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扎根理论编码方法,根据37家苏州装备制造企业调研资料,分析提炼影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12个因素。以苏州装备制造业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算苏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分析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苏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产业、环境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由促进变为抑制;集群创新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创新多元化;市场因素推动了技术创新,但存在膨胀发展所伴随的未标化问题。苏州装备制造业应巩固集群技术创新优势,推动多元化技术创新;调控下游市场发展,促进上游企业技术创新自由化;推进"互联网+研发制造"深度融合,内外兼修提升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
《经贸实践》2011,(7):8-9
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要由"传统"向"先进"、由"制造"向"创造"跨越,实现装备制造业高端突破,必须要实现"六大转变".  相似文献   

3.
冯烽  熊昭 《经济学家》2023,(4):56-66
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近年美国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制造业竞争策略,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系统梳理典型装备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可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经验借鉴。未来,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强化顶层设计,着力优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体制机制;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提升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颠覆性创新和延续性创新相结合;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夯实装备制造业人才基础;强化城市群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4.
基于扎根理论编码方法,根据37家苏州装备制造企业调研资料,分析提炼影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12个因素。以苏州装备制造业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算苏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分析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苏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产业、环境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由促进变为抑制;集群创新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创新多元化;市场因素推动了技术创新,但存在膨胀发展所伴随的未标化问题。苏州装备制造业应巩固集群技术创新优势,推动多元化技术创新;调控下游市场发展,促进上游企业技术创新自由化;推进“互联网+研发制造”深度融合,内外兼修提升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经济时代,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智能制造的新模式.辽宁省作为传统装备制造业大省,"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上下游产业链智能制造模式,针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分析发展智能制造的突出问题、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关键任务点,认为应首先构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和标准化体系,"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企业依据标准化的技术层级个性化迭代同步推进;其次建成省内优势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典型工程,在代表性制造行业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办法;同时构建出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转型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它所提供的产品包括系统、主机、零部件、元器件和服务。东北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基础与优势,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能力,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东北装备业如何扬长避短,针对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东北装备制造业由“加工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是必须加以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历经三十多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制造存在"大而不强"问题。面对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及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快速赶超的挑战,重塑中国制造形象,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已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必由之路。重塑中国制造形象,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应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制造生态环境;培育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外部氛围;重塑"工匠精神",打造追求完美的企业文化;勇于创新转型,潜心打造优质产品;全面接轨国际产品质量标准;打造自主品牌,成为新价值链的创建者与掌控者;提升国人对自主品牌的信心,营造以用国货为荣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8.
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呈现总量持续增长、但近两年有所下滑,资产总额和就业人数在全国比重持续萎缩,专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等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传统主导优势部门优势逐步萎缩,新兴装备制造业部门缺乏规模和效益的优势等问题.未来需在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和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5)
产业结构变化决定了新的协作模式,"单纯地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协作模式催生平台生态型企业,"要么生态,要么融入生态"是开启装备制造业企业成功之旅的钥匙,也是行业竞争的显规则。打造平台型生态,将成为有产业抱负的企业追求的经营境界,未来装备制造业无冕之王,属于生态型企业。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做好了铺垫。然而,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到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挑战。文章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对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装备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能够通过智能制造顺利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佛山市提出将通过基地载体建设,打造装备制造业的全产业链,重点推动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向新兴领域、先进制造方向延伸,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2.
围绕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的目标,通过专事专办、专事特办、专事精办等举措,临海市聚焦品牌强企培育. 围绕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的目标,通过专事专办、专事特办、专事精办等举措,临海市聚焦品牌强企培育.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总量连续4年居台州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实现翻番. 专事专办,"真金白银"助...  相似文献   

13.
佛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抢先谋划"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并分三个阶段推进实现."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提出,既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最后向"佛山创造"转变的迫切要求,更为未来佛山制造业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其政策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找准佛山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陆桥视野》2016,(23):28-30
目前,连云港积极打造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正在推动临港工业以及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体系建设,这标志着连云港经济在新35年正在快速的崛起.我们期盼连云港能够成为新35年的深圳,能够重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35年.就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第一,"一带一路"建设现在面临的新情况;第二,"一带一路"建设目前面临的新问题;第三,"一带一路"建设未来发展的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占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较低,高端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易陷入"产业低附加值陷阱"并极易危及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技术研发投入低、外资控制力强、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融资难等问题,阻碍了技术更新换代、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引导,强调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促进不同制造企业协同技术创新,解决装备制造业融资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位于江南水乡的苏州,其核心文化是水文化.苏州"水文化"是苏州人民不断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改造自身、完善自身的产物.水文化体现在苏州文化的各个方面.合理开发苏州文化资源必须从苏州文化的特征着手,抓住苏州文化与水的联系,探析其"基因传承",承继并发挥苏州水文化的积极作用,为苏州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业内部主导行业发展情况看,汽车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和家用电力器具制造排在前五位,其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35.0%,属于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主要行业,反映出我省"重工不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走出“中国制造”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制造业出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中国制造业可以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速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制造”是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了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从长远的观点看,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制造”要摆脱困境,在作好委托生产的同时,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中国制造”的档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制造成本和商务成本的急剧上扬,家电制造业中心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合肥由于其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再加上前期奠定的家电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使其正逐步成为家电业新的制造中心.而在合肥市着力打造家电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从总量增长速度和生产配套体系两方面分析了合肥现阶段的家电产业现状、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合肥市发展家电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三个'一批"",即"重组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和两个"衔接"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秉承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凝聚品牌、争创一流的宗旨,创新"校企互融、双主体育人"专业办学模式;建立共享型、国内一流"智能电气控制设备设计生产中心";构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五融合、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和催化剂;通过电气自动技术专业悉尼协议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建设期内,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为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服务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为奋力推进龙江全面振兴,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