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历代读者对李煜词耳熟能详、情有独钟,这源于李煜词精湛高超地综合使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是直抒胸臆和鲜明对比两种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对读者的内心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其词余音绕梁的悲剧美恰好契合了民族的审美心理,李煜从一己的遭际、变故中反映出人类的共通之处,从而在传播接受中超越了时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五代十国南唐词人李煜,南宋词人、抗金将领辛弃疾,近代女革命家秋谨,以及英国伟大的爱国诗人雪莱,印度最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这些古今中外著名的诗人学者在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篆书开元通宝钱为五代南唐中主元宗李璟时铸.陶岳<货泉录>中记有:"韩熙载上疏,请以铁为钱,其钱之大小一如唐开元通宝,文亦如之,徐铉篆其文."今但见铜钱,其钱如图.钱径25.0毫米,钱穿7毫米,钱厚1.0毫米,钱重3.5克.边廓宽阔工整,制作精好.币文婉转流丽,清秀古雅,有文质彬彬之貌.该钱有隶式对钱,始开对钱历史之先河.徐铉在南唐李璟时官至吏部尚书,精小学,工篆隶.由他篆书的开元通宝钱,为南唐所独有.睹物思人,因徐铉而又联想到了南唐后主李煜.  相似文献   

4.
李煜是我国文学史上鲜见的帝王词人,曾被誉为“极为当行本色”词人。其后期词多以追忆往事、伤心故国为主,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极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在唐末五代词中具有极高成就,表现出的沉郁悲凉、哀婉凄恻的关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温、韦词是婉约词得以创立之关键,至李煜则破其藩篱,大大丰富了词之抒情写意 功能,使词同诗一样成为文学史上又一重要抒情工具。三人对后世词作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感情因素是一篇演讲的灵魂。本从情感移植的角度评析了《葛底斯堡演说》的两个中译本.并得出结论:译一方面要熟知两种语言的词法、句法功能。另一方面。要从读的反应考虑情感的移植,才会有精彩的译作。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词以小令名载史册。他的长调同样是自然浑成、蕴籍要眇。纳兰身为贵介公子,却心沉下僚,自称“狂生”。他那有穿透力的眼光视功名如无物,却把“情”看得高于一切,是一个“情痴”。他的歌唱爱情和友情的词作“缠绵婉约”,“使南唐坠绪绝而复续”,同时,疏狂奔放,足以感天动地。他的词格调高远,纯是天籁,“疑前身或是青莲”。  相似文献   

8.
成为阶下囚的李煜,"言愁"成为其词作的中心内容。在这些愁情词中,李煜擅于运用各种意象来抒发情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象有"月"、"落花"、"水"等。这些意象的运用,有的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词人孤苦的情怀;有的作为触景伤情的媒介,引发了词人怀思故国的深悲剧痛;有的因其蕴涵时空永恒的哲理,用以反衬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相似文献   

9.
<虞美人>是我国词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可以说是李煜的绝命之作,其词的英译版本也有许多.该文通过对许渊冲、龚景浩、徐忠杰、Frankel以及张炳星等五种译本的比较,探讨诗歌翻译的艺术性与复杂性.五种译本在思想内容、形式以及风格上各具特色,都有出彩之处,但也都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李煜吸取前辈词作家的丰富创作经验,间以他不平常的人生遭遇和在词创作上的努力探索,使得词的创作在他这里达到了高峰,为词在两宋的繁荣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负于后人都奉他为"一代词中之帝"的赞誉。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旅游市场需要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同时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更注重职业经验和感受,尤其是旅游应用型一线服务人才,这要求旅游院校就业指导模式进行不断地变化和尝试。体验式就业,为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新就业指导模式,这种在个人职业体验中提升就业能力的方式能切实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职场。同时也有着我们就业指导不断探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明代刊刻唐诗选本的风气很盛,重要的唐诗选本的选诗宗旨及规模架构又刺激了明代诗论的发展。而要论及唐诗选本在明代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杨士弘的《唐音》。《唐音》是一部及其有特色的选本,后人高儒之、高楝、李东阳等都给予其高度的评价。在探讨《唐音》的编选目的、体例后,我们可发现它对于“专取乎盛唐”标准的坚守及“格调”与“世变”相结合的双重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生活在唐王朝由鼎盛转入衰败时期。他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志向,以大鹏自喻,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了社稷和黎民的利益,一生为之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李鸿藻是晓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身为帝师,尽职尽责,帝师身份成为日后升迁的重要砝码;他身体力行其民本思想,积极治河与办赈;作为清流派首领,整肃纲纪,积极主战,影响了一时政治。对这一重要人物思想和活动的梳理,将有助于晚清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唐代以前,诗人们对叙事诗这一体的思考与关注是不够的,或说还是不自觉的。杜甫是唐代比较自觉关注和思考叙事诗体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实践中体现了“以诗言史”和“以诗立传”的叙事诗体意识;韩愈对于诗歌的叙事功能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认识,那就是“以诗叙事”。自居易在论及自己的创作时,频频提到“以诗言事”,说明了他对叙事诗之叙事性的深刻认识所在。他们对叙事诗体的思考和关注,都是叙事的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国语正义》二十一卷,清人董增龄撰。增龄,字庆千,号寿群,嘉庆名医,兼通文史,著述数种,惟《国语正义》二十一卷及《论语雅言》二十卷传世,他书皆佚。作者生平实难尽考,暂依方志及《董氏诗萃》厘清一二。《国语正义》在版本、古注、体例上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17.
孙犁晚年散文以个性意识的逐步强化为先导,有意识地回归“五四”时期散文的创作理念,强调散文创作应该坚持自然真实的原则,自由地抒写内心情感体验,渴望心灵的放松和情绪的释放,在创作过程中开始追求一种闲适取向。文章立足于孙犁晚年散文本身,阐述其晚年散文的闲适体现及新的闲适内涵,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孙犁个人性格探讨其晚年散文闲适取向形成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李瑞卿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4):10-15,106
文章认为,朱彝尊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以李梦阳为主,其诗学追随者为辅的诗学流派,进一步刻画了他们之间的诗学传承关系;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公安派在明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公安派为解散沉疴之良药,而以前七子派为诗学正宗。朱彝尊对公安派既肯定又否定的双重态度与钱谦益形成鲜明对比;以《诗经》和唐诗及前七子为正的诗歌发展观,是他论明代诗歌的理论准绳;对复社、几社等诗歌团体诗人的研究也富有新意。  相似文献   

19.
与唐宋时期我国的储粮情况一致,晚唐宋初时期敦煌地区的粮食储存亦存在地上与地下两种方式,地面储藏使用的是建筑在地面上的仓库,而地下储藏则采用窖仓的形式。同时,无论是在粮食的地上还是地下储藏中,用柽柳编织而成的“圈”均是一种常用的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