汉光谷共引进内资项目137个,总投资373.13亿元,过5000万元项目68个,过亿元项目56个,包括东旭、长盈通特种光纤等,引进了霍尼韦尔、施耐德、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葛兰素史克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光谷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3.
“全球生物产业‘大脑’,密集布局中国武汉……武汉光谷,‘追光’10年后能否再次出发……。”2011年11月18日,武汉光谷生物城创新园二妃山庄一楼光谷厅灯光璀璨,凤凰卫视大政商道节目正在荧屏上播放,而观看此节目的观众有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有武汉市委副书记胡曙光,还有辉瑞全球开发运营副总裁谭凌实,以及数百名热心于高新区事业的人们。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汹涌,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武汉东湖高新区应运而生,1988年正式成立,1991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2001年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新区》2013,(12):11-11
中关村专利中请量过百企业数量占北京七成;武汉光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推出“四板小微企业股权贷”;意大利最大生物药企美纳里尼入驻武汉光谷生物城  相似文献   

16.
作为首都北京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往的窗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直被人们亲切地誉为“中国第一国门”。从2009年春天开始,每一个出入机场的旅客无不惊奇地发现,“中国光谷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巨型户外广告牌已经成为了机场外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29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从东一产业园到光谷生物城,人欢机鸣,好戏连台,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国药控股湖北物流中心、500兆瓦太阳能三大项目同时动工兴建.  相似文献   

18.
解读“武汉光谷”——聚焦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月28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建立国家火炬计划武汉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7月6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在武汉建立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两部委对基地的批复是国家对"武汉光谷"建设的肯定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地方新政     
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将于2005年11月2至5曰在“武汉·中国光谷”举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世界第三大、国内第一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及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光通讯产品研发基地,国内综合配套能力强、规模大的激光加工及应用设备基地,是全国三大激光产业基地之一。“光博会”是一个光电子产业的国际性展会,为境内外参展商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和发展的多元化平台。此外,“光博会”还将特别专注参展商的核心客户群,以吸引一大批的国际国内光电子产业中最具影响的市场采购决策者和技术开发人员。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于2006年被认定为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单位,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着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加快推进化学合成创新药物发展,积极发展生物技术研发,加快重要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这将促进园区产业进一步集聚,实现规模效应,提高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