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强  刘冰 《特区经济》1996,(11):10-13
<正> 一、新形势下,广东经济特区原有的政策优势及发展潜力正在减弱回顾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体会到,广东三个特区能创造今日之辉煌,虽然各有各的优势、发展机遇和发展过程,但是分析原因,则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中央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政策所带来的政策优势;二是特区利用毗邻港澳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广东特区的政策优势及与港澳经济合作(如制造业合作)的潜力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2.
特区二次创业的积极意义就在于重振和发扬“开荒牛”、敢闯、敢试、敢“冒”的创业精神。特区二次创业的总目标,应当是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提高整体素质,更上一层搂。而深圳的目标,就是要再造一个“香港”。特区还要继续“特”下去,应当是开放特殊政策继续“特”下去,如果其特殊政策都取消了,特区也就不复存在了。在特区二次创业中,必须坚持其“基本政策不变”;要特别强调增创新优势。要重新认识特区的优势。增创新优势不可陷入盲目性,要着眼于增创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3.
关于汕头地区增创新优势的对策建议杜松年在我国全方位进行改革开放,特区政策淡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增创特区新优势,已经成为汕头经济特区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指示精神,从汕头面临的形势和现实条件出发,建议汕...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开发,以及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广东原有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等政策优势已逐渐消失,特区不“特”的现象已出现;地缘人缘的优势在减弱,不少港澳台商人已大举进军内地投资;广东尤其是特区,随着工资、地价的攀升、物价上涨,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商品竞争能力削弱,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能源、原材料短缺等“瓶颈”制约,使广东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特区如何加快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都明确提出:“广东要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面对这一艰巨任务,朱森林省长向全省提出了再造广东经济发展新优势的战斗号召,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香港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是经济特区首先在广东出现的重要条件。其次,香港因素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香港是广东三个特区引进外资的主要来源地;香港是三个特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市场和转口基地;特区旅游业的发展,其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香港:香港按国际惯例运作,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为特区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试验、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香港回归祖国,为广东三个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进行二次创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特区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经济特区更上一层楼,而且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经济特区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把合作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广东经济特区精神之“特”,指的是它具有新珠江文化的特色,其主要内容是敢闯、唯实、重效、好学等精神;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和振兴中华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对挽回和振奋世界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心产生了特殊的影响。特区精神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推动特区的开放改革和建设。文章认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和发扬广东特区精神是当前特区建设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998年3月,在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一九九八年会暨香港国际竞争力研讨会上,共有5篇中心论文。其中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的论文已在《特区港澳经济》杂志上发表,其余四篇在本期删节后发表。  相似文献   

8.
<正>经济特区创办15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但是,在特区经济发展中也有不足之处,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模式雷同,缺乏特色。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进一步加强,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形成的新形势下,特区要继续“特”,就必须进一步发挥特区的优势,增创特区的新特色。 一、增创新特色是特区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5个特区在优惠政策、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功能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由于每个特区所处的地理、历史、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同,经济发展的优势利制约因素也不一样,表现在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也必然有所区别。这些区别综合形成各个特区的特色,这是特区的可贵之处。经济特区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增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特区外商投资企业发展五大特点,最后指出,特区外商投资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经济效益,成为新时期增创特区新优势的重要前提;进一步搞好经济特区外商投资企业的宏观管理,是在新形势下增创特区新优势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考察深圳时曾指出,深圳要搞好与香港的衔接,并要求在“三个衔接”(即指与国际市场、与广东全省、与香港的衔接)的格局下,考虑特区的战略发展。与香港衔接被提到具有战略性的位置,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关键是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性的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事在人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特区人的思想道德面貌如何,直接关系到特区优势的增创和发挥,关系到特区的前途和命运.只要有一批对特区建设有着高度责任感的人,有一批敢为天下先,敢冒敢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有一批具有奉献精神和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特区更上一层楼的目标就会实现.一、加强特区道德建设,是增创特区新优势的重要方面现在,一讲特区优势,就说体制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却很少讲到培育精神优势、道德优势,这实在有点偏颇.笔者认为,加强特区道德建设,研究、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2.
鉴于经济特区同中国内地紧密相联,特区同香港的经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地同香港的合作,本文为论述方便起见,在阐述三方面经济优势结合时,拟较多地论述特区同香港的经济优势结合。一、特区(内地)的经济优势如众所知,经济特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实行比中国内地及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更为开放的政策,经过五年的建设,特区已初具规模,并已发展了一定的港澳关系;(二)毗邻港澳,背靠珠江三角洲及大片广东平原;汕头、厦门特区更有商品经济和对外经济关系均有一定基础的老城市作为依据;(三)全国支持;使特区拥有了包括内地和中国在外经济力量在内的强大的潜在物质力量。此外,土地使用费、工资、水电及其他工业成本相对较  相似文献   

13.
以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效看再创特区新优势──珠海市56家企业技术创新调查分析广东省珠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为实现"两个转变"和"科教兴国"战略,国家科委、国家统计局在广东等六省市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调查。珠海市作为省级调查的一部分,除了29家高新技术企业和6个工...  相似文献   

14.
“二次创业”的提法源自深圳特区,本文认为,它有八大标志。排除干扰,走自己的路,是增创特区新优势的前提条件。要弘扬特区精神,深化改革,继续推进“两个转变”。虚功实做,加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万国强 《特区经济》1994,(11):19-20
<正>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5月份考察广东谈到经济特区如何增创新优势时指出:“要大力抓好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多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当前特区的一项紧迫任务。”指明了特区今后的一个重大课题,对特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江泽民同志这段话有两个意思必须引起注意:其一,这里指的是要调整经济结构,而不仅仅局限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仅包含产业结构,还包含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劳动力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等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社会生产各方面的要素构成。经济结构合理优化,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高的重要标志;经济结构失调失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所在。这一规律,包括深圳在内的特区的经济发展概莫能外。其二,这里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一项紧迫任务”鲜明地提到特区的面前,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目前在特区的确存在一种观点,认为特区创办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要维“特”,更要出“新”特区还要“特”,因为中国的改革远未完成,因为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区的使命并未改变。“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提法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至少包含这样两层意思:一是经济特...  相似文献   

17.
特区立法权是深圳真正的优势所在,用好特区立法权,促进深圳现代化进程,必须实现特区立法模式的转变,加强立法创新,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向广东提出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这是交给广东人民跨世纪的历史使命。广东商检除了要继续为我国外经贸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之外,同样也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为达此目的,应有以下的“启动点”:  相似文献   

19.
汕头扩大特区三年来的回顾与展望杜松年一、回顾过去:汕头扩大特区三年大变样汕头特区,是我国在80年代初试办的四个特区之一。但由于在四个特区中起步最慢,且一开始只在小区域(1.6平方公里)搞加工出口为主的模式,有很大局限性,发展极为艰难。后来,虽然于19...  相似文献   

20.
软环境:创造特区新优势的突破口刘建斌一、问题的提出:特区不“特”的深层原因80年代初中央决定在东南沿海设立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验场,中央给予了特区许多在当时来说非常难得的特殊政策,使特区率先进入商品经济的前沿,这些特殊政策是特区在当时计划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