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这向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的文化是城市历史的积累,也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世世代代的创造和习惯的积累。城市文明是城市文化的精华,是城市市民优秀精神的体现。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对城市文化“取其精华、剔其糟粕”的过程,城市文化为城市文明打下基础,创建文明城市将促进城市文化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伟 《江南论坛》2021,(10):15-17
2021年年初,随着全国各地经济数据统计发布,南通等六个设区市成功跻身GDP万亿俱乐部.万亿和9000多亿虽然经济意义上差别不大,但它是一个城市影响力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对南通的决策部署,如何"高起点、大手笔建好江苏开放门户,融入苏南、拥抱大海,实现更多的'天堑变通途',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南通需要在GDP过万亿之际,研究比较万亿俱乐部城市的新老成员,做到知己知彼、取长补短,进而立足自身新优势,凝心聚力,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软实力与文明城市是局部与整体、内涵与表征的关系,应以文化软实力为牵引,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沈阳市为例,一是要凝集沈阳的城市文化特征,如史前文化、多民族文化、盛京文化、现代工业文化;二是要表达沈阳的城市观念,如运用城市地理形态、城市历史表达沈阳城市文化,运用城市价值观凝聚沈阳城市理念;三是要推进沈阳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注重经营品牌项目、公益性活动和打造文化产业的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于1985年在给上海环卫工人的题词中提出:“清洁、卫生、美观是城市文明的一大标志”。创建卫生城市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是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开放、加速漳州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又是实施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最近漳州市委、市政府召开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软实力中的重头戏,在改革开放、深化改革的事业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建设文明城市,其实质就是要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在政治文明的保障下,在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建设,成就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必须具备的特征。文化软实力不仅能够提升城市软实力,而且能够对城市经济建设产生影响,是城市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与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树煜 《发展研究》2004,(10):72-73
历史建筑遗存对于一个城市是不可再生的财富,是城市的名片。试想,若北京没了故宫,没了四合院、胡同.拉萨没了布达拉宫,苏州没了园林,这些城市还有生命力吗?这些老建筑不仅有珍贵的文化价值,而且有现实的社会、经济价值,是体现民族精神的实证,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老建筑蕴含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科技水平的信息.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的历史,如果老建筑消失了,城市就索然无味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福州市,有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三坊七巷传统街区,对其保护与开发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普洱市,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这个拥有261.7万人口的城市有14个世居民族,具有丰富且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森林覆盖率达68.7%,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绿海明珠";中心城区空气中负氧离子最高浓度达每立方厘米12500多个,被誉为"天然氧吧";普洱还是全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最大的州市及茶文化的发源地,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称号;在这样独特的历史人文氛围的熏陶下,逐渐积淀出了"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普洱精神.  相似文献   

8.
童雨  杨琴 《当代经济》2016,(33):38-3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坏,主要是看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和合理利用资源结合起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南昌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例,通过探讨该市生态文明建设所必备的条件,阐述了南昌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的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形势 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在我国方兴未艾,导致城市园林建设'如火如茶",进入高峰时代园林学科,特别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从过去小太令人注意,一下子走到了前台,成为'时尚""园林"这个词每天见于报端,使用率之高前所未有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热潮迫使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以城市性质、功能、文化和区域定位为基础,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中、长期绿地建设的依据和目标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系统规划有了,如何逐步实现这些ICI在总图上的规划绿地,除了各种必要的程序,主要是具体落实园林绿地的规划方案和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文脉、名片与标志,是城市历史文化得以绵延不绝并各具特色的重要因素.其中,名人故居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城市的历史时空中,其身上不仅呈现出重要的建筑价值,更因为其“名人效应”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等价值,又彰显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严建华 《江南论坛》2007,(7):47-49,55
城市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设施的外观风貌、社会文化活动以及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氛围所形成的鲜明的特性,是能够代表这个城市、在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公众中产生总体印象和评价、易于为人们所指认的形象表述.  相似文献   

12.
全国城市文明是我国城市的最高荣誉,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六盘水创建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六盘水市以打造中国凉都品牌,树立好城市形象为契机,明确用三年时间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六盘水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贵阳是一个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产业层次较低,资源型产品、粗加工产品占到1/3以上,能耗较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就地转化率较低,不但浪费了资源,还损害了生态,显然,这样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针对这种情况,文章通过诠释低碳经济的内涵,探讨贵阳二氧化碳的排放和高碳高能耗消费现状,并对贵阳花溪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由此提出了打造低碳生态文明城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道路环境是一个城市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因此,加强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是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依据工业遗产保护理论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辽宁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进行探讨.辽宁是一个工业大省,所辖城市均为工业城市,因而其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必然与工业遗产保护有关.辽宁工业遗产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城市特色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工业遗产,弘扬传统工业文化,是辽宁进行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黎利 《经济前沿》2005,(9):i0024-i0025
社区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石,社区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和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园岭街道始终将开展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文化进社区”活动为园岭居民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园岭社区的文明建设,使园岭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园岭的城市文化品位得到提高,为园岭全面建设商品位文化社区迈出了踏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人一样,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它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外貌特征——建筑风格和人文风貌,而且拥有多年积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内在气质特性. 城市性格是指城市脱去了建筑、时尚、现代化、高科技、文化产品等种种“城市外衣”之后剩下的属于这个城市内在最本真的东西,它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根本.因此,城市性格常被看作是对“城市形象”、“城市品牌”的深化,是城市差异的最显著表现.城市性格与城市文化互为表里.城市性格形成于特定的城市地理和生态环境,受制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8.
认识一座城市从门开始,打开城市的"大门"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它的文化,打开北京文化的大门就要先开启北京四合院的老宅门文化.通过对北京老宅门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所谓的"门第有别",同时看到了祖国文化的灿烂,及在建筑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黄振平 《江南论坛》2005,(11):54-56
博物馆,对于城市功能而言,涵盖面不可能很广很大,但在城市发展中、特别是文化的承上启下和继承创新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的确不可或缺。它扮演的是过往与历史见证者的角色,但也是未来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创造、发展的必要基础和条件。博物馆担负着独特的文化使命。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不可能没有博物馆,博物馆在城市历史演进和不断扩大过程中的角色无可替代。一、城市文化传统及其历史记忆留存在各级各类博物馆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城市都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历史传统和独特记忆。城市的传统和记忆既留存在人们的脑海当中…  相似文献   

20.
一个城市没有历史,不会有文化,一个人不懂历史,不会有涵养. 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进步和自由开放是无可阻挡的趋势,城市建设要与时俱进,但也要看到,城市建设是一个硬件,是一个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是它的软体,是它的灵魂,一个有体没魂的人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城市建设只有形象,没有精神、没有文化去支撑,就会显得空洞、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