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先进的、鲜为人知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学习型社区居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具有互动交流、自主整合学习资源、集最新信息技术为一体等特点,可以提供高效便捷、更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教育和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2.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高职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高职院校开展感恩教育,应该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相互融合,形成"五三环扣"教育模式,进而成为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指导、帮助和转化是学校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学困生"虽然是班级授课制下的不幸产物,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非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从家庭因素和社区环境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学困生"形成的心理因素,以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学困生"正常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大学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既有课程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水平之间的距离,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也有认知情感上的距离.本文立足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环节,就如何缩小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之间认知情感的距离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密切相关,两者的融合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所向.本文在分析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依据、现阶段遇到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在国家、社区、学校、个人这四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崔维军  罗玉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30(11):119-123,155
城市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发展"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需要居民广泛参与和行动。气候变化风险的认知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提,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是否会影响其出行方式,促进其低碳出行呢?基于620位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探讨了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对其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1)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对出行方式没有积极影响;(2)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主要受性别(X1)、年龄(X3)、家庭平均月收入(X5)、居住地距最近公共交通设施的距离(X9)、居住地与目的地的距离(X10)因素影响,其中居住地距最近公共交通设施的距离(X9)影响最大。此研究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城市、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红梅  曹颖 《经济师》2015,(4):19-21
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单元,社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人类的生存价值和幸福基数,也直接关乎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价值与测量尺度。在当今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趋向纵深的新时期,我国社区"共同体"逐渐流转,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变化:居民生活的无助、情感的疏离、社区治安的恶化、社会资本的下降等等社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文章呼吁社区"共同体"的重建,加强社区居民互动,增强居民的情感联系,使社区成为人们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以此促进求社会管理主体的创新,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0-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文章识别了家庭教育支出中的邻里效应,并对相关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基于OLS和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控制家庭、户主和社区等一系列特征变量后,同社区家庭平均教育支出对家庭教育支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社区家庭平均教育支出每提高1%,家庭教育支出大约提高0.307%.在利用工具变量解决遗漏变量问题、考虑社区居住的群分效应以及同社区居民面临相同的教育宏观政策等可能性之后,该结论依然非常稳健.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在农村样本中,中高收入家庭间以及中低收入家庭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使得家庭的教育支出对同社区家庭平均教育支出更为敏感,这说明家庭追求社会地位动机是邻里效应在农村样本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而在城市样本中,追求社会地位动机以及同社区居民对教育重视程度的趋同都不是邻里效应发挥作用的机制.文章为理解近几年来中国居民家庭不断增加的教育支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王赤峰 《大陆桥视野》2016,(12):288-288
教育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的事业,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教育合力都难以形成。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应该做到情感有“度”、持之以“需”、导之以“方”,才可能形成高效、和谐的家校沟通氛围。  相似文献   

10.
将"学习共同体"拓展至社区教育领域,与社区团体相结合,形成"社区学习共同体",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更是符合社区成员实际需要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实现学习型社区建构的重要一环.笔者着重阐明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分析当下制约"社区学习共同体"进一步发展的阻力,提出构建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载体,是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充分整合利用各类资源,促进社区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我区是第一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深圳建设学习型城市试点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在社区教育方面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被誉为社区教育“宝安模式”。当前,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氛围正在全区逐渐形成且愈来愈浓。  相似文献   

12.
大学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既有课程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水平之间的距离,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也有认知情感上的距离。本文立足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环节,就如何缩小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之间认知情感的距离谈点认识。一、高校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反应需做具体分析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和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其中责任感是一项重要的品质.面对部分大学生责任感趋于淡化,责任意识不强的现状,如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责任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全新挑战.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应是一项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从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等方面齐抓共管的育人系统工程,特别是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对环境的责任感.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应从四个方面入手:自我责任感教育、家庭责任感教育、职业责任感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从本质上提升大学生的责任品质,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公共组织来源于学习型组织,它是对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范围的扩展和延伸,是对仅仅局限于私营部门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伴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蓬勃发展,学者们和实务人员开始探索能否将该理论应用于其它组织,基于管理的共通性,以及学习型组织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宏观性理论特征,学习型组织理论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其它组织。于是,学习型组织被广泛应用于学校、社区、机关、家庭等各类组织。就在各种各样的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学习型组织理论也开始受到了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促进不同阶层交流融合的商品房配建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在各城市不断推进,但是却频繁发生小区居民矛盾升级和冲突加剧事件。因此,有必要研究公租房和商品房混居社区居民是否融合、融合程度及差异原因。基于此,借助态度行为相关理论及现有研究,识别并建立社区融合测量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并计算出社区融合分值,对比分析商品房居民和公租房居民社区融合差异及其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即鼓励公租房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期为加快混居社区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儿童时期是心理与品德发展塑造的黄金时期。家庭关怀与教育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诉求得不到满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县域经济落后消极影响留守儿童身心成长环境;学校教育缺位、盲点与低俗文化影响导致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和心理出现偏颇;同辈群体影响导致留守儿童道德认知缺陷传染;社会忽视与职能部门资源整合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进展较慢。为此,实现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关爱联动,优化乡村文化环境,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户籍制度,完善有关保护留守儿童权益工作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职能部门间密切配合,形成协调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联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品德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品质品德、人格心智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区学院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产生、与高职教育相融合的新型教育体系,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社区学院分校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社区学院的网络布局,更加贴近社区居民、适应外部环境和竞争有益于提升社区学院形象。必须构建包括权利分配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在内的有效运行机制,才能确保社区学院分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社区对保护区的认知态度为研究重点,选择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抽样调查了高黎贡山东坡村寨居民对保护区的认知和态度,使用SPSS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本文研究发现,社区群众对保护区的正面认知要远远高于负面认知,形成正面和负面认知的原因多种多样,政府管理活动本身是影响认知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改善社区与保护区的关系,促进保护区的管理,需要从影响认知和态度的因素入手,加强社区对保护区的正面认知,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消除负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浅析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芯 《经济研究导刊》2010,(12):132-133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一种有效栽体就是社区社会组织.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要"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利用社区资源,依靠社区力量,都离不开社区成员的参与,没有社区居民、社区内各个组织及驻社区单位的广泛参与,就不可能形成社区力量,资源也无从谈起,社区建设就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凯里市搬迁安置社区调研发现,现有的社区治理当中还有所欠缺,文章通过引入嵌入式治理这一概念来探究在调研凯里市搬迁社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包含但不限于搬迁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较低,社区治理人员与社区居民的交互甚少,较为僵化的直线治理,而为实现一种且具有可行性的嵌入式治理范式,在嵌入式理论下,提出了关系相融式互嵌、社区内外资源互嵌、社区文化嵌入这三个方法,使政府、社会组织、搬迁居民三方进行相互嵌入,形成多元治理的社区结构,构筑一个对搬迁社区稳定和发展有益的联结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