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小兰 《时代经贸》2013,(12):104-104
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企业技术的先进程度也越来越高,工人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工人技术素质的提高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企业中工人的技术素质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技术工人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格证书认定制度尚不规范、缺乏激励机制。通过加大对技术工人队伍的培养力度、规范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工人技术素质,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杰勇  余泽芬  王杰存 《经济师》2005,(10):153-154
阐述了企业当前技术工人队伍现状,提出要重新认识企业技术工人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技术工人是企业兴旺之本的观念,重视“技术蓝领“的价值。提高技术工人素质的对策除企业加大技能培训投入、健全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外,还要社会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形成规范的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留住人才,提高经营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管理体制落后,不注重员工激励约束,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效益低下,人才流失严重,经营者管理不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技术工人短缺与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建立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是关系企业命运的战略性任务。因此,如何培养、激励进而留住技工人是摆在我们面前越来越紧迫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技能人才发展现状的剖析和技能人才激励因素系统分析,构建了基于技能人才需求偏好的激励机制,并提出强化激励机制促进我国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宁培中  田莉 《现代财经》2006,26(9):32-37
高级技术工人短缺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桎梏,其中激励不足是造成该问题的重要原因。针对目前我国高级技术工人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可运用理论假设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的胜任能力模型,并探讨胜任能力模型与激励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级技术工人薪酬激励和精神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股权激励机制有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手段,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我国企业采用.股权激励在我国自上世纪末开始实施,目前,已经推行和实施的股权激励方式主要有期股激励和管理层收购(MBO).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严重滞后,股权激励制度还处于萌芽状态,上市公司中还没有非常规范的股票期权计划.完善股权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有效的股票市场;建立科学的考核业绩标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7.
改革我国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制度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股票期权作为完善和建立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吸引、稳定高层管理人员,提高公司的综合素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崔帅 《经济师》2011,(7):80-82
我国《公司法》对职工董事制度的规定不完善,使其在现实的运行中面临许多困境。文章从理论和现实方面对该制度进行分析,以理清职工董事的身份定位、资格认定、激励机制以及责任规范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职工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9.
对完善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机制是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激励强度不足、方式单一、重短期激励轻长远激励以及收入分配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分配制度、人事任免制度、风险制度、经理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以及有关激励机制的法规建设等多方面完善企业的综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炳炎 《经济管理》2002,(20):33-37
本文考察了近年来我国企业推行首席执行官制度的新现象,指出这一新现象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产物,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通过对我国经理职业化进程的理论分析,指出职业经理阶层的产生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指出必须按国际标准及规范培育和提高我国职业企业家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提高企业党员业务技术素质势在必行中共三河市委组织部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的新形势下,较高的业务技术素质,是企业中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从对我市33家企业调查的情况看,一些企业党员队伍业务技术素质偏低的状况令人忧虑。一些工人党员技...  相似文献   

12.
一、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一)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影响了激励机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1.对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状况决定了部分企业对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者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这就直接阻碍了企业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瞪羚企业认定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旨在培育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瞪羚企业认定能否切实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利用2005-2018年新三板企业数据和PSM-DID方法研究瞪羚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瞪羚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质量有正向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在地区和企业层面均存在异质性;②人力投入是瞪羚企业认定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③制度因素对瞪羚企业认定影响的调节效应有限,意味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最后,为政府有效开展瞪羚企业认定工作、促进企业提高创新质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增强企业活力,重在提高企业素质。所谓企业素质,主要是指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它主要包括职工、技术、管理三方面的素质。职工素质是根本,因为技术和管理都需职工去掌握、运用和发展它。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形势逼人。我们必须开发人才资源合理使用企业现有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我们如果不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加倍努力,我们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因此,全国人民,首先是全体科技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在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艰巨任务中所占的战  相似文献   

15.
此文详细描述了股票期权制度在国外的实施条件及主要内容 ,并对我国企业在试行股票期权制度中的方式与国际通行作法进行了比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问题不仅涉及到企业的发展 ,而且与整个经济的活力紧密相关。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正在进行股票期权的试行方案 ,但与国外的应用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认为设计与推行较为规范的股票期权制度 ,才能使这种在国际上颇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中国的试点及应用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也在日益加快,而作为政府主体的公务员系统,其制度特别是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看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对政府人事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又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政府工作新秩序的客观需要,也是不断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迫切需要。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完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立合理的工作人员激励机制,激发企业人才的潜能,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虽然企业意识到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对员工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还有待完善。通过阐述企业激励机制对员工的重要性,在分析我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知名外设厂商新贵科技(深圳市富业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顺利通过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有严格的制度,企业必须是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十大领域配套的相关技术产品,以及适合经济发展特点的其它高新技术产品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十二五”人才规划明确提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着眼于企业发展,创新用人机制,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快速发展出现的人才奇缺瓶颈以及“用工荒”、“技工荒”困境,以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分析职工队伍素质现状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技术工人的培养、使用与考核规划,落实培训、培养责任和激励约束机制,明确技术工人的职业化塑造的途径,不断满足企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对尽快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企业由于长期缺乏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活力、经费和人才,自我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低下,致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影响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与经济相分离;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缺乏技术资源;科技人员缺乏创新素质等。建议采取优化配置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加强对技术引进和对外技术合作的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