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究竟对“新经济”如何定义,暂且没有公论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经济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全球的发展,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地在新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勉力前行。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正在整合能量,加大马力,向21世纪新经济前沿进发。那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浦东更当义不容辞地向新经济的潮头奋力提速了。本刊继上期编发“新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稿件后,再编发一组有关上海和浦东发展新经济的对策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战 《浦东开发》2002,(4):28-29
究竟对“新经济”如何定义,暂且没有公论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经济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全球的发展,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地在新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勉力前行。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正在整合能量,加大马力,向21世纪新经济前沿进发。那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浦东更当义不容辞地向新经济的潮头奋力提速了。本刊继上期编发“新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稿件后,再编发一组有关上海和浦东发展新经济的对策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究竟对“新经济”如何定义,暂且没有公论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经济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全球的发展,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地在新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勉力前行。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正在整合能量,加大马力,向21世纪新经济前沿进发。那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浦东更当义不容辞地向新经济的潮头奋力提速了。本刊继上期编发“新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稿件后,再编发一组有关上海和浦东发展新经济的对策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雷兴长  谢琼 《发展》2000,(6):8-9
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发展“新经济”美国是当今世界出现“新经济”最早的国家,从美国“新经济”的现状来看。“新经济”的发展动力是高技术。增长资源是科技人才。支柱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生存环境是科技经济园区。运作基础是市场性经济、自由性经济、开放性经济、全球性经济。只要具备以上条件.任何一类国家或地区都可以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新经济”。  相似文献   

5.
在“首届中国民营企业交易会·中国民营企业迈向21世纪发展论坛”上,樊纲发言认为:面对新经济浪潮,中国民营企业不要迷失方向、盲目投资,进入自己不熟悉的新产业领域。国内尤其是国外经过近几年新、旧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与新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新经济能力或信息化能力,是各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新经济领域的竞争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在支配全球市场的主要经济力量中,中国将取得一席之地,这是 WTO给中国带来的一个良好的机遇。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以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在新经济领域迎接世纪挑战。本文对什么是新经济,以及我国在加入 WTO后如何发展新经济谈一点看法。   一、新经济的含义 “新经济”起源于美国,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每当人类社…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新经济”成了风靡全球的流行语。但新世纪之初,如火如荼的新经济便如同遭遇了“六月雪”,作为新经济运势“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一路下滑,而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更是“雪上加霜”,使世界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但是,有关人士认为,新经济的发展并未就此夭折,正如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几十次经济衰退,而工业化不断向前推进一样,新经济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新经济将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如何以积极的姿态迈向21世纪新经济前沿?不久前,在浦东新区政协举办的“新经济研讨会”上,来自京、沪两地的经济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本刊将分期编发发言摘要,本期的话题是“新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环境,而近年来新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信息产业则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在新经济的浪潮中,中国信息产业应该如何应对?传统企业又如何发展?信息产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呢?在这里,来自不同领域和部门的学者、企业家、咨询专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他们的观点中我们也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闻则 《西部大开发》2003,(10):40-41
中国新经济指数体系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率其学生王彩凤等人潜心研究,推出了我国首份区域新经济指数报告,对我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经济品质和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估。对新经济进行测度并不是杨开忠教授的创造。然而,在中国建立新经济指数体系,杨开忠教授却是首开先河。 五大类15个指标描绘我国新经济图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形成了以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美国缪肯研究所和美国企业发展公司为代表的三种新经济的测度方法。进步政策研究所的方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新经济的特征,而且可操作性较强,所以我们以这一方法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形成了中国新经济指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与我国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快,对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的中国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来说,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本文试图理顺新经济条件下,中国新经济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为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荣文 《福建经济》2001,(7):18-18,21
当今世界,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新经济能力或信息化能力,是各国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新经济领域的竞争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从长远的,根本的角度看,发展新经济是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跻 身世界先进行列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必须对新经济有个全面的认识,特别对新经济起源地美国的新经济要有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技术引进已成为世界各国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文章拟从分析新经济时代技术贸易的特点入手,探讨我国在技术引进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系列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高科技企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必须根据时代背景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基于新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结合国内外员工培训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来探讨存在于新经济理论与中国高科技企业员工培训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探讨了新经济理论下中国高科技企业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员工培训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在中国登陆以来,一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其焦点在于新经济的宠儿——网络一直在赔钱,商人的第一要义是赢利,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为什么还要做 ?  从“ 863计划”开始,敏锐的中国人除了密切关注发生在大洋彼岸的那种高科技带来高速度、高就业和高收益的“新经济”之外,脚下,也在不断变换着脚步,决意要在这种大挑战与机遇的比拼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展中国的新经济。   但是,由于农业经济的长期作用,由于这种长期作用而导致的我们在思维方法上的封闭、僵化的状态,使得人们在认知这种在本质上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经济发…  相似文献   

15.
常琦  张振华 《理论观察》2001,2(4):62-64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依靠知识创新、知识创造性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时代。创新是新经济的主旋律,是新经济的灵魂。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实力的关键。创新的实质是无能生有。我国应抓住机遇,积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中国早日步入发达国家之林。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新经济 竞争的全球化,人才已成为了企业生存 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如何依据自己 对行业特点及竞争地位的把握、制定科 学、规范、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战略与 实施方案,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本文分析、论述了“新经济”理论和相关 定律,并介绍了衡量“新经济”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新经济”对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启示作 了归纳,并探讨了上海发展“新经济”的思路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家樊纲在“WTO与中国论坛”上指出 ,面对WTO及经济全球化 ,面对蓬勃兴起的新经济 ,中国企业要明白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必须重视的 ,不利用好劳动力优势 ,便没有优势可言不论是经济全球化时代还是新经济时代 ,中国企业目前要保持清醒 ,明白自己的优势何在 ,量力而行。樊纲说 ,技术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更应该是“适当的技术” ,所谓适当的技术 ,是指能赚钱的技术 ,而不一定是高科技。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中国的企业即使发展高新技术 ,往往也只能在其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盈利。传统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是中国经济主要增长点。高…  相似文献   

19.
古贞 《科技和产业》2022,22(11):312-315
互联网新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和支撑,但互联网新经济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融合发展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研究如何利用互联网新经济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互联网新经济的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互联网新经济的新型组织模式和功能体系结构,总结互联网新经济对于传统制造业价值链的重构和升级影响,为互联网新经济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贸易逆差使美国获得了大量的外国资金,有利于调节美国的经济周期,并且在最近的“新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同时,美国的就业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因而可以说,贸易逆差对美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在中美贸易中,由于中国对美国有较大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美国没有任何理由指责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