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到东盟国家投资。在此期间召开第四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与会专家表示,2007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1900亿美元,2008年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形成相互投资的良好态势,建议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发挥自身特有优势。“瞄准”矿产资源、农业技术、加工制造、劳务承包、电子技术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2.
经济     
《厂长经理之友》2012,(1):142-143
东盟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第一大目的地 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今年前十月,中国对东盟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23.36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于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双边贸易,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文章在借鉴Balassa(1978)及Ribeiro Ramos(2001)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3-2014年之年度数据,展开中国-东盟CAFTA的贸易效应及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东盟CAFTA期间,中国GDP增长与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值存在着贸易转移效应;中国対东盟国家进出口值与中国GDP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其中,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值对中国GDP增长有正向影响,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值对中国GDP增长有负向影响。中国-东盟CAFTA的发展重点在于:一是应致力于调节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二是加大直接投资贸易,以带动投资发展效应;三是促进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会议     
据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发言人透露,2008年1—10月,中国与东盟开展贸易额达199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进口额为10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4%;中国向东盟出口额为96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7%;中国贸易逆差63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近日表示,以今年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特别是投资协议生效作为标志,中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今年上半年,东盟对华直接投资约31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约12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数字     
《英才》2009,(11):22-22
10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第六居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宣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届时,中国与东盟国家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并将实质哇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目前,中国与东盟经济总规模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九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科技》2004,(12):56-57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位置,区位优势突出,已建成与东盟国家连接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最佳通道。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花落广西南宁.广西成了中国的投资热土。在首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上,广西代表团推介的投资合作项目成为博览会一大亮点?本刊特精选下列中小型项目供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据统计.2002年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547.7亿美元.同比增长31.7%。2003年头4个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为220.5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5.1%。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很多企业家跃跃欲试却又无从下手——一个19亿人口的“大金矿”就摆在眼前,可是该去东盟国家投资什么?投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目前,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贸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就广西的地缘教企业家如何“掘金”。  相似文献   

10.
据马来西亚能源中心预测,东盟未来二十年对能源需求将大幅上升,东盟在能源领域需要的投资资金将高达近1800亿美元,这将给外国能源投资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该中心透露,2000年到2020年间东盟将成为世界能源消耗大户,其对能源的需求到2020年将占世界总需求的32%。这主要是因为东盟逐渐从1997年金融危机中复苏,东盟人口也将由1999年的4.53亿上升到2020年的5.92亿。  相似文献   

11.
广西农民收入中的34.4922%仍然来源于农业(种植业)生产收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步入零关税时代,广西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快速增加,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的生产条件、产品品质、生产成本均优于广西,广西种植热带水果的果农的收入受到影响,我们要正确认识自由贸易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通过采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利用东盟带动广西旅游业的发展与促进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等措施,对于提高广西农民收入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企业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增加,企业间的商务往来也日益受到彼此文化差异的影响。为此,深刻把握和分析中国-东盟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消除其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中国与东盟国之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等几方面深刻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在文化价值观中的差异以及对彼此商务活动的影响。在消除文化差异对其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过程中,企业应当采取了解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差异所在,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文化融合,打造和培养一支跨文化管理人才队伍等措施来避免和消除这些影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据统计,2002年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547.7亿美元,同比增长31.7%。2003年头4个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为220.5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5.1%。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情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2016年7月1日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自贸区升级谈判文件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再上新的台阶.本文以中国、东盟为主要分析对象,先研究在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现状,接着重点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货物贸易竞争力.最后我们分析中国与东盟在货物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扩大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推进自贸易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底,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执行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05年7月1日起,中国-东盟7000种产品降税进程全面启动,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的便利化措施也已进入谈判议程.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市场.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自贸区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对中国-东盟国际通道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三国,与泰国和柬埔寨也非常接近,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本文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及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背景下,将东盟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从双边视角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国际通道建设进行研究,分析了双边对通道建设的构思,从中找出切合点,进而对云南省与东盟国家之间畅通、高效的国际通道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6,(11):248-249
在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东盟由于与中国的特殊地理位置,不论是领土还是主权,东盟对于中国的意义都非同小可。[1]虽然中国与东盟自冷战结束后已经开始发展外交关系,但是东盟国家受影响于"中国威胁论"一说,因此,即使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东盟还是对中国奉行"接触"的战略,以期减少中国强大对东盟造成的威胁。而中国面对"中国威胁论",必须做出适当的决策,以推动和东盟国家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及科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与东盟间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云南作为面向东盟国家的"桥头堡",在与东盟科技合作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对云南与东盟国家间科技合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双方科技合作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云南-东盟国家间科技合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蒋德翠  曾丽蓓 《财会月刊》2019,(18):139-14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各项措施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发展速度逐年有升。中国—东盟自贸区虽然充满着投资的商机,但同时也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如海外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国家征收、战争内乱、汇兑以及政府违约等各种政治风险而遭受巨大损失,这就亟需海外投资保险对其予以救济。鉴于此,对规范中国—东盟自贸区内投资保险的单边投资保险制度、双边投资保险制度和多边投资担保制度进行具体分析,进而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提出防范和降低中国海外投资者因政治风险造成损失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批工程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茶地开展着.一幢幢新落成的厂房纷纷试产、投产,建设者们忙碌地穿梭在施工现场……在过去短短两年时间里.中国-东盟经济园区正迅速成为国内外客商的投资热土.引入项目98个.引入资金超过50亿元.到位资金26.68亿元.其中内资23.8亿多元,外资3600万美元.产业范围覆盖机械制造、家用电器、高级纸业、教学科研、制药、农副产品加工、塑料、板材加工、印刷包装、现代农业等.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已有印尼、泰国、加拿大、美国、英国、丹麦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和国内各经济发达地市的企业相继进入园区。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块归侨聚居地迅速成为众投资商竞相追逐的投资热点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专访了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韦志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