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县域支行对西部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作用正在不断弱化,甚至成为县域经济的“抽血机”。金融危机下县域支行如何定位,如何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保增长要求,化危为机,成为决定西部县域支行发展的关键。把握金融危机下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变化新特点,积极调整西部县域支行的发展定位,成为推动西部县域支行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和自身发展双赢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已成为县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县城民营经济从金融业获得的融资支持极为有限。在新形势下,县域金融如何为民营企业服务,促使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未来发展民营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建设在县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把信息化放到发展县域经济战略地位的高度,对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保定市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信息化评价指标及发展战略,以为保定市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廖松 《当代经济》2010,(13):94-95
发展县城经济与农村城镇化是一个统一体.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城镇化是提高县城经济质量的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县域经济与城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借以提出发展县域经济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区差距的解释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郑炎成  鲁德银 《财经研究》2004,30(7):121-129
文章认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总的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源于三者之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比地区之间总的经济不平衡扩散更快;而三大地区之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对地区不平衡影响不大.这似乎说明:中、西部地区内部县城经济与非县域的城市经济的差距明显且呈进一步拉大趋势,而东部的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则正趋于平衡发展.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发达地区产业加快向内陆地区转移,县城城镇化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新契机。基于对广东省云浮市的县域经济调查,在县域地方政府行为视角下,分析产业转移对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在财税最大化和县域主体功能区实践下,县级政府倾向于发展大型资本密集型工业、建筑房地产业,在空间上则表现出向县城和少数重点镇集中的趋势。产业转移为县域城镇化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以县城为主导,以重点镇为支撑的县域城镇化格局开始形成,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外出回流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转移,但资本密集型产业限制了对人口的吸纳,不利于人口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王俊祥 《经济论坛》2003,(11):62-62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鸡泽县面积小、人口少,资源优势不明显,谋划2003年经济工作,必须立足县情。因此我们确定把县城经济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来抓。按照小县大县城、大产业的思路,坚持县城建设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县城建设与聚集生产要素相结合,走特色建城、产业兴城、商贸活城的路子,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大窗口,活跃县域流通的大市场,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大龙头,生产要素聚集的大中心,增强县城经济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纳、…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对样本县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西部县域金融制度变迁发展过程,探索西部县域金融制度安排的路径选择:在大力发展西部县域经济的宏观背景下,鼓励和支持西部合作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发展,加大对政策性金融的优惠扶持力度,控制金融资源的流出,强化金融组织的县域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效应。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剑川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县域经济的内涵、特征、意义;分析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因素;指出剑川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加快剑川县城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的脱贫致富,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优质产品打开出路,其中物流运输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西部县域经济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发展极理论视角的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可为一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供发展路径.在我国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的适用性更为显著.以资源产业作为发展极虽然在短期具有必然性,但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的长期不可持续性,西部资源型县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发展极理论及其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适用性,以及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及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极等问题,并提出应构建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几大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已成为学术界和各国政府研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通过分析和林格尔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产业集群及其合理布局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而最终使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达到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带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的真正崛起有赖于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然而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至今仍进展缓慢。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不仅使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和"三农"问题非常突出,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本文就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位、禀赋等因素使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新时期实现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保障。本文针对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的现实特征和发展瓶颈进行归纳,分析了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的内涵和规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通过县城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物质前提。本文重新定位了县域经济的内涵,通过对县域经济作用的分析,对县城经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县域经济科学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探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基本的运行单元,属行政性区域经济系统.目前,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组织性和无平竞争状忠,构建科学合理的县城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非常必要.县城经济综合竞争力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发展概念,是县域经济主体集聚内外资源,既包括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也是县(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建立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必须坚持系统综合性、动态性、差异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强调发展水平是基础和目的,竞争是手段,可特续发展是目标和要求.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综台竞争力评价体系应该包括经济发展、经济竞争、可特续发展三走类指数,系统反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辽宁加工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不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辽宁加工型县域发展的研究,在弄清发展特点和存在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加快辽宁加工型县域发展的对策措施,对加快辽宁县城发展,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新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应以结构调整为动力,并采取一些新的思路:以农村城镇化为支撑,依托县城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增强县城城镇功能,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重视引进外来企业和企业家群体,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县域特色产业;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农业产业化的有效组织模式,完善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体系,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以"扩权强县"的改革为契机,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金融政策,调动县级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气候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势所趋。作为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域,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文章重点分析了县域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低碳经济时代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找到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县域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解决县城职工住房问题、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全面提升、改善县城建设风貌、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促使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