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信用风险发展为一场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失灵",特别表现在对次贷发放机构、投资银行、新兴市场投资机构以及评级机构的监管上。这次危机启示中国金融业,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金融危机处理机制,保持金融监管水平与金融创新步伐相适应,尽快推动新资本协议的实质性实施,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涵 《经贸实践》2016,(8):186-186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体系逐步形成,金融活动对经济发展建设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金融证券化成为当前金融业主流发展趋势。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金融业发展进入重要时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金融化正在逐步被金融证券化取代。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所以金融证券化发展时间较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且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应加强对当前金融证券化发展的分析,明确发展趋势,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金融证券化进程。本文将针对金融证券化趋势及金融证券化发展展开研究和分析,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建立市场经济金融运行新机制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赵小钉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围绕这一目标,金融业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新机制,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一。以市场为导向是我国金融运行机制的必然选择经济决定金融。金融运行...  相似文献   

4.
洪建捷 《经济师》2013,(1):35-36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相关政策的推出是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尝试和探索,金融业引入民间资本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进入障碍的降低,影响金融业的市场结构与行为,进而提升金融业的绩效。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动,中国金融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在提高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建立起支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与金融监管,这一改革方向将在长期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与金融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深化蔓延,受此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更是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重任。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应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适应当前形势,解决自身发展问题,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探讨和研究。为此,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于2012年8月30~31日在北京举办了以“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会议特邀赖小民、贾康、吴晓求、李稻葵、韩保江、王云龙、孙杰等七位中国金融和经济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主题发言。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党校原教育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郝时晋,中央党校校委委员、进修部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黄宪起,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赵长茂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科研部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梁言顺主持。陈宝生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金融改革与发展是经济理论界的热点话题,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应多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探讨,更多地考虑一些新方法和新思路。他强调,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这次会议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相信此次研讨会一定能够取得有益的成果,对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和经济科学发展有所裨益。他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的工作,支持我们把中国现在唯一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办活办好。关于欧债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中国华融集团总裁、高级经济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赖小民认为,过去十几年世界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经济危机,给中国和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创,这十几年世界经济发展成螺旋式上升,压力和挑战并存,机遇和商机相伴。回顾30多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成就是坚持发展,最大的失误是发展不科学,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都呈现扭曲。欧债危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也看不到太多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以下重要影响:(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欧元贬值问题直接造成中国持有的巨额欧元储备发生贬值;(2)欧洲国家需求下降、欧元贬值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下降,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3)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趋向波动造成风险积聚,带来一系列不确定性,给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带来很大挑战。针对这些影响,国家应改善宏观调控,切实引导居民把储蓄变成投资,通过税收调控房地产市场,拉动民间资金为经济增长服务。对于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点,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研究员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生活持续发展创新的前沿领域,好比整个经济生活的心血管系统,为所有交易活动提供媒介,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脱离其整个服务对象变成空心,为此金融改革有三个“势在必行”:(1)以金融切实支撑我国实体经济有效地更新换代势在必行;(2)整个金融体系多样化的改革势在必行;(3)构建可持续的政策性融资机制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势在必行。针对三个“势在必行”,还应该让其他金融有效供给机制发挥作用,可以考虑在常规金融的低利率贷款下,生长出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所谓中利贷等其他金融形式,形成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供给,从而无缝地、全覆盖地把实体经济活动都配上融资支持,特别是对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换代提高融资支持,将高利贷边缘化。应把政策性融资机制构建上升到中国后来居上和现代化赶超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的战略层面上进行考虑,与商业性融资相呼应,总结过去的成败得失,坚持风险共担,坚持支持对象只能是那些经得住考评、规范、有专家参与决策的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关于中国金融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认为,首先要明确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他预计2030年前后中国金融市场会形成一个以发达金融市场为基石的金融体系,发达的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资本市场,届时,金融市场将具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金融资源和风险分散这两大功能。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进行三项改革:(1)进一步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2)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3)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资本市场方面,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严重困境,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金融文化和对资本市场的偏见与误读。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是要恢复信心,为此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融资的速度和数额要减缓;二是上游资金要源源不断地进入;三是必须有政策的关心。同时,针对目前地方政府对“养老金”的管理现状,认为将养老金仅存银行是一种失职,应该进行多元化投资,只有投资才能带来财富。吴晓求呼吁政府政策要关心资本市场,切忌将资本市场边缘化、妖魔化,如果资本市场没有希望,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就没有希望。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困境与突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德曼经济学讲席教授、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目前我国金融改革存在两个显性困境和一个潜在的隐性困境,而且潜在困境更加根本。两个显性困境是:(1)金融体系没有为实体经济服务好,与实体经济脱节。一方面,大量的存款、大量的资金找不到出路,买房子有限购,买汽车要摇号,股市又不敢进,金融体系没有给辛辛苦苦多年在改革中取得一点收入和积累的百姓创造保值增值的机会;另一方面,银行不讲信用,大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银行没有为实体企业做好服务。(2)股市问题严重,股市投资回报率低成为中国百姓抱怨最大的问题,而且股市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演化为政治和社会问题。潜在的隐性困境为:整个金融体系风险过于集中,且高度集中在银行。银行流动性强,经济状况有什么风吹草动,银行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银行从百姓手里吸收短期存款而进行长期投资,期限不对称;同时我国银行存款过多,犹如堰塞湖,水位高,资金量大,钱可以随时流向国外,形成水灾,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要突破这些困境,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进行金融机构改革。从银行改革着手,对银行进行“瘦身”,将部分银行的成熟资产打包卖到债券市场,从而把债券市场做大,使银行规模和债券市场规模适度相当;同时鼓励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搞民间信托和私募基金。第二,监管和证券司法方面的完善。证券市场是苗,需要水和阳光,但苗自身生长也有问题,上市公司治理不成熟,以圈钱为目的,不搞分红。可以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设立证券庭,所有上市公司犯案都到证券庭来判,不许地方政府插手,提高证监会权威。第三,国际化。国际化是大方向,要引导国内资金到国外投资,但要把握节奏,不可一窝蜂,避免掉入陷阱。关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与金融支持,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韩保江教授认为,百年来一次次的金融危机值得我们去反思,充分认识和研究金融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思考中国金融发展乃至未来金融改革的基本出路。寄生性、独立性是金融的二重性,金融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未来如果把实体经济比作心,金融就是起搏器,当心脏不能自行造血的时候,起搏器帮助其造血,某种程度上说未来经济是双核经济。未来中国金融的发展仍需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的金融将是麻烦制造者。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低下,创新驱动力不足,在此背景下,金融改革的突破口仍要服务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1)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另外,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改革需要处理好5对关系: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二是国有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关系,三是生产性金融与消费性金融的关系,四是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的关系,五是一般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关系。关于中国金融的非理性发展及其危害,中国银行总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原副所长王元龙研究员认为,目前我国金融的非理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产业资本大举向金融业渗透;(2)地方政府金融规划的盲目性;(3)金融投机风潮此起彼伏;(4)非正规民间金融机构亟须规范。关于金融发展的地位,他认为,(1)现代经济是金融核心地位的先决条件;(2)金融核心是功能的核心而不是产业的核心;(3)中国经济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现代经济阶段;(4)当前还不应当将金融置于中国经济的核心。未来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应从四个方面着手:(1)必须明确定位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推动国内包容性金融体制建设;(3)发挥金融对实现国家战略方面的作用;(4)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国际视角看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孙杰研究员认为,中国金融发展面临三大挑战: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资本项目自由化,这三大自由化最后落脚到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新挑战和应该作出的调整。目前我国金融结构不合理,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金融体系中银行所占比重过大,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多。利率自由化方面关键在于怎么缩小市场和政策利率之间的利差,为利率自由化创造条件;汇率自由化对资本流动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可以降低外部冲击,减低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资本项目自由化有很多前提,关系到人民币的国际化,只有资本项目自由化才能做到资产的国际配置、国际定价、资源的有效配置等。在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资本项目自由化条件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所考虑的因素应作出一些调整:(1)要考虑失业率;(2)考虑核心通胀因素;(3)用人的消费支出代替消费物价指数。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周为民教授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最大的冲击在于它掩盖了我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延缓了我国改革的进程。他认为温州局部地区的金融危机是一场民间金融危机,十分惨烈,许多老板跑路、自杀、跳楼,地方也付出维稳的代价。这场民间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直接的关系。多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一直存在这样一个特点:每当实行扩张性政策时主要是扩张国有金融,而一旦推行紧缩性政策时首先打击的是民间金融。温州金融危机的代价告诫我们金融改革势在必行,否则我们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杨万东编审认为,制造业看PMI,汇丰指数巳在47左右;贸易看波罗的海指数,巳再次逼近2008年低点,从高位时的12 000多点到了600多点;资本市场看股市,上证指数逼近2 000点,指数是四年来低点,平均市盈率在9倍左右,已是历史最低。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出现深刻危机,必须树信心,调预期,改政策,松管制,释放流动性。2008年以来美国和欧洲的做法,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大规模政策调整,都表明相关政策调整的必要性。中央党校办公厅、科研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经济学教研部、培训部、组织部等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以及《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理论视野》杂志和中央党校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一、全球金融变革的轮廓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对危机进行了全方位的反思,也对金融体系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在危机冲击和主动改革的推动下,全球金融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正渐成趋势,有的则随着危机淡去而面临  相似文献   

7.
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在使得主要国家金融体系遭受重创的同时,也揭示出发达国家金融体制的某些缺陷和未来改革趋向.在反思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各国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基础上,从体制、政策等多方面提出了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旨在为拓宽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提供参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8.
耿楠 《经济视角》2010,(11):68-70
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国家大部分大型金融机构完成了从传统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全能银行的转型。当前我国金融业推行混业经营正处于关键时期,对于相关问题特别是中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需要进行新的思考。本文在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影响的基础上,得出后危机时代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契机,由此提出我国金融控股集团今后业务发展和战略调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反思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在使得主要国家金融体系遭受重创的同时,也揭示出发迭国家金融体制的某些缺陷和未来改革趋向.在反思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各国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应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继续推进金融综合化经营制度的实施;不断深化国有化金融机构改革;适应金融全球化要求,加快金融基础建设;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金融监管水平;继续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与薪酬激励;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作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的欧债危机相继爆发,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增长乏力的经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面临挑战的公共财政,以及资本外流等问题使发达国家经济体陷入困境。后危机时代的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地回归到金融危机之前的那种稳定状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更好地实现金融结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国家大部分大型金融机构完成了从传统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全能银行的转型.当前我国金融业推行混业经营正处于关键时期,对于相关问题特别是中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需要进行新的思考.本文在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影响的基础上,得出后危机时代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契机,由此提出我国金融控股集团今后业务发展和战略调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在使得主要国家金融体系遭受重刨的同时,也揭示出发达国家金融体制的某些缺路和未来改革趋向。在反思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各国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基础上,从体制、政策等多方面提出了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旨在为拓宽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提供参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13.
金融结构视角中的金融安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安全是金融体系运行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金融的基本功能得以发挥,同时金融风险处于金融危机的临界值之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经济领域,一个系统的稳定性都与系统结构密切相关。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的金融运行基本处于安全状态,但是新兴市场国家和转型国家的金融危机却  相似文献   

14.
赵华刚 《经济师》2004,(8):12-12,14
金融自由化能够促进金融发展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金融自由化同时也加剧了金融的脆弱 ,从而促使经济衰退 ,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由于各种制度比较完善 ,在危机爆发的时候受到的冲击较小 ,而新兴市场国家在许多方面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因而受到的冲击较大。文章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侧重从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的背景、定义以及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进行一般理论性探讨 ,从而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SWOT分析的金融强国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迅猛发展,金融问题已不仅是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必须首先慎重处理的战略性问题,而且是大国在全球范围内彼此竞争、争夺和博弈的主战场。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中国相对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业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当务之急是应树立金融强国战略意识,然后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实施,从而最终启动金融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6.
风险监管与风险控制不能适应金融创新发展的要求是引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世界经济开始从严重的危机中复苏,迈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交、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也进一步加快,近年来,虽然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避步,但与国际金融业相比,无论是金融创新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与中国金融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29-1933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至今,国际上不断发生金融危机.而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使全世界再次感受到大型危机的破坏力.对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并且迅速发展的中国而言,受到本次危机的冲击更加明显.历史表明,每次危机都紧随着一场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我国应深入研究美国金融危机的复杂形成机制,并根据本国国情,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稳步推动金融乃至全社会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态金融创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金融业存在着金融服务结构单一、效率低下.金融资源配置失衡,金融风险控制薄弱,银行不良资产累积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入,金融风险的产生、聚集和爆发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诸如商业银行改革的艰难,利率体系调整结构的复杂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沉重.这些问题决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要切实解决我国金融业的问题,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不能只着眼于局部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必须着眼于整个市场体系的农村生态金融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作为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将面临一系列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开放更让世人所瞩目.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有没有预先防范的对策等一系列问题在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给中国的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并将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产生较深层次的影响.本文将集中探讨中国金融风险防范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信用风险发展为一场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失灵,特别表现在对次贷发放机构、投资银行、新兴市场投资机构以及评级机构的监管上。这次危机对中国的金融业起到了警示性的作用,提示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金融危机处理机制,保持金融监管水平与金融创新步伐相适应,以此保障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