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如果我们能够在2001年继续较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主动而及时地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变化作出政策调整,同时国际经济环境保持稳定,国内不出现重大的自然灾害和其它重大问题,预测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较明显地超过去年,达到8%左右,2001年经济增长仍能保持在8%或更高一些的水平上。今明两年,农业增长将保持在2-2.5%左右;第二产业增长将保持接近10%的水平;第三产业增长将可望达到接近8%。  相似文献   

2.
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少维 《经济界》2002,(1):11-19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一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增幅下滑比较大,甚至有一些国家、地区出现了负增长,但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前三季度GDP增长7.6%。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增幅,在世界经济一片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可谓一枝独秀。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如果2002年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没有增大,市场化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下滑势头(比2001年),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  相似文献   

3.
黄晓龙 《经济界》2002,(2):29-32
一、2001年金融运行状况和主要金融政策 (一)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占全球经济总量46%的美国、日本经济甚至出现了衰退。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出口增速急剧减少,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减缓的势头。为应对这种变化,2001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是,继续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灵活,适时地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信贷的供应,以支持经济金融平稳运行。 2001年我国货币供应量保持了适度增长,虽然增势在第三季度开始…  相似文献   

4.
近年以来,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均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GDP保持了平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印度也保持了6%左右的经济增速。伴随着两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并依托于各自在资源、人口等方面的禀赋优势,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3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9%,特别是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GDP增速达到10.7%,被称为“中国奇迹”。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从2001年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实现了年均增长14.8...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能源和交通运输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淑英 《经济界》2002,(1):20-29
中国工业: 2001年以来,中国工业生产保持了比较好的增长态势,但进入下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幅呈下滑之势,企业总体运行状况景气指数不断下行,由2000年第四季度的较为景气区间跌至2001年第三季度的相对景气区间。预计第四季度工业景气将进一步下降。初步分析导致2001年工业景气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工业企业运行的宏观环境急剧恶化。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呈现加速下滑之势,前二季度 GDP增长分别为 1.2%和 0.3%,与2000年同期比,下降了3.6和5.3个百分点。进入第三季度以后,因为“9.11” …  相似文献   

7.
中国奥运会后将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是,产业升级仍需很多投资;二是,居民收入增长促进消费;三是,吸引外商投资持续增长;四是,奥运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界》2005,(6):92-94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令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近两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企业研究》2006,(10):4-5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在近日召开的“2006第三届国际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估计到2020年.还可以保持7%左右的高速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  相似文献   

10.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8,(3):124-125
2007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实现了最快速的发展。2008年,中国经济总体增长态势不变,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居民可支配收入高速增长,房地产龙头企业完成上市的飞跃,这些有利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2008年房地产行业将与中国经济一样,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向上。  相似文献   

11.
企业频道     
14家新闻单位评出 2001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由经济参考报主办,首都14家新闻单位的总编辑、副总编辑联合评选的2001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近日在北京揭晓。 当选的十大经济新闻是: 1.11月 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中国加贸组织议定书于12月11日生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位成员。 2.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3.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7.…  相似文献   

12.
利率政策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伟 《经济界》2002,(2):33-36
一、2001年利率政策回顾 宏观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增长,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当前利率政策是适宜的。由于受前七次降息等稳健货币政策措施的累积作用,2001年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保持近年来低通胀高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2001年以来,宏观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2001年国民经济增长幅度虽然略低于去年,但仍保持稳定增长,其中保持了去年的增长势头,预计全年GDP增长率将达到7.4%。相反,物价水平一直保持较低的涨幅,但变化幅度不稳定,5月份最高达到1.7%,相反9月份出现了负增长,通货紧缩还未彻底扭…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格局;未来中长期趋势性因素仍然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内在活力较强;国际经济环境仍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前期因素滞后影响,下游产品和消费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全球市场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变化不定,对中国的影响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疲软的环境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完全得益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笔者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在“九五”期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所采取的一些策略。必需指出的是,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前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纵观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规律,笔者认为应在2003年,我国应将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1998年通货紧缩,中国仍保持了7%以上的增长速度。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使中国在世界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盛不衰。从《我国国际竞争力上升》的文章中,读者们可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竞争力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杨再平 《经济界》2003,(2):9-10
中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为世人所瞩目。中国经济还能继续高速增长吗?这个问题也为世人所关注。西方目前有种“二十年大限”理论,认为东方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不会超过20年,举凡日本、韩国、新加坡的高速增长均未超过20年。按照这种理论,同样属于东方国家的中国经济增长当然也突破不了 “二十年大限”。有些西方人士评论说,中国内地腾飞了20多年的“经济奇迹”已经出现羽翼麻痹的症候,甚至断言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长期负增长。笔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增长了30年了。这个势头还能保持多长时间?一般的估计是10年左右。从国际经验看,没有一个经济体连续4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40年保持7%以上增长的只有韩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但这都是较小的经济体,大经济体尚无先例。中国增长潜力还有多大,是如何分布.高速增长何时、以何种方式结束等.都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也会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比较确定的有两点: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3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9%,特别是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GDP增速达到10.7%,被称为"中国奇迹"。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从2001年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实现了年均增长14.8%的速度,较好地发挥了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世界局势变幻不定。世界经济发展遭遇到近20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步伐进一步放缓。而中国却在这一年里书写了“十五”计划蓝图的员好开局,经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望比上年增长7.3%左右,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完全能够达到。而且,北京申奥成劝、APEC会议在上海的圆满举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大事使得世界瞩目中国,为中国经济的员好表现喝彩──中国经济真可以称得上是一枝独秀。未来,我们期待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真正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世界经济特点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经济的回调,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同时,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仍然会大量存在;加之受我国外贸连续3年保持超常规高速增长的高基数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工业配套水平以及低廉的劳动力,将继续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加快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种趋势不会因一些短期性因素而较快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