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何以善治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经验中寻找答案。“枫桥经验”是中国乡村善治的典范和旗帜。回顾“枫桥经验”的历史演进,发现了“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密码,找到了一条乡村善治可持续的重要路径。要始终坚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群众参与;始终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制度体制机制。乡村善治还需要学界更关切中国情境、中国特色,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彰显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理论构念和理论体系。研究贡献在于,以治理现代化为视角,回答了乡村善治如何可持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立足人力、经济、文化3大要素,分析欠发达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在"共建共治"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探究欠发达地区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共建共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治理主体增加、体制机制强化对推动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许多贫困县陆续实现脱贫出列,主要工作也将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如何总结好脱贫攻坚工作中乡村治理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完善适合乡村振兴工作的乡村治理体系,变得非常关键和紧迫。为深入了解贫困地区乡村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乡村社会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究高校服务乡村社会治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乡村社会治理具有有效化解乡村利益矛盾和乡村利益冲突、提高制度整合力与精细化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社会功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人才短缺、村民基本权利未落实等问题,提出以高校服务乡村社会治理为视角,科学谋划乡村社会治理发展、满足民众社会需求、合理规避乡村治理困境以及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治理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着社会大局稳定。乡村治理的核心是"人",其背后必然涉及与人相关的组织架构、制度体系、资产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庞大的治理体系问题。回顾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及发展,尤其是我们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历程,总结治理经验,能够看到在不同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为推广乡村治理创新性经验,大力选树乡村治理各类先进典型,7月28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在京召开全国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视频会议,总结交流各地运用积分制经验做法,部署全国推广运用积分制工作。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7.
正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理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乡村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更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治理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因为实际情况不同,每个地方的乡村在治理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刊开设"乡村治理"栏目,将陆续推出一批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典型经验,以期各地在推进乡村有效治理工作中有所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先进村镇乡村"三治融合"治理经验为实现乡村善治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意义。依法自治,把村民自治严格纳入法治框架。强化法治,突出乡村治理的法治思维和制度性供给。弘扬德治,与自治、法治形成刚柔并进的治理格局。从河南省先进村镇乡村"三治融合"经验可以得出,党建引领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政治保障,乡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物质保障,"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9.
阴玥  周雪 《农业经济》2022,(1):121-123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村民自治在运行中出现的公款挪用、账目不清、私吞侵占等财务问题,成为影响乡村发展的重要社会治理问题,影响到乡村善治及其公平正义社会秩序的维护。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组织诸多财务问题的出现与其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相关。因而,欲改进乡村治理就必须完善乡村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相呼应。当前,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在乡村,本文回顾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从宏观脉络综述和解析乡村治理的变革轨迹。从对历史的梳理中,回应当下乡村治理中仍然存有的问题,通过治理主体、治理结构与治理文化的分类探讨,建构乡村治理的"问题器"。最后,文章将探讨解决当下乡村治理主要问题的路径选择,以起到解决问题的反思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时间节点,分析其实施以前和以后的差别,以期探究乡村振兴实施以来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变迁。[方法]文章基于CNKI网络数据库1990—2021年乡村治理研究相关文献,借助CNKI和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1) 20世纪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相关研究较少。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是刺激我国乡村治理研究快速增长的第一个关键点,2002—2006年我国乡村体系研究文献突增,并主要围绕乡村治理体系的困境和问题,开始从村民自治的乡政村治模式寻求出路。(2) 2006—2017年乡村治理体系研究保持缓慢推进,问题探讨更加广泛,包括善治、乡村精英、法治、治理模式、农村社区、路径和对策、自治、协商民族、城镇化、法制化、乡贤文化和新乡贤等。(3)2013年的浙江桐乡的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建设试点,又一次激活乡村治理体系研究,带来新研究增长点。(4) 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为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研究的第三个增长点,相关研究文献暴增。[结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前,乡村治理体系发展缓慢,税费改革和桐乡案例是乡村治理体系发展的两个主要的推动力和...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公共事务领域,各个治理主体均处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环境中,没有哪个主体拥有足够的治理资源和能力去独自治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因此,多元治理主体凭借什么样的治理资源参与乡村治理,各主体在治理中又是如何协调合作共享资源,最终达到善治的目的等问题,关系到乡村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文章在梳理了目前乡村治理中可资使用的各种治理资源,分析了凭借不同资源参与治理的各类主体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治理中多元主体互动合作、参与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乡村治理背景下,如何实现乡村治理长效发展成为研究热点。很多研究者试图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利用新乡贤作为乡村传统治理资源的补充力量。通过梳理新乡贤内涵以及"新"在何处,能够很好地把握新乡贤的再造角色,使新乡贤成为公共利益的发声者、乡风文明的传递者、乡村文化的守护者、乡村秩序的维稳者、乡村治理的助推者。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乡村治理被纳入到了重点治理工作中,乡村治理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与乡村治理组织能力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根据目前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是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农村社区治理效果直接关系着农民生产生活的质量与水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当前农村社区治理取得了良好进展,在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社区治理依然存在治理力量薄弱、治理方式陈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重视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研究,探究改进对策,对促进农村稳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已经处于由乡村中国向城镇中国、农业中国向现代化中国的转型时期,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突出存在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乡村社会自我治理不平衡,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不充分的现状与基本特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转变乡村公共产品服务模式、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等基本对策,确保乡村振兴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乡村治理和善治思想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近百年历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体系。论文在梳理中国传统善治思想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探讨乡村治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和新时代的发展创新,认为:中国传统善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经验具有强大生命力、珍贵价值和现实意义;乡里自治和善治思想转化为自治和善治制度,加上与之匹配的自治组织体系,是乡村自治达其善治目标的最为关键的要素;中国传统的治理和善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量、地位和作用,更是新时代乡村善治之路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人才开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要条件。基于“治理支持-治理能力-治理参与”理论框架,分析了X县的乡村治理人才开发现状,寻求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创新方案与思路。研究发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人才呈现以党政人才为核心、新乡贤和乡村专业人才为支柱、普通村民为基础的“金字塔结构”。上述治理人才在乡村治理的治理支持、治理能力、治理参与等方面呈现出异质化特征,造成具体治理效能不同,因而需要采取差异化开发策略,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与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曹佼佼  夏卉 《山西农经》2022,(8):116-118
新型农村社区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有力载体。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位于苏北地区的S市T镇古河社区,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在治理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可供借鉴的“1+4+N”治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在介绍和总结古河社区治理经验以及治理成效的基础上,指出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苏北地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社会力量作为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主体,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政府对乡村治理的有效补充。社会力量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生态效益、促进文化传承与融合、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丰富农民增收途径等作用于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治理和乡村人才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对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了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政策法规迟滞、主体意识不强、乡村融入困难、监督激励缺位等突出问题,需要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主体意识、探索融合路径和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举措,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