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前几批陆续投产的国债技改项目给企业和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动力,使国债技改项目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大,企业要求技改的迫切愿望越来越强烈.针对这种形势,国家经贸委有关人士提醒企业,搞技改是件好事,但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立足长远发展,又要从企业实际出发,要充分论证,选好项目,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2.
搞技改是找死 不搞技改就等死:我国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搞技改是找死,不搞技改就等死"的问题困惑着我国相当多的企业。许多企业想搞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还有些企业有了项目,由于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无法组织实施;有的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项目在市场调研和论证时看前景很好,但一旦上了马,投了产就成了包袱;还有一些项目产品和生产工艺虽先进,但打不开市场,成  相似文献   

3.
工商银行的技改贷款决策权不在基层行,却在上级行(市、省、总行)技改信贷部门。上级行技改信贷部门负责企业技改贷款项目的贷前调研及项目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测算决定技改贷款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在项目评估同时,测算出项目竣工投产、达产需要企业自筹配套流动资金及银行配套流动资金贷款数额。但是由于上级行的技改信贷部门与工业信贷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战,在技改项目评估时互不通气,上级行工业信贷部门不参与企业技改项目评估决策,但技改项目配套流动资金贷款规模的决定权却在上级行工业信贷部  相似文献   

4.
搞技改难!在新的金融、财政体制下,搞技改尤难!这是我们在调查研究中普遍听到的反映。那么难在哪里呢?难的地方当然很多,诸如项目审批烦,技术人才缺,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难,等等。最关键的难处还是难在“钱”字上。筹建中,资金落实难;上马后,资金到位难;竣工后,资金配套难。加上新税翩取消了税前还贷这一条,又增加了还贷难度,从而导致相当部分技改项目“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成为企业的一个沉重包袱。如何走出“难”字的怪圈?我们认为应该增加技改资金运作的透明度,实施“弃暗投明”,促其良性循环。一、从“暗缺”转向“明足”资金暗缺,是指技改项目在可行性分析时就没  相似文献   

5.
技术改造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人认为“不搞技改等死,搞技改找死”,而我们近十年通过三次重大技改使企业跨出三大步的事实证明:“不搞技改必等死,只有技改才有出路,成功与否在于市场。”1990-1991年,我们看准了广西罐头行业迅速发展的市场趋势,以及旋开式罐头瓶将取代卷封式罐头瓶的产品趋势,筹集资金2500万元,及时扩建了四条制瓶生产线,全厂的生产能力由原来的1.6万吨/年上升到6万吨/年,技改后生产旋开式罐头瓶产品,使产品呈出了产销两旺的势头,而且在此次技改中我们引进了当时全国最先进的节能技术,投产后吨下班液标准煤由原来的450公斤降到230公斤,能达到了国内领 先水平,大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使我们赢得了市场竞争优势,在玻璃行业九十年代初期下滑的情况下,我们规模和效益同时得到了成倍的增长。1995年,我们抓住桂林市漓泉公司迅速发展的机遇,筹资900多万元,用不到6个月时间完成了重油替代煤作燃料,扩建了两条啤酒瓶生产线,同样产品适销对路;同时,在该项目中我们注意节能先进技术的利用,使吨玻璃液能耗折合成本标煤只有160公斤,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扩建两条高白料,普白料产品生产线,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一、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一)制约固定资产投资就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加强对原有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是促使产品更新换代的有效途径。然而生产型增值税使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承担了较高的税负,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继而影响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正如有些经营者的感叹:不搞技改,产品上不去;搞了技改,负担下不去,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二)不利于专业化分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使企业因纵向联合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税负的不同。一些大而全的企业,由…  相似文献   

7.
加大技术改造,培植发展后劲,人所共知,但实际上往往是急在上面,冷在企业,那么企业“冷落”技改,缘何? 一、认识存有偏差,信心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消极畏难。认为目前技改的条件还不具备,时机尚未成熟。以前搞的技改项目,成功的少,无效益成为包袱的多,存在“搞技术改造是找死”的错误认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片面地吸取教训。认为现在是找项目难,找市场更难,投资难上加  相似文献   

8.
肖戈 《上海改革》1998,(1):29-30
原上海第二十八棉纺织厂位于上海浦东川抄地区,已有近60年历史。该厂曾经是国家一级企业。但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亏损,尤其是投资8000多万元搞了一个扩锭二万锭的技改项目后,企业更是债务沉重,亏损严重,1996年全年亏损2997万元,资金短缺,企业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9.
一上海毛麻工业现状1982年年末上海毛纺工业拥有43个企业,约5.3万名职工,主要产品有粗纺、精纺呢、毛线、毛毯、羊毛衫等大类。这些产品的当年生产量与解放初的1949年相比,呢绒净增7倍多,其中精纺呢绒近9倍、粗纺3.3倍、长毛绒2.98倍、驼绒14.7倍、毛绒10倍多,毛毯从2千条到82万条,羊毛衫从零星、分散生产到集约、批量生产,年产达1,160余万件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组织中的员工,不会有领导来告诉你什么标准答案,必须自己解决问题,要主动创造。这时,领导有了他新的角色。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搞学习型企业,处在困境中的企业同样可以用它去改变命运,关键是要去脚踏实地地去做。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改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效益型之路,必须考虑以下四方面因素,协调好四者之间的关系。一、算清科技帐是前提。所谓算科技张就是对技改要有整体观念,长远眼光;既考虑技术因素,又重视与之配套的管理工程;既考虑与现有生产能力的衔接问题,又有适当的超前性,做到综合平衡,恰当定位。这个帐要是不算,或者不认真算清楚,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技改要么是原地踏步的低水平重复,美么是好大喜功、不自全力的过分超前。后一种倾向目前有一定代表性,一谈技改动辄就是几千万上亿元的大项目,片面求大求新崇洋,对经常性的花钱不多的、费力不…  相似文献   

12.
黄明朗 《宁波通讯》2008,(10):14-14
今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许多国家饱受金融、能源、粮食三大危机困扰,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国内经济也面临银根紧缩,汇率变动,竞争加剧,能源、原材料、劳务成本大幅上涨等突出问题。一些企业因此深陷困境,举步维艰。以浙江为例,上半年就有1200余家企业歇业关停,上万家企业亏损。但耐人寻味的是,同样面临一系列棘手难题,全省却有上万家企业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些企业承包后,出现了重产量,轻利税技改;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经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等不良倾向。为了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有效地克服企业短期行为,可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目1987年黑河与布市恢复边境贸易以来,边境贸易日新月异,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黑河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历史发展阶段。但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近年来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边贸企业的货物积压问题日趋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客观地分析造成货物积压的原因,提出对策,对企业走出困境,推进边贸发展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货物积压情况由于中俄双方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边境贸易出现了买卖越来越难做的趋向,货物积压问题日趋严重。据对黑河60户边贸企业的不完全统计,1993年6月末进口商品库存总值为28…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区建设》2013,(4):38-38
陈锡文:部分企业“醉翁之意不在酒”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一些企业到农村租赁农民的土地,醉翁之意不在酒,租了地未必认真搞农业,而是在等待着有一天转变土地的性质搞非农产业。公司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民土地,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航运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保证我国航运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找寻新的出路。文章从当前经济形势状况入手,分析目前航运企业面临的困境,包括运力问题、债务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结合这些困境,认为目前航运企业应该进行兼并重组,并且发展绿色航运,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企业是如何走出困境的?去年美国多数大正业,或者利润大幅度上升,或者扭亏为盈。这与数年前或者利润大幅度下降、或者亏损严重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大企业是如何走出困境的?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4点:首先,大力提高生产率。在国内外竞争加剧的形势下,美国大...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怎样走出困境的?刘仕林(常德市金属回收总公司)近两年来,湖南省地、州、市直属物资企业,出现了购销额下降、利润滑坡的严重形势。近1/4的企业陷于困境。1994年亏损面达73%,今年1~5月亏损面达83%。金属回收行业问题更为严重;收购量下降,收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合肥市集中供热企业发展现状及困境的基础上,对合肥市集中供热企业的发展定位进行了思考,认为合肥市的集中供热应为基础性配套产业加选择性配套产业。最后,从集中供热企业自身努力和请求政府支持两个方面提出了合肥市集中供热企业后续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4,(7):U001-U016
自本村建立网架公司以来,公司经理兼工程师张学忠,发挥自己技术特长,带领全体职工大搞技改、技革和技术创新,为本公司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使公司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