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9~2012年连续四年披露研发投入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治联系、债务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面临债务融资约束,债务融资比例(银行借款)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长期借款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债务制约作用比短期借款更大,政治联系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了"挤占"效应,抑制了RD投资,虽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长期债务资源,但并未能如预期产生显著的"资源效应",扭转企业债务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环境、利率市场化与债务融资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稳健OLS回归方法对利率市场化与债务融资决策关系进行研究显示,较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决策受利率市场化影响长期借款比例显著降低;较之利率管制时期,在利率市场化时期处于金融环境较好地区企业无论是债务融资成本还是长期借款比例均显著降低;此外,在利率市场化时期企业的长期借款比例与债务融资成本受地区金融发展环境差异的影响减弱。这说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到了赋予金融机构竞争手段、改善金融竞争环境以及削弱地区金融环境差异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2021年新三板中小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分层制度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视角探讨分层制度对不同类型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新三板分层制度显著促进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融资约束在分层制度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研究表明,分层制度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中更加显著,且融资约束发挥中介传导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存在分段现象。文章研究成果对于加快推进新三板改革进程、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产业政策的视角研究了企业聘请具有商业银行背景的人士担任公司董事(银行关联)的动机及其对债务融资的影响。本文发现,不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更有动机去建立银行关联。本文还发现,企业建立银行关联能够显著增加企业的银行借款总额和长期借款,体现出银行关联的资源效应和信息效应。但对于不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而言,建立银行关联会显著减少其长期借款水平,并降低长期借款的波动性,以应对产业政策对长期债务融资的限制,体现出银行关联的管理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于不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而言,银行关联与政治关联发挥互补作用;对于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而言,银行关联与政治关联发挥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轩宇  贾婧  刘琪 《金融研究》2021,490(4):131-149
本文在我国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下,从债券融资的视角,探讨债务结构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券融资与企业创新之间显著正相关,表明债券融资优化企业债务结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研究表明:(1)债券融资能够通过降低整体债务融资成本并延长整体债务期限促进企业创新;(2)债券融资对于银行贷款存在溢出效应,即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还能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延长银行贷款期限,进而促进企业创新;(3)产品市场竞争和代理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债券融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4)不同类型的债券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债券发行的便利性是其影响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力。选取2015—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融资约束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计扣除政策对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盈利能力较弱、规模较小、研发投入较高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发挥更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优化鼓励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设计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21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9-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RD-DID断点双重差分法考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探究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一方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且其对非国有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的企业价值有更加显著的促进效应,对政府干预程度高、要素市场扭曲程度高以及法制环境完善地区制造业的企业价值促进效果尤为明显;另一方面,企业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价值间发挥正向链式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云琦 《金融与市场》2024,(3):52-67+83
绿色债券作为直接融资工具,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以中国A股中550家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绿色债券对上市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发行绿色债券能显著促进上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发行绿色债券对国有、非重污染、小规模以及外部融资需求小的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相对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科创型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创型企业的成长需要金融支持,其融资行为与研发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实证研究表明:(1)资产负债率低对研发绩效的影响显著正向,而且对研发投入也有积极影响;(2)公司主要高管薪酬与公司研发绩效之间呈现显著正向关系;(3)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有正面影响,但对短期研发绩效的影响不显著;(4)企业规模无论对研发投入还是研发绩效的关系均呈现显著负向影响.据此,提出了加强股权融资体系建设,发展风险投资等机构投资者,重视科创型企业核心管理团队的正向激励,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绿色债券融资在为企业提供绿色转型资金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发行主体及融资项目的审核、资金使用的跟踪、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等实现对发行主体的治理,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竞争潜力。基于2016—2021年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发行过债券的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发现,绿色债券资金具有资源、监督和激发作用,能够在提升企业技术竞争潜力中发挥“鲇鱼效应”。分析师关注在绿色债券资金对企业技术竞争潜力的提升作用中具有中介效应,企业ESG评级、环保费改税政策可以增强绿色债券资金对企业技术竞争潜力的提升作用,代理成本会减弱绿色债券资金对企业技术竞争潜力的积极效应。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技术竞争潜力受绿色债券融资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宏观政策工具,旨在通过发挥财政杠杆效应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得出,政府引导基金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发挥了"融资造血"功能.这种"融资造血"功能在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企业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机理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能通过发挥"信号传递"效应,传递政府支持发展的信号,缓解资本市场上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通过资金靶向作用引导资本投向,降低企业信贷资本成本,从而发挥了"融资造血"功能.最后,由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通过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促进了企业的研发创新,这为政府引导基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支持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旨在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以促使企业寻求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融资结构.基于2012-2015年87家信息技术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融资结构对以信息技术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信息技术企业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规模的增加,代表技术创新的企业研发投入也随之增加,且股权融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大于债权融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倾向于股权融资的融资结构有利于信息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文章考察了对华反倾销对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华反倾销显著提升了企业就业技能结构,该效应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保护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更明显,金融市场化水平提高可以强化这一效应。机制检验发现,对华反倾销通过强化融资约束促使企业减少非技术人员进而被动优化企业就业技能结构;尽管总体上对华反倾销未对技术人员就业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对华反倾销引致的融资约束通过抑制企业研发降低了企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依据沪深 A股主板市场2007-2015年样本数据,考量中国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融资的治理效应.结果显示:无论是国有控股公司还是民营公司,银行借款均对其过度投资行为存在诱发作用;与短期借款相比,长期借款对公司过度投资的诱发作用更加突出.结果表明,商业信用融资有助于抑制公司过度投资,且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这种抑制作用越突出.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发展缓慢,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股票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比重过大。上市公司的股票融资偏好及特有的银企关系所导致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使上市公司无法通过债券融资得到财务杠杆效应和企业治理效应方面的收益。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发展缓慢,对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扩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我国金融深化的背景下,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同渠道资本融资、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文章利用29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发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债券市场与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弱。总量促进经济增长的背后,不同的融资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尽相同:银行信贷与债券对股票市场筹资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FDI对股票市场筹资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说明股票市场融资可以替代FDI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随后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转型关系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但FDI与结构转型负相关,银行信贷与经济转型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2004-2008年583个A股民营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银行关联与债务融资的关系。我们的研究发现:银行关联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长期借款增量,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短期借款增量,从而导致长期借款占总借款的比重更高。在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区中,银行关联与企业债务融资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但在金融生态环境差的地区中,银行关联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长期借款增量,并显著影响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进一步将银行关联区分为高层银行关联与低层银行关联,发现不同层级的银行关联与债务融资的关系也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1-2021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发现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中介效应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增加。基于融资结构的调节效应表明,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在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则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本文从融资结构角度为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提供了微观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内在机制与异质性。研究发现,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考虑到产融结合特征及我国金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存在“产融结合—长期融资缺口—企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链式中介传导机制;产融结合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在资产可逆性差、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所有制属性为非国有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融结合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对于缓解企业长期融资约束的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债券融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债券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发现债券融资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不能有效发挥。主要是由于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滞后以及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缺陷造成的企业对股权融资和银行贷款的偏好所致。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