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徐望 《江南论坛》2021,(8):后插18-后插20
"十三五"时期,关于文化生产与消费、文旅融合与文旅消费的研究热度很高.进入"十四五"时期,相关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借鉴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推论出: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依托于特定的心理习性.进一步可以发现:文化消费心理习性导致文化消费习惯形成.对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进行探析,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然而,文化消费心理的专项研究还相对匮乏,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徐望 《江南论坛》2021,(8):后插18-后插20
"十三五"时期,关于文化生产与消费、文旅融合与文旅消费的研究热度很高.进入"十四五"时期,相关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借鉴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推论出: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依托于特定的心理习性.进一步可以发现:文化消费心理习性导致文化消费习惯形成.对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进行探析,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然而,文化消费心理的专项研究还相对匮乏,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长城河北段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域,布局长城文化旅游带空间结构,有利于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和长城文化旅游新格局的形成.长城文化旅游带空间要素旅游化利用方面存在文旅资源旅游转化利用率低、文旅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文化挖掘与资源整合不足、长城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高等问题.应建立以各级旅游中心地为旅游功能服务支撑的"一带、三区、八核"空间结构,并从深化文旅整合、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增进区域合作等方面推动长城文化旅游带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饮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西方饮食消费文化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饮食消费结构、饮食消费行为与引导、饮食消费心理与感官、新饮食与特殊饮食的消费等方面.西方饮食消费文化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都为我国饮食消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作用,但其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方面结合不够紧密,有些研究单纯追求量化的结果,对一些特征或者性质的把握不够.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产阶级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正在形成的中产阶层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文化和价值观.笔者认为中国当前中产阶级在消费心理上有三大冲突: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浪漫伦理与现实理性的冲突;品位区隔与品味追随的冲突.消费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趋同性特征:新消费理念正在形成;对外国品牌与文化的崇尚,品牌与模式的身份区隔作用不断增大;生活的实际需要正让步于消费欲望;从追随模仿型消费逐步转向形成风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投资率高与消费率低并存的现象,消费率偏低是由贫富过于悬殊、社会保障缺位,社会阶层对实际收入的预期心理和消费习俗,勤劳、节俭、低调、小富即安的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因此,不能把消费总量的降低看成是投资总量增加的结果.在不改变投资总量的前提下,也同样可以增加消费总量,从而提高GDP中消费的份额,改变GDP中投资率与消费率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刘喆 《发展研究》2012,(9):118-120
如今市场上越来越有影响的消费群体就是"80后"。80后一代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者,但却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全新的生活态度和消费心理,以及他们逐渐所掌控的财富,都将刺激、产生全新的消费需求和巨大的购买能力。80后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福建省未来消费内需的潜在增长点,将有力推动未来一段时期消费内需的持续增长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本文以80后消费群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80后消费的行为特点和文化元素,分析影响80后消费能力释放的主要制约因素,从而提出促进80后消费潜力有效释放的若干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突出内循环的主体地位,文旅产业是有效扩大内需、推动内循环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土空间规划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保障。本次笔谈邀请10位青年学者在国土空间优化背景下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认识与关键问题进行探讨,相关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优化背景下,面向"十四五"时期重要背景和任务,文旅产业规划需要主动融入、应对挑战,推动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同创新,需要不断强化落地意识,强化文旅用地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旅游高质量发展需积极将研学旅行、葡萄酒旅游、民宿旅游等产品发展体系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突出文旅发展与规划的协同性要求,重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动遗产空间、历史街区、都市农业空间等特定类型空间的保护与文旅转化;(3)国土空间优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区域协同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文旅产业升级推动空间优化统筹,并为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9.
杨懿  廉倩文  丁玲  李哲 《经济地理》2023,(6):202-210
夜间文旅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文旅经济形态,逐渐成为新时代推动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地理叠加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在省域尺度的分布较为集中。(2)在空间分布结构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南北分布不均,整体呈现南多北少、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在三大经济地带上呈现东部较多、西部次之、中部较少的“凹字形”分异规律。(3)在空间分布密度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两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核密度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在空间上均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的1个高密度核心区、京津冀地区和川渝交界处的2个次密度核心区,以及以3个密度核心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扩散所形成的核心集聚片区。(4)在影响因素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受到经济水平、社会基础、旅游市场、文化环境、公共服务等人文因素以及海拔高度、气候条件等自然因...  相似文献   

10.
冷南羲 《江南论坛》2021,(10):10-12
大运河沿线遗产资源丰富,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保护的主要内容、传承的重点对象、利用的核心资源.文旅开发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途径,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如今,人们对馆藏展示、静态呈现等传统遗产保护方式愈觉乏味,对特征模糊、内容贫瘠的文旅项目望而却步.因此,本文从遗产旅游角度切入,旨在分析遗产资源与文旅开发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探询充分利用遗产资源打造精品文旅项目的路径,进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界大多认为"贾而好儒"是明清时期徽州商人的特色之一.然而,在同时期的江浙、山西、广东,以及陕西、江西等地的地域商人中,这种"贾而好儒"的习性也甚为流传.事实表明"贾而好儒"并非徽商的特色,而是较为普遍的存在于明清时期的一般商人群体之中.明清商人较为普遍的"贾而好儒"是当时的文化经济环境及明清商人的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某些儒家观念对于商人集团的羁绊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她经济"的崛起,女性用户的超强消费能力也逐渐引起学者们和互联网巨头的关注与研究.网上也不断出现很多针对女性的营销策略.将女性消费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结合在一起则更加提高了女性消费的空间与范围."得女人者得天下"已经是消费业界行之有效的真理.通过对女性的心理与行为来研究女性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要求与特点.进一步研究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未来的发展策略和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78~2013年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变规律近似于"N"型曲线,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化可以明显划分为扩张、收敛、再扩张三个阶段;过去大部分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是以较高的能源消耗为前提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提升文化消费水平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苏州文化街区、场馆的实地调研以及对文化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苏州市文化消费基本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促进苏州文化消费增长的"三个融合"路径:"传统+现代"融合,深挖特色文化资源;"文化+旅游"融合,寻求文化消费新热点;"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文化消费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地理》2021,41(7):222-230
从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乡村发展现实困境与国民旅游需求新变化出发,文章在科学解读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概念内涵基础上,探究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馈机制,并基于文旅融合视角提炼了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文化与旅游发展目标一致,内在逻辑统一。文旅融合通过产业融合、主体融合与功能融合实现资源、经济与社会多维效应。旅游系统与乡村地域系统的耦合联动关系是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互促互馈的逻辑基础。文旅融合通过文化挖掘、旅游利用、城乡流动的方式与资源、产业、功能的路径,在要素增值、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机制下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创造新的需求与动力反促文旅融合。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存在城郊融合振兴、特色开发振兴、休闲农业振兴与乡村工业振兴的典型模式。强化文旅融合的多功能价值,彰显旅游发展的乡村元素,促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联动发展是文章得出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雨君  曾雪  崔宇婕  王青松 《经济师》2020,(7):139-140+142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文化+旅游"模式的提出为实现文化和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成为新的关注点,文化旅游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绥芬河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势头向好,文旅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应的问题:文旅资源由于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没有成功地树立起旅游品牌,其次由于营销模式单一,宣传力度不足致使其吸引力小,知名度欠缺。文章就此提出加强文旅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域内旅游品牌的建议,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居民境外消费支出连年增长,免税购物是海外消费的主要途径.在"双循环"背景下,中国推动免税零售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国内消费增长,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弥补现代流通体系短板及减少服务贸易逆差.当前中国免税零售虽然在市场规模、消费潜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行业发展滞后及开放度不够,法规政策供给不足、免税监管过于严格、国内品牌难进入等现实问题.由此,中国需要明确免税行业定位,加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法律政策供给,优化免税市场竞争格局;提高免税行业服务水平,促进免税与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严晓萍 《经济论坛》2022,(1):99-105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不仅要保护蕴含人类智慧的传统村落建筑风貌等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传承应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传统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内涵,加大对传统村落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整理和宣传,破解保护传承、村民权益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借助文旅融合发展契机,推动区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制推出"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景气指数"评价体系,对各地文化建设和文化生产的发展成效进行可加验证的量化评价,具体检验文化消费民生需求增进的实际效应.对全国各地城镇文化消费民生效应展开测评,"十五"期间绝大部分省域景气指数明显提升,"十一五"以来大部分省域景气指数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20.
夜间经济的发展状况,反映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能级,是衡量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指数的风向标.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是镇江独具特色的文旅产业"金字招牌",也是全市发展夜间经济的重点景区和特色板块.但街区空间狭小、业态模式单一、客流集聚度低、配套服务功能弱等问题,制约了其夜间消费的升级.为此,笔者建议以延文脉、彰特色、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