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雷美霞 《时代经贸》2014,(6):250-251
我国城市社区自治始终处于政府主导型中,社区行政和社区自治之间出现张力。本文将公共选择和社区治理联系起来,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尤其是其中的委托一代理理论来分析政府与社区的关系,针对社区治理“失灵”从代理人角度提出了相关措施,试图以此创新某些中间问题或策略的解决机制,重点指出政府和社区组织相互挤作是当前最佳模武。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区自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对社区治理的引领具有必要性,现代城市社会面临全面转型、治理体制重心下移至基层、居民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和社区构建的公共属性,加大了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难度。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中成效显著,但是也面临着社区党组织治理权威不足、社区治理资源与党建资源难以统合、社区党建工作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现实困境。因此,提出强化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搭建社区共治共享平台、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等路径,以期强化党建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引领。  相似文献   

3.
马海龙 《经济师》2007,(11):69-70
社区自治根植于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需要发育完善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完备的法律体系的支撑,而我国的文化传统缺乏"公共精神",社区中介组织和法律体系都不完善,因此不宜推行社区自治。现阶段应构建政府、社区组织、其他非营利组织、社区单位、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共治体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自此,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逐渐成为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是将党建工作嵌入基层治理中,以党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服务创新为核心内容,整合党建逻辑与治理逻辑...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理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又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这场变革中政府职能的转换、社区治理主体的构建、社会组织的发展、治理新模式的探索都至关重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之路,这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3,(10)
文章以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对社区治理的现实意义为讨论基础,旨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社区服务"、"社区参与"、"社区治理"这三者的关系,并试图说明在城市社区信息化背景下的社区服务,社区参与,其对社区治理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传统的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强调政府、企业、非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协作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平衡发展。通过对网络治理的涵义、治理模型、特征以及网络治理的动力来源的阐述以及哈立法克斯生态城的案例分析,说明突破城市管理路径依赖的关键在于实现城市网络治理,最后提出网络治理应用于我国生态城市管理的三大条件。  相似文献   

8.
社区治理的视角对人口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在讨论人口社区治理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口社区治理主体和治理结构,提出了构建我国人口社区治理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999·2011年常州市高新区数据的实证研究,证实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且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常州高新区现代制造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城市基层社区蕴含着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城市基层社区是指在城市的一定范围内生活的人群所形成的具有某种共同利益关系和共同价值观念的聚居区或小社会。在城市基层社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理由是:  相似文献   

11.
合作主义理论特别重视协调与整合,这一理论基点恰好顺应了转型社会尤其是政府主导的转型社会的根本需求,从而成为中国城市治理的理论诉求。面对个人"原子化"、社会"破碎化"等矛盾重重的城市社会现实,本文首先论证了中国语境下合作主义的正向维度,然后借鉴西方国家有益的做法,提出了当代中国转型期城市社会治理的路径:建立城市空间中的网络联盟。在网络联盟的框架下,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参与、协商、协作,改善城市经济与社会生活,实现转型期城市的"善治"。  相似文献   

12.
13.
曹静  杨丽斌 《经济师》2008,(3):16-17
对于探索我国社区治理的最佳模式,其中理清社区治理中的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理论基石。文章引入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分析社区治理中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指出社区治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率目前超过了50%,城镇化更已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城镇化不仅可以孕育经济转型、增长的新动力,而且城市还是一种现代、文明、幸福的生活方式。中国方兴未艾的城镇化进程除与既有公共服务体制产生明显紧张关系外,城市病大量出现也直接预示着城市化根本目标和城市文明理念有被颠覆的危险。文章以国内31个重点城市为样本,应用实证数据进行城市品质评价,试图揭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某些普遍不足,并发现特定城市的优势及弱点。文章认为,实现城市品质,须从战略、政策和技术等诸层面着眼,制定系统举措;与此同时,制度基础所决定的政府行为逻辑是城市品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服务外包:一种基于进入权治理的关系型契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务外包是一种基于关系型契约的双边治理模式,它兼有市场和企业两种治理结构的某些优点,其核心治理机制是通过发包企业向接包企业开放其关键资源进入权,激励接包企业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进而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共赢关系.服务外包有利于交易双方形成相对稳定高效的合作关系,拓展企业的经济边界,帮助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知识和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冼频 《广东经济》2015,(1):37-39
网格化是社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完善组织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社区人员和资源的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推进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变过去被动应对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提供重要支撑。区网格化是在街道、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社础上,以社区主要路段与生活小区为基础单元,依据路段状况、小区面积、居民人口、驻社区单位、门店数量等具体社情,将社区行  相似文献   

17.
陈劲  尹西明  梅亮 《技术经济》2017,36(12):1-10
系统回顾了目前各国的创新范式及其不足,结合企业最佳创新实践,首次提出"整合式创新"这一基于东方智慧的全新创新范式,阐述了其定义和概念框架,论述了其内涵,并总结了理论贡献和政策启示。整合式创新是战略视野驱动下的创新范式,是战略创新、协同创新、全面创新和开放创新的综合体,体现了中国情境和东方文化的智慧。整合式创新的四个核心要素即"战略""全面""开放"与"协同"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整合式创新是顺应人类文明进化、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的,满足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管理需求和支撑科技强国战略实施的原创性理论范式,也是促进我国企业构建全球创新领导力的实战思维。  相似文献   

18.
陈艳 《经济研究导刊》2009,(31):262-264
独立学院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探索和制度创新,正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政府对独立学院的管理可以实行不同于传统大学的"控制型"模式,而实行一种新的"治理型"模式。独立学院的这种新型治理关系,以治理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政府权力的去中心化及多元化为基础,以协商和合作为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第一“临界点”.而公共参与是社区治理的重中之重,公共精神则是公共参与的前提.X社区近年来深入践行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社区治理理念,着力于激发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以党建引领、构建公共空间和塑造社区文化为抓手,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赵秀梅 《开放时代》2008,(4):87-103
最近几年,在中国的城市出现了一些基层国家和社会自治力量结合起来共同提供公共服务的案例。本文以一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社区为例考察了这种结合。本文发现:基层国家与NGO之间形成了一种基于资源交换的互惠关系。通过结合,国家的基层治理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NGO得到了授权得以进入到国家控制的领域,进而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这种结合可以被认为是所谓的国家和社会双方共同参与的“第三域”的活动,它模糊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而不是促进它们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