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食品安全不仅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健康,更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却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不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质疑的矛头也屡屡指向食品安全监管者的监管失灵。虽然监管者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能、加大监管的力度、提高监管的效率等,有效遏制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但是我们注意到监管者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缺位、监管错位、监管者被"俘获"等。因此,对监管者而言,不仅应当正视当前监管中的问题,更要根据现状采取防范措施,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尤其是食品安全监管重在预防,监管者更应发挥积极有效的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2.
诞生于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特定时期的国资委,在国企集团整体上市后,势必面临自身职能的重新定位、国资监管体制的调整和监管模式重构的新挑战.上海先行探索地方国家出资企业的新架构——包含两个层次的国资监管体系:第一层次是指行使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职能的“国家出资企业局”;第二层次是指履行直接出资人权利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资投资和经营平台).国家出资企业局未来在国资体系中定位为终极出资人身份,成为国资运营且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者;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定位为直接出资人,负责国有股权直接管理,成为国有经济的多元微观载体和行为主体.这一制度安排在国资法框架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国资监管的连贯、规制和规范和监管半径的简化.  相似文献   

3.
构建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者的监管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监管者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以及寻租活动存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当监管、过度监管现象,这使得市场机制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被抹杀,同时意味着当前中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对监管者的监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而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实施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4.
王铮 《上海国资》2014,(5):29-30
我们应当寻求一种体制,在监管者与出资者之间竖起一道屏障"淡马锡模式可以学习,但不是在国资监管机构层面推行,而是要在国资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层面推行。换句话说,中国需要的不是一个淡马锡,而是数十个淡马锡。"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顾功耘对《上海国资》表示。事实上,自2003年国资监管部门诞生之日起,社会对其集监管者和出资人于一体的身份的争议从未停止。顾功耘表示,在"十八大"  相似文献   

5.
赵煦 《辽宁经济》2009,(7):99-99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1.以法律为基础原则.任何形式的会计监管均需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开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任何层面上的会计监管者都要依法进行监管活动.不得以任何形式超出监管权限.干预被监管者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热词,因其主要业态存在的合理性、存续的生命力以及对传统金融业,特别是对银行业造成的冲击,引发业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从监管者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点互联网金融泛指通过或依托互联网进行的金融活动和交易。主要包括由金融机构发起的互联网交易、由互联网企业推出的金  相似文献   

7.
刘新虹 《特区经济》2008,(6):244-245
为了应对国际竞争,我国现在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金融控股公司,其业务的多元化增强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带来了诱人的利润,但是同时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高度的风险。这就对金融监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防范这些金融风险,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的积极性,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是立法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内控机制方面进行论述,建议监管者从这个角度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一是建立三级出资人制度。所谓三级出资人制度是指国家建立中央和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分别行使出资人职责。三级国资监管机构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对所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但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三级出资人制度的实质是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监管由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转变为国家统一所有,  相似文献   

9.
国资委未来在国资体系中定位为以终极出资人身份成为经营且营利性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者,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定位为直接出资人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和国资监管,促进国企改革与发展,浦东新区企工委与新区国资办在国资监管体制、保障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到位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对进一步深化新区国资工作管理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质押监管业务在给物流企业创造高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如何防控质押监管业务风险是物流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对物流企业质押监管业务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质押监管业务存在的风险,最后对新形势下企业经营质押监管业务应如何加强风险防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田利辉  王可第 《南方经济》2019,38(11):34-52
鉴于信息不对称程度、制度实施成本和心理文化差异,文章提出"监管距离"假说,认为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距离远近可以影响监管效果。实证分析中国沪深上市公司数据,文章从非对称风险视角出发,研讨了上市公司注册地距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的地理距离对公司层面的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我们发现,监管机构与上市公司总部的地理距离越远,该上市公司股价的崩盘风险越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如果开通高铁或者上市公司所在地社会信任水平足够高,那么监管距离和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是不显著的;如果监管负担严重或政府效率低下,那么监管距离和崩盘风险之间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文章认为,地理距离具有监管信息效应、监管威慑效应和监管执行效应,能够影响股价崩盘风险。也就是说,"山高皇帝远"可以改变上市公司行为,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不应忽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当监管、过度监管和疏忽监管现象,意味着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缺乏对监管者的监管。本文从监管需求的利益集团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出发,分析了对监管者监管的必要性,并结合美国监管者监管的现状,探讨了对中国金融监管者监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保险监管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全面开放保险业的背景下,保险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保险监管亟待完善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但是监管不是万能的,过度监管会造成对保险市场的创伤,甚至偏离了监管的根本目的;无效监管不仅浪费监管资源,损害监管者的权威,还会导致被监管者对监管无用的预期,进而在市场上实施更大胆的违规。因此,保险监管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集中在如何提高保险监管的有效性即如何实施有效保险监管这个问题上。文章指出了保险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影响我国保险监管实施有效性的制约因素,认为提高我国保险业监管有效性的主要措施是构建有效的保险业监管体系、改进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完善保险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建立保险信用评级制度。  相似文献   

15.
韩竹 《开放导报》2005,(2):100-103
全能银行是世界范围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相对于一般的金融企业,全能银行有着独特的风险特性,如风险传染、双重资本利用的风险、利益冲突风险等,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在监管方式上要更多地依赖功能性监管,在内容上更加注意对道德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叶劲松 《上海国资》2006,(10):46-47
分类监管的实施并不排斥统一监管,只是在不同的监管目标下采用了不同的监管方法出资人财务监督是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核心和基础,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国资委逐步形成了以结合运用会计监管、审计监督和综合评价三种监管手段的出资人财务监管体系,其监管内容涉及了出资人权利及  相似文献   

17.
主食产业化以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某种便利,也加剧了食品安全技术信息的不对称,使被监管对象更为复杂。我国现有监管法律体系存在法定权责不明、立法空白及执法上的被动监管、地方保护等问题。解决主食产业化所带来的新问题,可以通过改革监管体制、强化过程监管推动全程监管原则的贯彻,以激励性监管推动被监管者加强自律、控制风险,以协同监管增加行业、中立第三方机构、公众的参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次贷危机导致西方银行业经营陷入困境,再度引发业内银行关于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争论.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了银行业综合型经营模式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银行业"强身健体"有效抵御风险的根本是加强监管,同时提出了对银行业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宋寅寅 《产权导刊》2008,(10):45-46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是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代表各级政府对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实收资本等产权状况进行登记,依法确认产权归属关系的行为。产权登记记载了企业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从占有、变动到注销的全过程,是实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重要手段,又是“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基本前提。是以出资人角度管理国有资产的需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需要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内容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发放不仅预示着第三方支付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意味着我国政府将第三方支付企业纳入到正式的监管体系,对其监管将日趋规范化.第三方支付企业在规模、经营模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对其进行大而统的管理,可能会影响监管效果,甚至最终影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因此,通过科学的规划实现差异化监管,成为保证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从分析现有监管体系的不足入手,对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