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远秀 《经济学家》2003,(6):111-113
一、现行概念的模糊和混乱的表现民营经济是相对于国营经济而言的,除了一部分国家经营的经济形式(包括公有国营和私有国营)以外,所有的经济形式都是民营经济,包括:1.国有民营经济,如实行承包制、租赁制和股份制的国有经济,在这类经济形式中,资产的所有权是国有的,只是将经营权让渡给民间—自然人或法人经营。2.集体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无论是传统的集体所有制还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股份合作制和合作经济,相对于国有经济都属于民间经营的经济形式。3.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虽然“三资经济”在我国总是被单独提出,…  相似文献   

2.
李伟 《经济问题》1989,(5):31-32
集体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集体企业的改革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近年来在集体企业实行的各种承包制、租赁制以及不完全的股份制等经营形式,并没有彻底端正长期以来被扭曲的集体所有制的本来面目,仍然制约着集体企业的活力。究  相似文献   

3.
租赁经营,就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企业资产出租给集体或个人经营,其承租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经营知识和管理经验及必要的政治素养,并有一定资格和财产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担保,经审查、考评后签订租赁合同、明确租赁期限和责任。国营小型商业企业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流通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国营小型商业企业实行“国家所有、租赁经营”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形式之一。就陕西来说,1987年前,实行改革的国营小型商业企业占86.2%,其中,实行租赁制的占小型企业改革的37.4%,超出了全国平均的33.1%的进度。国营小型商业企业实行国家所有、租赁经营时,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出发,正确对待租赁经营。  相似文献   

4.
国企改革的深层矛盾及其出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要深化国企改革、实现改革的战略目标,必须在进一步 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转换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对国有企业进行具体分析、分类改革。对于大多数必须做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不再保持其国有性质而将其改革成为新型的公有制企业;对于那些必须实行国有国营的企业来说,是不必进行市场化的制度创新而继续保持其国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5.
一、价格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曾经指出,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这个论断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对我们今后改革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这里的市场导向,主要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裘金声,朱雪海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分离以后,"国有"不再"国营".但是仅有经营权而无法人财产权的企业,仍不是合格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7.
综观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可以看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处在加入 WTO 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前夕,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这种错综复杂的客观形势迫使我国必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党中央、国务院指出,搞好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并着重指出利用三年时间搞好国有大型企业,今年则是最关键的一年。新的一年里有千件事、万件事要做,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企业家,其最佳之路则是强化工商管理培训。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国有经济进行的。从现实看,其改革的成果也渐渐出现转轨经济的特征,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的过程中,持续推动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一点可谓举世瞩目。中国的改革是从中央集权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其关键是产权体制改革。从形式上看,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企业体制改革方面,经过多年试验和探索,选择了以改革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它是一种企业体制模式,是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际通行的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它要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巩固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争取利润最大化自然成为公司企业一种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股份制——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好形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正>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从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进入到企业公有制形式的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进入到“承包制”、“股份制”、“租赁制”等形式的试验。这无疑标志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股份制是最适合于全民所有制采取的一种形式,这不仅因为股份制本身所固有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下简称“两权分离”)这一特点,便  相似文献   

11.
郑翎 《发展研究》2007,(4):63-65
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嫁接,重要的就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运行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主导环节是政企职责分开在选择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上,目前理论界大体上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整个经济应先紧缩,有了较宽松的经济环境再全部放开价格,发育市场。这样可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为搞活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早日发挥作用。同时还可以解决两种体制并存所带来的摩擦、弊病,缩短改革的阵痛时间,争取新的经济体制框架早日确立。第二种意见,认为应从改革所有制着手,通过承包制、租赁制或者股份制实现两权适当分离。这样就可以改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推动整个经济改革的发展。第三种意见,认为以上两者是不能分开的,价格的改革和市场的发展应与所有制改革相结合。所有制不改革,市场也发展不起来;市场不发育,所有制也无法改革。所以不能确定那一项为改革的重点,应同时互相协调进行。应当说,这三种  相似文献   

13.
培育企业资产经营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张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逐步推开,从厂长负责制到承包制、租赁制再到目前的公司制,组织制度不断创新。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以实物经济为特征的经营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一种全新...  相似文献   

14.
厂长、经理是企业的经营者,经营者是商品经济的精英。如何创造一个使经营者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是当前经济改革遇到的主要难题。本文就厂长经理选任制的改革作一初浅探讨。 对于我国企业应选择什么样的任用制模式,实践已经作出了回答。近一二年来,在实行各种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中,全国一些地区和企业采取了向社会公  相似文献   

15.
搞活企业特别是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只有靠深化改革,而目前的关键是如何把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有效地、合理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同步进行。 一、企业机制与金融体制联动改革的方向 1.增强改革的主动性,改变过分依赖国家大的改革措施出台的思想。改革开放是全国性的工作,地区、部门、企业是改革的主体。在改革中,只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发展社会主义商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有条件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1.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有了良好开端1991年3月,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搞好国营(确切地说应该叫“国有”。传统体制政企不分,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国家所有,国家直接经营。改革就是要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国家所有,企业经营,所以我下面都用“国有”代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以省为实体的电力体制改革已在全国铺开,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的总体安排,到2003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因此,发电厂的改制迫在眉睫。 一、体制改革模式的选择 依据目前国家电力公司改革的总体设计方案.,对发电厂的改革重点是要实行厂网分离,使发电厂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根据湖北省目前发电厂和电网实际情况,对发电厂的改制方案可采取两种模式:一是按组建发电集团的模式实行发电公司下的多厂制;二是所有发电厂完全成为独立法人的公司制企业(按照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模式组建)。 对于模式一,具体的改制方案是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对省电力公司所属发电厂进行改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革物资分配制度,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已成为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的“热点”。当前,物资体制改革落后于整个流通体制改革,生产资料市场的发育落后于消费品市场,使仅有的商品市场发生了倾斜,从而制约着整个经济改革的进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标志不在于是否存在消费品市场,而关键是看其有没有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因此,中央建议在继续发展生活资料市场的同时,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市场,作为“七五”期间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三项主要任务之一。这不仅规定了“七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将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家庭承包制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释放的剩余劳动力增量,将随着以集约化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步改革的深化得到进一步扩张;城镇企业承包制、租赁制和股份制的推行和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企业劳动要素配置的合理化,必然伴随着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再生和释放;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必将大量缩减,而对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要将大大增加。因此,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已经构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宏观经济战略问题。因而,深入探讨和重新选择我国劳动力配置的目标、模式和运行,已经成为我国劳动体制改革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张兴昌 《经济纵横》1993,(12):41-42
<正> 党的十四大以后,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作为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中心性内容被明确地提上了日程。而股份制做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种选择,已逐步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研究股份制改革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在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中,股份制的实践,早在1984年,在个别地区就开始了。比较有影响的是北京的天桥商场,其它的在深圳和上海都有个别性实例,而浙江温州等地的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制则比较普遍。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迅速展开。以前人们顾虑股份制,主要是担心股份制改变企业的国有性质,同时也由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和目标模式的设想,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但是既然改革是要建立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