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凯峰 《活力》2010,(7):57-57
广播新闻传播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不仅清晰地看到了新时期广播新闻的发展,而且也深切感受到了社会和市场对广播新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新时代的广播新闻已从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转变,广播新闻编采人员也应从过去仅有的“舆论把关意识”中,上升到用经营理念去办好新闻,只有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出广播新闻编采人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立中 《活力》2013,(6):85-85
广播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渠道之一。新闻编辑在广播新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编发新闻时要坚守编辑原则.在编排新闻节目时要采取多种形式方法,从而呈现给听众一顿丰富的听觉盛宴。  相似文献   

3.
刘亚红 《活力》2014,(13):58-58
广播新闻的编辑原则和编辑思想是指导广播新闻编辑日常工作的活动准则和基本思想,对广播编辑的实践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一、广播新闻的编辑原则 广播新闻的编辑原则,是在坚持新闻编辑原理和广播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广播新闻的编辑原则主要有以下三项。  相似文献   

4.
浅谈广播新闻编辑的基本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媒体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中一部分,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与修改稿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选择新闻稿件,严把新闻质量关.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广播新闻编辑的选稿和改稿中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5.
陈晶 《活力》2011,(5):183-183
广播媒体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中一部分,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与修改稿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选择新闻稿件。严把新闻质量关。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广播新闻编辑的选稿和改稿中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6.
林艳春 《活力》2013,(22):88-88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时代下的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广播电视媒体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舆论导向作用。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基本素养和编辑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从如何把握新闻标题、导语,编辑对DV拍摄素材的运用,编辑中模糊化处理,后期控制指挥四个方面的技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周洁 《活力》2012,(6):239-239
广播是声音的传媒。广播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广播编辑必备的职业能力:首先广播编辑工作是把握广播宣传方向的统筹:培养听众意识在节目编排中的呈现:是对新闻素材的再次加工,把好组织报道的最后一关。编辑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播节目的质量和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崔春梅 《活力》2013,(11):40-40
在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进步、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交流的日益频繁广泛.各类媒体的融合正成为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广播新闻媒体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播媒体的发展是必然的.只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面临一系列困境和挫折,作为广播传媒中专职从事新闻传播的新闻编辑自然就会面临新的挑战、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广播,作为一种新闻舆论工具,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亮"起来,是广播新闻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广播要想重振昔日雄风,必须在广播新闻的写作上有所创新.一是广播新闻的写作必须做到更快、更短、更入耳,二是广播新闻的写作必须做到精选素材、精选生动细节、恰当合理运用音响材料.  相似文献   

10.
徐宁 《活力》2014,(12):102-102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它就好比一条传送带一样,将有声信息传递到听众的耳朵中。而新闻内容就是这条传送带中相当重要的有声信息。广播新闻是通过音频技术,将听觉信号有序的组合,面向特定的听众传播正在发生或者刚刚发生的事情。新时代中,广播在媒体中的地位虽然不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么强势,但是拥有传播方式即时性、传播范围广泛性、收听方式随意性、受众层次多样性、播出灵活性,制作成本低廉性的它始终在媒体大潮中屹立不倒。而且,随着近几年汽车的越来越普及,广播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听广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喜欢通过广播来接受最新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1.
侯鹏 《活力》2014,(10):103-103
新闻传播是传媒的第一功能,“新闻立台”是新闻类广播媒体广泛接受的传媒运营理念。在当今全球化、全媒体的竞争环境中,各家传统媒体、互联网及各种新媒体均对广播媒体构成了巨大挑战。广播媒体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充分的新闻话语权,保持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就需要在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联动中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需要我们以新闻采编播为主线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要素。广播媒体不仅要保证新闻报道的时新性、贴近性,还要对新闻事实本身有价值判断,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整合,提出广播媒体的独家见解,传出有思想的声音,从而实现新闻报道具有“深刻性”。  相似文献   

12.
徐妍 《活力》2011,(24)
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播报新闻的主要形式,它作为广播中的轻骑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新闻报道当中,广播现场报道除了具有交流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外,还因其逼真直观的现场感,小中见大的包容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恰到好处的现场报道可以使新闻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对听众的听觉感受形成强烈的冲击,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朱晓华 《活力》2014,(23):37-37
纵观当今传媒,正在发生着一场全面深刻而激烈的变革,在这场变革大潮中,谁不改变自己,谁就会被无情的大潮淹没,如今各种媒体竞争的加剧,也把广播推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如何重振广播昔日之雄风,新闻是立台之本,广播新闻写作的创新意识自然就成为了新闻立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黄诗尧 《活力》2014,(7):141-141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包括新闻调查节目、新闻评论节目、深度报道、电视访谈节目等节目类型。它是一种与消息类新闻相对应的新闻节目形式。本文主要阐述了新闻专题编辑的要求,新闻专题节目编辑的技巧,专题节目编辑的创作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真实性、时效性、广播性、人文性四大视角,对广播新闻采访的特性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述.对于广播新闻采访,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工作实践,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崔维国 《活力》2012,(6):204-204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充分发挥广播短、平、快等特点,迅速传播给听众,大大缩短了与听众的距离.增加了广播新闻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相似文献   

17.
董丽敏 《活力》2010,(6):245-245
2009年年末,作为黑龙江交通广播2010年重点打造的一档新节目《我在现场》特约记者联盟正式成立,5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肩负责任充满热情的人士加入到黑龙江交通广播《我在现场》特约记者联盟的队伍中他们以亲历的视角观察现场.以真实的感受描述现场.365天不间断地实时进行新闻报道。在FM998黑龙江交通广播电波中我们听到了他们在第一时间内发来的生动真实的现场新闻,得到了听众和各方的认可和好评,现场新闻的优势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我们更深刻体会到,广播新闻记者做好现场新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张蕴博 《活力》2014,(20):60-60
随着资讯日益发达,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加强自身覆盖﹑设备等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是必须改进节目质量,增强可听性,多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稿件,一切从听众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尽可能满足听众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在题材的选择和价值判断方面,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按新闻规律办新闻,把听众对新闻关切度作为主要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19.
寇亚范 《活力》2010,(21):154-154
广播是一种以电波为载体.以声音为媒介的舆论传播工具。它是“说”与“听”的艺术,与其他传媒(如电视等)相比.广播具有瞬间即逝,“可视性”差的弱点。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身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就应在文字和音响上下工夫。让听众听出画面.听出意境.听出美感。  相似文献   

20.
周淑兰 《活力》2011,(2):103-103
广播民生新闻是一种立足本地,以平民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表现形式。广播要想在新闻大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追求个性化、异质化,也即个性化生存途径。这就像电视追求“好看”一样,广播要追求的是“好听”.这就必须将新闻做精做巧。针对新的竞争态势,打出“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口号。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立足于“民生、民情、民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