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收集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78~2011年面板数据,使用新近的基于误差修正的面板协整检验方法检验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协整关系,同时对两者之间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而且从长期来看,存在着电力消费→GDP单向的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存在着GDP→电力消费单向的因果关系。本文还将中国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地带,验证不同区域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着电力消费→GDP单向的因果关系,而从短期来看,只有西部地区存在着GDP→电力消费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异质面板协整检验和面板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中国30个省市区1986—2006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结论表明:(1)从长期来看,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中部和东北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2)从短期来看,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东北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该结论为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费长期战略与短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1985—2009年间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和实际GDP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看来能源消费总量和实际GDP之间存在稳定的静态关系,并且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说明江苏经济增长能有效的引发能源消费,反之不然。误差修正模型表明系统存在较好的反向修正机制,可以有效调节两者之间的短期偏离;而相应的评价准则说明了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也表明在一定的滞后期内,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或重要性在逐渐降低。所得结论和文献[7]中的结果不同,说明近几年来,随着江苏省能源政策的调整,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性在逐渐减小,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最后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能源消费与产业发展--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能源消费在三次产业的分布与三次产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协整理论,检验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与产业发展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不同,GDP是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1995年—2014年农业电力消费和农业产出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Dumitrescu-Hurlin面板因果检验和基于PVAR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分析了中国全局和分地区农业电力消费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域异质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电力消费和农业产出在全国范围内和东部、中部地区,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西部地区存在从农业电力消费到农业产出的单向因果关系,在东北地区存在着从农业产出到农业电力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东北地区对于农业电力消费和农业产出的冲击响应最为明显,西部地区的农业电力消费和农业产出之间存在最强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1995-2007年的28个省际面板数据,对GDP、能源消费品种、资本、劳动力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并通过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分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来看,能源消费品种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从区域角度来看,东、西部地区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而中部地区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5-2008年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人均GDP、能源消费强度资料,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各城市人均GDP和能源消费强度存在收敛趋势,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人均GDP差异的函数,即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趋于收敛,但能源消费强度收敛的速度要慢一些。  相似文献   

8.
利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方法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根据中国30个省份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东部地区存在从农民收入到农业机械化的单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的双向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存在从农业机械化到农民收入的单向因果关系。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要从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效应入手,并且要综合考虑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间不同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问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长期内东、中部地区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短期内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单向因果关系;对西部地区而言,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长期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是短期内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并且经济增长对政府科技投入也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福建省1978-2012年间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通过GDP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和平均每人纯收入来综合度量。引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变量一阶单整条件下构造反映福建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方程,并且在考虑了短期变动因素情况下,构造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即VEC模型。模型的结果显示出能源消费增加拉动了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源消费每增加1%,经济发展水平就会提高0.34%,并且在短期,能源消费增长率在t时期对前一时期的调整力度为9%。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省1978—2012年间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通过GDP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和平均每人纯收入来综合度量。引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变量一阶单整条件下构造反映福建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方程,并且在考虑了短期变动因素情况下,构造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即VEC模型。模型的结果显示出能源消费增加拉动了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源消费每增加1%,经济发展水平就会提高0.34%,并且在短期,能源消费增长率在t时期对前一时期的调整力度为9%。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过程中能源消费空间格局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持续长,从2000年到2013年的13年间增长了2.4倍。利用200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将空间计量与普通面板计量对比分析,发现省级人均能源费量存在着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人均能源消费表现为空间格局不均衡,且相对于人口城镇化率、人均GDP、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倒U型增长,即随着三者的增加人均能源消费会出现一个峰值拐点。空间杜宾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19%、人均GDP达到85 234.90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6.13%时,人均能源消费会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此外,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电力短缺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对中国电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为中国经济决策与电力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提出了电力与经济的关系研究,应同时考虑电力(装机容量)、电量与经济的关系,基于1975~2002年中国GDP、全社会用电量及装机容量等统计数据,利用格氏因果关系及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中国电力与经济的关系,结果显示,其关系是全社会用电量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装机容量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电力与电量的短缺会严重制约GDP的增长;用电量每增加1%,GDP增长0.943%,装机容量每增加1%,GDP增长1.12%,装机容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在电力短缺和能源资源稀缺与新的电力市场条件下,中国应做好电源和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2010年期间的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碳生产率在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差异,构造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区域碳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全国碳生产率水平逐年增加,东、中、西三大区域碳生产率水平呈由东到西递减格局。碳生产率收敛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和东部存在绝对β收敛,中部和西部不存在绝对β收敛,全国和三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东部收敛速度最快,其次是中部和西部,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对收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结构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河南省1980-2008年能源消耗的统计数据以及GDP统计数据,分析GDP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相关性较好的能耗指标(煤炭消耗量、石油消耗量、天然气消耗量、电力消耗量)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能源消耗与GDP增长的关系.经研究发现,河南省石油、天然气消耗量均分别与经济增长存在由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煤炭和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能源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效应逐渐显现出来,正确把握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出台高效的经济引导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遵循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前提假设,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内在依从关系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78~2010年间存在从国内生产总值到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量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利用相应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动态预测得出202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左右,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速约为7%。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1985-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与GDP样本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因果关系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唯一的长期稳定的动态协整关系;但三者之间均不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其中,服务贸易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原因,因此我们应大力鼓励服务贸易的出口。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更新后的数据和修正的数据处理方法,分别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与GDP之间以及服务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因果关系、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变动关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和服务出口分别对GDP有单向促进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我国服务出口和进口之间则存在双向促进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GDP对服务贸易和对服务出口,以及服务进口对出口的短期偏离有向长期均衡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ARDL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分别研究东北三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间总量和结构的关系,在控制了时间趋势后,黑龙江和辽宁两省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方向的短期和长期因果关系;而吉林也存在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方向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吉林的能源消费对三省的经济增长关联度最强,而其经济增长对三省能源消费的依存度最低。本文还发现这种差别源自三省内在经济结构的不同,并提出三省经济增长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