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建设景区化是从整体上规划乡村旅游布局的体现,注重协调乡村旅游的空间要素和资源要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建设景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全面把握乡村建设景区化的内涵,推进乡村空间整合化,拓展乡村功能,有助于为乡村建设景区化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旅游大众化成为新常态,全域景区化悄然兴起。青山绿水是浙江省淳安县发展的灵魂,全县景区化是千岛湖休闲度假旅游的重点方向。淳安县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开拓旅游产品,改善基础设施,注重乡村风貌特色,推进标准化、智慧化,提升旅游品质,实现了旅游经济大增长。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景区和农村贫困地区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很多贫困村位于景区的辐射半径之内,因而可以借助景区的地核吸引力实现客源共享,并通过资源互补和功能互补带动贫困村的产业升级,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景区的提质发展。因此,景区依托型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一种有效模式,但由于景区大多位于经济落后的偏远乡村地区,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其扶贫带动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飞地化"与城乡统筹发展背道而驰乡村旅游通常被认为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在现实中,这一观点却受到乡村旅游"飞地化"的挑战。在许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乡村旅游景区,来自城市的投资商垄断了旅游资源经营权,攫取了大部分旅游收入,而当地农民在失去旅游资源经营权甚至土地和房屋后,却只得到微薄的分红、补偿极有限的低端旅游就业或经营机会。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机制是"以城带乡",而在这些俨然成为城里人"飞地"的乡村旅游景区,旅游开发的  相似文献   

5.
探索乡村旅游景区农村转移劳动力体面劳动的主观感知,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乡村旅游业中体面就业的重要前提。研究认为,乡村旅游景区农村转移劳动力体面劳动内涵主要包括经济收入体面感、劳动强度体面感、工作环境体面感、亲缘关系体面感、尊重及自我实现五个重要维度。乡村旅游景区农村转移劳动力体面劳动主观感知的分析表明,乡村旅游产业不仅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体面劳动感知,增强农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是具有多重效应的幸福产业。为此,提出了增加体面劳动就业机会、激发体面劳动就业主观能动性、优化体面劳动就业环境、健全体面劳动就业制度等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协同关系及其发展现状,从交通和旅游经济发展要素两个方面发现问题,并提出空间协同发展的优化措施,以期为本地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路径。[方法]文章以甘肃省20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358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协同发展的意义与机理;其次从数量空间、质量空间和空间耦合协调度3个维度分析了二者的空间协同关系;最后运用ArcGIS软件从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发展要素两方面分析了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协同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优化措施。[结果](1)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数量空间关联显著,质量空间关联属于优质协调水平,空间耦合协调水平表现为良好协调。(2)甘肃省14个市州乡村旅游示范村的交通可达性低于A级旅游景区。(3)甘肃省旅游经济要素点整体密度值较低,南北分布差异显著。[结论](1)加快区域内游客集散中心建设。(2)在旅游资源拟合程度较好的区域发展高等级道路。(3)在乡村旅游示范村和A级旅游景区拟合较好的区域,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升温,但鲜有学者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影响进行研究。文章以成都近郊的乡村旅游地花香果居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调查等方式将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及总体影响等4个方面的感知进行均值分析,发现在上述4个方面的正面感知均强于负面感知;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不同社会人口特征与旅游影响感知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花香果居景区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社区归属感越强的居民对旅游发展呈越积极的态度,而学历越高的居民对旅游负面影响感知更为敏感。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并提出花香果居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葫芦山庄发展一村一品的情况 葫芦山庄地处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北港街道笊笠村,是由辽宁宏业实业集团于2001年依托笊笠村的农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建设的乡村旅游景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山庄规模不断壮大,实力迅速提高,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葫芦山庄是以旅游文化为主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典型案例,于2011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相似文献   

9.
潘匀艳 《山西农经》2023,(13):108-110+114
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了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在此背景下乡村民宿产业逐渐成为农村发展的新模式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重庆市四面山景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依托景区兴起的民宿产业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经营模式。基于此,文章以重庆市四面山景区为例,剖析了该区域民宿发展现状,以解决乡村旅游民宿发展问题为目的,从管理监管、设施配套、品牌树立、营销宣传等角度提出了促进该区域民宿开发的新思路,旨在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景区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以四川长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区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既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同时也存在着被边缘化和被忽视的风险,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景区旅游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并以长宁县为例,对景区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拥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长宁县,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度仅为较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长宁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乡村资源,在开发前对影响乡村生态养生旅游的因素进行评价,为整体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分析总结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生态养生旅游景区的特点,运用专家咨询法筛选构建了该文的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确定综合评价分级标准以及各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以兴墩村为例验证本评体系的实用性。[结果]评价模型包括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区域社会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开发潜力5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由影响该指标的因素组成,共计29个三级指标;通过对兴墩村的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为8. 06,适宜性良好,其中自然环境得分最高为9. 52。[结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影响开发的主要因素,兴墩村进行乡村生态养生旅游的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同时存在配套设施条件差以及开发潜力低的缺点,针对各二级指标评价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思路,为今后进行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2.2%,比2013年46.1%的提高6.1个百分点,这说明第三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大。而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发展展现出了强大力量。其中,乡村红色旅游更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强烈欢迎,这既有赖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也归功于乡村红色旅游本身的独特的魅力。然而,基于游客需求视角来看,乡村红色旅游发展还面临着景区缺乏特色、景区设施亟待更新、景区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以及旅游方式过于单一等诸多困境,制约了乡村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还需通过开发景区特色,完善景区设施,协调景区资源,丰富旅游方式,为乡村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态园区要打造一个四季有花、有果的生态农业景区,为建设美丽乡村添柴加薪."2020年1月16日,湖南省隆回县荷香桥镇九牛坳村生态农业园老板陈志华介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相对落后,游客来源主要依靠周边的传统自然景区,乡村旅游景点或景区尚未形成能够独立发展的经营局面。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对四川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顺应空间结构现状、区域利益统一化、综合考虑交通条件等优化原则,从构建"以点带面"空间发展格局、突出传统旅游区的节点作用及优化交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匹配等方面提出了四川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以期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我国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各地应抓住机遇、突破创新,促使乡村振兴与各地实际有效衔接,建立长效机制,走新时期发展之路。近年来,东营市垦利区稻田画风景区以国家政策为根本依托,以当地实际为基本依据,切实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在实践中积累了众多可行性经验,创造以优势乡村为支撑、黄河口稻米产品为特色、水稻画旅游为亮点的新路径,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东营市垦利区稻田画风景区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景区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在现代景区的日益发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将景区公路边坡生态景观与周围景观结合在一起,做到生态化、美观化、效益化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本文从景区公路边坡的生态景观恢复工作出发,阐述了生态恢复的要素、原则以及相关技术,为整个现代化景区发展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景区营销渠道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村旅游开发在承担旅游扶贫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的冲击和竞争,乡村旅游景区营销渠道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区能否持久并逐渐走向成熟,针对渠道建设现状、旅游消费特点设计开发适合的营销渠道成为景区在开发建设之外必须重视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景区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在现代景区的日益发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将景区公路边坡生态景观与周围景观结合在一起,做到生态化、美观化、效益化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本文从景区公路边坡的生态景观恢复工作出发,阐述了生态恢复的要素、原则以及相关技术,为整个现代化景区发展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耦合动力模型,选取居民个人属性与景区经营管理水平两个变量,假设两个变量对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影响显著,以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古街为例,采用实地问卷和访谈调查,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感知受自身的性别、居住年限、受教育水平、收入来源的影响不显著,但受居民年龄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对居民的感知具有显著作用,并且与对旅游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和整体的感知四个方面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对居民对旅游整体的感知具有决定性意义,即较低的经营管理水平会负向强化居民对旅游整体的感知。  相似文献   

20.
余姚,华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历史悠久,人文璀璨,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被冠以"文献名邦"、"东南最名邑"的美誉。近年来,余姚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区块优势、历史人文优势,依托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契机,将景区景点与乡村旅游特色村点有效融合,同时大力开发休闲农业,各产联动、农旅结合、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