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14年“沪港通”的实施作为外生事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沪港通”政策对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沪港通”政策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沪港通”政策对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我国后续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沪港通交易制度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一项重大突破,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政策,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标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沪港通政策对标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需通过香港地区投资者的活跃交易来实现.此外,沪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正向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不仅扩展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机替代"动机持有金融资产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沪港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会对资本市场各主体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研究"沪港通"政策对企业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可以提高"沪港通"标的公司的现金持有。同时,本文进一步检验了现金持有的竞争效应和价值效应,并且通过区分产权性质和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发现"沪港通"政策所带来的正向现金持有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体现得更明显。在替换核心变量、控制行业竞争程度后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从企业现金持有决策角度拓展了"沪港通"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资本市场开放对微观主体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沪深港通这一外生事件,探讨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实施后,沪深港通标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提升。在进行更换回归模型、剔除干扰数据等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仍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应在两职合一、两权分离度高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此外,资本市场开放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应在高成长性和低成长性的企业中无显著差异。本文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微观效应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开放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运森  黄健峤 《金融研究》2019,470(8):151-170
资本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九大强调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沪港通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的开启促进了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不透明、治理水平低的公司;机制分析发现,沪港通开启后,公司信息质量的提高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增加是股票市场开放影响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最终标的公司在沪港通开通后经营业绩也得到提升。本文结论表明,股票市场开放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这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庞家任  张鹤  张梦洁 《金融研究》2020,486(12):169-188
本文基于沪港通和深港通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中国内地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政策风险和市场环境等因素所限,沪港通在初始阶段并未对沪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产生显著影响,但随着政策进一步完善、市场逐渐稳定和交易不断活跃,其对股权资本成本的降低效果于实施两年后开始显现;深港通建立在沪港通的制度基础和运行经验上,其在开通后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资本市场开放影响股权资本成本的竞争渠道和信息渠道,发现深港通对股权资本成本的降低作用主要集中在投资者竞争程度较高,或是公开信息质量较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的股票样本。  相似文献   

7.
庞家任  张鹤  张梦洁 《金融研究》2021,486(12):169-188
本文基于沪港通和深港通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中国内地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政策风险和市场环境等因素所限,沪港通在初始阶段并未对沪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产生显著影响,但随着政策进一步完善、市场逐渐稳定和交易不断活跃,其对股权资本成本的降低效果于实施两年后开始显现;深港通建立在沪港通的制度基础和运行经验上,其在开通后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资本市场开放影响股权资本成本的竞争渠道和信息渠道,发现深港通对股权资本成本的降低作用主要集中在投资者竞争程度较高,或是公开信息质量较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的股票样本。  相似文献   

8.
钟凯  孙昌玲  王永妍  王化成 《金融研究》2018,457(7):174-192
本文基于“沪港通”这一外生政策,探讨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股价异质性波动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能够降低“沪股通”标的股票股价的异质性波动,且在“沪股通”活跃成交股样本中更为明显;深入研究发现“沪港通”通过促使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从而降低股价异质性波动。本文研究表明“沪港通”实施对于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亦为后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开放是现代经济体系和成熟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资本市场在助力更高水平开放和推动创新转型方面被寄予厚望。本文以现金股利水平为切入点,利用"沪港通"实施构建准自然实验,验证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微观行为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水平,这一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代理成本高和公司成熟度低的企业中。中介效应检验显示,资金流动性增加和盈利能力上升是资本市场开放提高现金股利水平的重要渠道,而内部治理水平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结论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提供了经验证据,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阮睿  孙宇辰  唐悦  聂辉华 《金融研究》2021,488(2):188-206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保护股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开放是否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中提炼可读性指标衡量信息披露质量,使用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沪港通”机制实施以后,标的公司(纳入“沪港通”的A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提高。这一结论对不同的估计方法、样本区间及控制变量组均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盈余操纵水平较高、股价信息含量较低的企业,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更好地改善其信息披露质量。本文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行为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为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事件并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及抑制企业金融化显著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分析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可通过抑制风险承担发挥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和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静 《金融论坛》2023,(3):32-39
本文基于“沪港通”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对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二者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融资约束是阻碍中国企业沿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关键影响因素,资本市场开放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3)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是企业改善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效率而促进企业改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已经实施沪港通但尚未实施深港通的研究背景,以10家沪市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为处理组样本,10家深市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为对照组样本,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沪港通实施前后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成交额数据的平稳性,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实证考察沪港通实施前后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在沪深港市场的动态竞争关系及其变化,分析沪港通的实施对沪深港股市竞争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的实施对AH双重上市公司股票在沪深港股市的竞争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而且缓解了内地证券市场与香港证券市场之间的竞争剧烈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11月17日是沪港通开通一周年的日子。在当天上交所主办的"沪港通"一周年总结暨研讨座谈会上,证监会新任副主席方星海首次公开露面,并就沪港通开通一周年发表讲话。方星海表示,自正式开通以来,"沪港通"下股票交易总体平稳有序,交易结算、额度控制、换汇等各个环节运作正常,在此期间,"沪港通"经受住了国际资本市场和内地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检验,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沪港通开通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正如方星  相似文献   

15.
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启建立了内地与香港地区两市资本的联通机制,是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一项探索性举措。本文基于有效市场理论分析表明,与香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将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随后分别选取了政策实施前后上证、深证股市陆股通和非陆股通股票日交易数据,构造了反映股价信息反应程度的指标、反映股价信息反应速度的指标来衡量沪港通标的股票的定价效率,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沪港通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股票定价效率,市场信息反应程度有所提升,但信息反应速度并无明显改善,总体而言作用仍然有限,而深港通的开通效果更为显著,在信息反应程度和速度上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沪港通对沪港股市联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沪港通的开启建立了沪港两市间资本的联通机制,对沪港两市的联动性产生了影响。文章基于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沪港通开启前后沪港两市共同交易时间股价指数之间联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沪港通开启之后,沪港两市的联动性有所加强,其中沪市对港市的影响明显增加。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沪港通开启前沪港两市间的因果关系不太明确,而沪港通开启之后,沪港两市间的因果关系随着滞后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随着沪港两市联动性的加强,我国内地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提高,证券市场受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会增加,市场之间金融风险传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以应对国际资本冲击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香港上市规则的修订,加上H股全流通、沪港通、粤港澳大湾区等政策利好,都将进一步提升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企业的吸引力。近年来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数量不断增多,中国香港地区以其在亚洲的金融地位、优越的地理位置、高度的国际化以及与内地的互联互通,成为内地企业接受度最高的境外资本市场。香港上市规则的修订,将吸引更多的生物企业及高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加上H股全流通、沪港通、粤港澳大湾区等政策利好,都将进一步提升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企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4年沪港通开通这一外生事件,建立PSM+DID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开通有效降低了我国企业融资约束,该效应在民营企业、非跨国企业、地方司法效率和市场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样本中表现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能通过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外部监督程度两种渠道来降低企业陷入融资约束困境的概率。沪港通有利于释放企业融资约束,为我国后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系列政策的推行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开通,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DID方法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更换变量衡量方式、更换样本选择区间以及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受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变革如何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金融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以高管在职消费为切入点,利用沪深港通这一外生政策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高管在职消费水平.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改善信息环境、提高货币薪酬激励效果以及促进股利支付等途径抑制高管在职消费.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高管在职消费的外部治理效应亦存在持续性.本文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也拓展了在职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亦为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